坚定文化自信 力行文化育人

2019-03-21 15:51李柱梁李平权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教育

李柱梁, 李平权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这是中国共产党继提出三个自信之后,对“自信”认识的一次深化和升华。

高等职业院校肩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我们讲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如何通过文化的建设、培育、传播和传承来影响、引导、教育和培养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善的品德,促进学生社会化、个性化和文明化的进程,进而实现其自身不断成长、发展和超越,是文化育人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 文化自信是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文化育人的必然要求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

文化自信必须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和保障。“文化自觉”是指人们认识到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主动对文化发展进行反思,尤其是对自身文化的渊源、发展、未来以及作用和地位等有清醒认识和自知之明,并主动承担起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必然结果,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保障。没有文化自觉,不可能达到文化自信;而没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也是装腔作势、虚假自觉。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积极践行文化自信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坚持教书育人,以文化人。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在师生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学校不断探索,积极培育自身的校园文化,在实践中凝炼,在凝炼中积淀,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理念和文化品牌,在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以文化理念的系统构建为先导,引导师生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学校高度重视文化理念的系统构建,经过不断的实践、培育、完善,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理念系统,此处仅以核心文化理念、校训、教风、学风为例,简要述之。

(一)核心文化理念——和而不同 乐在其中

“和”,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乐”,一直是古代先贤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向往。我们培育和倡导的“和乐文化”,一方面是源于历史的经验。学校原本是由六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在相互整合、磨合、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艰辛和曲折,对“和乐”的要义有着痛彻的理解,所以我们特别倡导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和谐快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也是基于现实的需要。目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进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既要坚持和遵循党的教育方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秉承“和”的理念,同时又要敢于突破千校一面的办学同质化的现象,勇于彰显自己独特的办学个性和办学追求,实现多样化的辩证统一,追求“不同”的境界。

“和乐”文化理念中,“和”是基础,是“乐”的前提,是全校上下的感情基调;“乐”是目标也是结果,同时对“和”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引导学校在和乐中办学,师生在和乐中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校训——修能致用 笃学致远

校训是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和导向作用的整体价值取向、独特气质、文化底蕴,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人格特点和历史责任。

修能致用、笃学致远,意思即修习技能,达成应用;专心力学,达及久远。前者奠定学生“谋生”的职业技能,后者赋予学生“谋道”的精神格局。以此为校训,涵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两大层面,充分体现着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技能培养为重点的办学追求。首先,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和乐”文化主题统领下,遵循高职教育办学规律,以行业职业标准、企业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为依据,立足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多元培养。从职业技能到综合职场能力,学校始终着眼于实用与应用,力求学生在学校修得的技能和能力最优化最高效,达到“致用”的目的。其次,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对德育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对以德为先的人才观念深刻践行,所谓“技以载道”,学生所掌握的技艺中、所做出的成果里往往蕴含其人格。笃学致远引导全院上下对学识与修养全方位重视,如此方能走得更高更远。“能”与“学”的双重突出,引导师生身心和谐发展,乐于修能笃学,与“和乐”文化主题一脉相承。

(三)教风——爱生如子 敬业如天

教风就是教师在师德修养、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的良好风气。

爱生如子: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如子,就是教师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每一位学生,这是一种多层面的博爱,是人与人之间深层的理解和关爱。高职院校的教育更注重实验实践和动手操作,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技授艺过程中,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真切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扮演好启发者、领路人及技能之师的角色,准确把握学生心理,以爱施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不仅修得精湛技能、养成良好品性,更以一颗挚爱之心对待自己的专业和技能,以博爱之心对待他人及万物,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敬业如天:一个“敬”字,包含了敬畏、敬爱、虔诚、自尊、自重的丰富内涵。敬业之“敬”是一种敬畏,是对教书育人、传技授艺这项事业的珍视和慎重,乃至于产生一种敬畏之心;敬者,根本上源于一颗虔诚而崇敬之心,因此,教师敬业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的虔诚态度。以此为教风,引导着教师不断精修自己的专业,广泛吸收、采纳对教学和实训操作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和科研成果,积极主动深入企业进行一线锻炼,自主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攻关,并通过对教育规律、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增强自身的教学素养,成为理论扎实的讲师、技术精良的技师,做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爱生如子、敬业如天”的教风,关注师爱,倡导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强调敬业,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和践行,充分体现着“和乐”文化主题之内涵。

