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全程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位外宾以“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商合作大计,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合作平台,这次会议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习近平同志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习近平同志关于“一带一路”的系列重要讲话不仅指明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工作方向,也指明了今后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任务与具体路径。这也是我们新闻出版部门宣传“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主要任务。
首先,“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由此,中国发起了《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建设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
最后,中国与其他国家一起制定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为共建“一带一路”融资合作提供指南,确保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同时,又能确保商业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绿色、廉洁、规则等理念与机制的融入,有利于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高标准发展,成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实践。事实上,“一带一路”建设一直以来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民主精神,让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此次峰会,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出,创新就是生产力,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中国将继续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此外,习近平主席强调了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要始终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空间,帮助它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对外扩张,而是推进互联互通,各国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了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主席表示将促进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向世界各国敞开机遇之门。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到,中国将在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未来将继续大幅缩减负面清单,推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并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我们将新布局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我们将加快制定配套法规,确保严格实施《外商投资法》。”
中国也将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全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对外国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杜绝强制技术转让,强化商业秘密保护,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中国将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不断开大中国市场大门。中国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愿意进口更多国外有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制成品和服务,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中国也将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努力创造正面外溢效应,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中国也将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建立有约束的国际协议履约执行机制,按照扩大开放的需要修改完善法律法规,在行政许可、市场监管等方面规范各级政府行为,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扭曲市场的不合理规定、补贴和做法,公平对待所有企业和经营者,完善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中国将自身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正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