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科技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1)
镜头画面是影像叙事的基本意义单位。现象学认识事物的本质是通过事物的显现过程直观获取。影像本质即是画面、符号、声音。巴拉兹认为,电影是一种以特殊叙述手段表达的“可见文化”,借助这种叙述方式,“可见的思想就这样变成了可理解的思想,视觉的文化变成了概念的文化”。
景别是由于摄影机与物像的距离不同,而造成物像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划分为五种,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镜头视点会有不同的审美效应。
特写是表现拍摄主体对象某一局部(如人肩部以上及头部)的画面,它可以更细致地进行展示,揭示特定的含义。特写反映的内容比较单一,起到形象放大、内容深化、强化本质的作用。在具体运用时主要用于表达,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特点,起到震撼人心、引起注意的作用。巴拉兹对于特写这样说过“好的特写能在逼视那些隐蔽的事物时给人一种体察入微的感觉,它们流露出一种难以言传的渴望、对生活中一切细微末节的亲切关怀和一股火热的感情。优秀的特写都是富有抒情味的,它们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而不是我们的眼睛”。
特写镜头是种摄像师对影像某个细节的意向性表达,这种表达通常是具有暗示性色彩的。特写镜头又是一个充满感性和艺术之美的技术元素,在影像中,它让影像所传达的中心思想更加精确、更加会意地被接受,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共鸣、沉思。
特写这一影像艺术上伟大之手法是格里菲斯发明的,他在《爱诺克·阿登》里为了表现安妮·里等待她的丈夫回来时殷切的心情,插入了她的一个脸部表情特写。尽管刚开始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观众的疑惑,认为这一切不自然、不合规矩,不过很快这一手法便成为通用手法。
特写镜头一般都是简明的,但在简明中传达着一种暗示。有很多电影大师都说过:“在电影中,暗示就是原则。”在一部影像中,通常画面简洁、言语精练就能让人完全领悟其全部意义的地方就是最能传达中心思想的地方。每部影像都是艺术家们对于有意义的元素的精心安排。
影像中的特写镜头虽然显现出的物像单一,却具有极强的概括力,使观众下意识地、瞬间感受到镜头下暗示出的信息。普多夫金说过:“特写镜头带来了生气,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它显示出极其丰富的可能性。
美国导演科恩兄弟在1991年年拍摄了一部作品《巴顿·芬克》,影片本身虽然在好莱坞商业市场化体制之下,但其个人影像化风格及对全新电影语言的尝试探索意识非常强烈。影像充满象征性、暗喻、黑色幽默、神秘、超现实主义、荒诞、迷离、梦魇、虚幻、心理分析……片中多次出现了那神秘奇怪的旅馆房间内墙上的那幅画:画里是一位意大利美女坐在广阔的大海边享受地中海灿烂的阳光。科恩兄弟每次在此时都安排一个主观镜头,完全由约翰·图托罗饰演的男主角自己去凝视。镜头从中全景逐渐逼近为一个特写,一个意象化特写,特写男主角仿佛爱上了画里的美女、画里的大海、画里的沙滩、画里的阳光、画里的天地……仿佛想置身于美丽的画景之中。
最后,当约翰·图托罗在特写镜头之后真地进入了这梦幻胜境中,享受到里面的一切时,电影完成了一次回归。或者更可以说是逃避,逃避现实中可怕的纷纷扰扰,逃避旅馆中无名的烈火、无名的来客、无名的死亡,逃避那机械化丧失活力而且永远写不出的剧本。画中世界也许只是南柯一梦,也许只是他个人脑海中营造出来的虚幻乌托邦,但远比外面的梦魇要好。这样一个特写镜头成为男主角抽离现实的连接枢纽,成为房间内唯一的理想之地,科恩兄弟同时由此对好莱坞扼杀创造力的编剧体制来了一次玩笑般的深刻反讽批判。
爱森斯坦在《电影先生,你好》中就这样高度评定“惟一的表情独白——特写”的作用:特写是电影的重要基石,以动态表现影像美。它还能产生强烈的感动,是“理解二字的现在式命令”,而且使人物改变原貌,让观众的眼睛不能离开银幕。特写是“使空间受到限制,给注意力指定方向”,这时所创造出的特殊意识的“体制”,就是导演指挥观众的眼睛。
特写镜头不仅仅是影像中有机的组成元素和实现手段,它更是艺术家思想与美学追求的合理体现,将其影像艺术控制的真正的自我必经之路。特写镜头直接将隐藏在摄影机监视器背后的创作者解放出来,与观众的思想、欣赏角度进行火花般的碰撞。我们通过这些影像元素读到影像本身,读到创作者的心,包括艺术的心、社会的心、世界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