(四)学风——学思相资 知行相须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和遵循的风气,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和成人成才的保证。

学思相资:相资,语出《文心雕龙·乐府》:“和乐精妙,固表里而相资矣。[2]”意思为相互凭借。学思相资则是明清之际的教育家、哲学家王夫之提出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学则不恃己聪明,而一唯先觉之是效;思则不徇古人之陈迹,而认吾警悟之灵。乃二者不可偏废,而必相资以功也。[3]”传达着学习与思考并重的理念。高等职业教育注重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而无论是理论知识学习还是精湛技艺的练成都需要学习与自主思考相结合的过程。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学,是了解,是认知,是获取;思,是考虑,是领悟,是深入,“学思相资”的学风与学院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贯彻的“先问会了没有,再问懂了没有”的教学理念异曲同工,通过对学与思的双重重视,引导学生不仅学会并真正懂得所习技能之原理,更好把握其技巧和应用。

知行相须:“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5]”。相须,是源于中医学的一个概念,原意指的是性能功效类似的两种或几种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增强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治疗效应。知行相须,意思即知与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传达的是知行合一的古老智慧。技能的学习乃至人的成功都需要认知和实践相结合,要通过认知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完善认知。以此为学风,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技术理论的同时,更要通过实训训练、岗位实习等实践活动,精学实干,查缺补漏,完美融合理论和实践,为将来步入社会、进入职场积淀丰厚素养。

“学思相资、知行相须”的学风强调学与思相融,知与行合一,以促进学生为学修技过程的和谐发展,透露着乐学、乐技、乐业的价值取向,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对“和乐”文化主题的充分体现和落实。

三、以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为着力点,吸引师生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工作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在“和乐”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将学校文化建设和培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打造文化品牌。

一是“校企整合,互融共育”的“6S 文化”。 学校将企业现场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管理方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思想和CIS形象识别系统理论有机地整合为6S文化,引入、导入、植入实训场地、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餐厅等学生公共活动区域,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意识、文明养成、职业精神”等职业理念融合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事务管理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吸引了省内外多所院校来我校考察、交流、学习、研讨。

二是“崇德向善、服务社会”的志愿者文化。 学校鼓励学生投身志愿服务,目前注册志愿者已达到在校生的75.2%。志愿者的身影遍布滁州市的大街小巷,他们下社区、去军营、奔广场、赴乡村,在人代会、农歌会、城市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中都有他们灿烂的笑脸,残困家庭、救助中心、乡村小学等场所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其中,赴云南支教的叶秀芝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三是“团结拼搏、追求卓越”的体育文化。 学校十分重视体育工作,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大力推进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鼓励支持成立和建设体育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积极参加省内外各项体育比赛,成绩喜人:获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高职高专组总分第一;田径队连续数届获全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乙组男子、女子团体和团体总分第一;足球队连续三年获全省大学生足球联赛乙组冠军并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联赛;健美操队多年蝉联全省锦标赛冠军,连续三年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锦标赛;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等多次在全省大学生专项比赛中获得冠军或亚军。2018年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我校代表团共获得一等奖25个、二等奖35个和三等奖17个,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四是“朝气蓬勃、快乐成长”的社团文化。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规范社团指导教师选聘工作,引导和鼓励社团组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现已形成了文学艺术类、公益实践类、理论学习类、科技创新类、体育休闲类等各具特色的社团57个,年均组织和开展活动200多场,参与人数5000余人次,其中大学生足球协会被评为“全国百佳社团”。学校团委因社团建设工作成就突出分别受到团省委和团中央的表彰,获“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和“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五是“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创业文化。 学校合并前的滁州建校和滁州技校,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大办职教背景下创办起来的省级示范中专中技学校,许多优秀学子通过创业已成为业界精英。学校十分重视这一优秀文化基因和血脉的传承与弘扬,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课程开设、专家讲座、专题培训、实操训练等,树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并通过企业家进校园“大手拉小手”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培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技能。学生在省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优秀学子、清风科技总经理储昭源被评为2016年全国大学生“双创之星”,受到来校考察的国务院原副总理刘延东的接见。2018年6月和12月先后承办“挑战杯—彩虹人生”安徽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和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暨创业大赛并获优异成绩。学校被教育厅确定为创新创业示范校和省级创业学院,被省人社厅评为省2A级大学生孵化基地,被省科技厅评为众创空间。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