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庆
摘 要: 学前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在我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引领下,部分普通幼儿园已经建立了资源教室,由专业的特教老师进行巡回指导,与资源教师一起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服务。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单方面依赖于幼儿园资源教室的专业服务是不够的,需要家庭的支持与协作,建立家园共育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文以一名融合班培智儿童为例,从该儿童能力发展视角阐述家园共育的实践过程和效果,为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有效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 融合班 培智儿童 家园共育
培智儿童的家园共育是指培智儿童就讀的幼儿园与其家庭双向开展的共育活动。江苏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主要实施细则指出:“根据残疾幼儿身心发展情况、家庭意愿和当地特殊教育资源状况,优先采用普通幼儿园随班就学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幼儿接受学前教育、配备相关的康复设备和特教老师,各地整合普通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等资源,为特殊幼儿提供诊断、康复教育各种形式的服务。”
与普通儿童不同,培智儿童的教育是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完成的,重度培智儿童的教育康复是由机构和家庭共同完成的,白天在康复机构中训练,晚上在家里,由家长带儿童做训练,训练项目比较丰富,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包括认知能力的训练、感觉-运动能力的训练、言语与语言能力训练、情绪控制训练、精细动作及小肌肉的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新新,女,4岁7个月,出生时伴有轻微产伤,不会哭,体重约为5斤,其他状况正常。出生后发育缓慢,一个月后,家人发现她不长胖,不会吃奶,医院鉴定为智力障碍,七八个月左右进行心脏病手术。1岁能坐、出牙、认人,3岁能喊爸妈、走路。父母对她的教育特别重视,一直在康复机构训练。自己不能独立吃饭,不能控制大小便,不吃水果。口语能力较弱,发音不清楚,注意力偶尔不集中。容易冲动,常常会激动,肌张力有点高。
新新的家园共育是康复训练的延伸,是对康复训练项目的复习和巩固。新新的妈妈将家庭康复训练任务与亲子活动相结合,形成了新新家园共育训练的主要内容。新新家园共育训练中采用个案法、观察法等,记录新新每天的成长变化。
二、家园共育训练的过程
(一)前测
1.感知运动能力评估。运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新新的前庭平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等感知运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前庭觉原始分45分,标准分38分;触觉原始分63分,标准分29分;本体觉原始分26分,标准分10分。前庭觉轻度失调,触觉能力中度,本体觉重度失调。主要表现在:行动,吃饭,敲鼓,绘画时双手不协调,常忘记另一边;喜欢自言自语,重复别人的话,喜欢背诵广告语言,例如:喜欢你没道理、一切皆有可能等;过度安静,并且坚持奇怪的游戏方法;性格比较内向,性情比较软弱,爱哭,有时会摩擦自己的生殖器官;穿脱衣服和裤子、扣纽扣、拉拉链、系鞋带等动作比较缓慢,显得笨拙;遇到事情顽固、偏执,非常不合群,显得孤僻;在家中表现出任性,行动比较慢,做任何事都没有效率,拖拖拉拉;到新的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分不清左右;看来有正常智慧,但学习阅读或做算数特别困难;阅读时,会常常跳字、漏行,写名字笔画常颠倒;不专心,坐不住,上课常左右看;用蜡笔着色常超出格子外,不能按照规定的顺序完成着色任务;对老师的要求及作业难以有效完成,常有严重挫折,失去自信,觉得自己做不好而退缩。
2.社会适应能力评估。各领域合计总分36分,儿童年龄4岁7个月27天,根据粗分与标准分换算表可得该生的标准分是8分,处于轻度缺陷。独立生活能力9分,运动能力5分,作业操作能力6分,交往能力5分,参加集体活动能力8分,自我管理能力3分。评估表明新新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需要进行全面训练,内容包括:什么事都能自己独立做,不管会不会做,都要新新自己尝试完成;当新新受到邀请时,能加入到伙伴中,跟着伙伴一起玩;能帮助做饭前准备或饭后收拾工作,按照家人的吩咐把筷子或碗摆在桌子上,或帮忙收拾吃完后的餐具;吃饭时,新新不随便离席;在车子里或人多的地方不撒娇、不任性或磨人;能在电话中进行简单的对话,有来电时能拿起电话转交给父母,或告诉对方等一等。如家中无电话,当家长不在时,说明家长不在,事后能将打电话人转告家长;洗澡时,能自己冲身体,不抗拒妈妈帮忙;能够玩室内的竞赛游戏,在有年长的孩子或大人参加的情况下,会玩桌面套套棋等游戏;穿鞋子时,能够分清楚左右,不会把左右穿错;能够熟练地使用辅助筷子,熟练地夹起细小食物,吃时不会掉落下来;衣服脏了或湿了,父母不说自己也会要求换下来,或者找父母帮忙换衣服;能参加规则简单的集体游戏,如丢包游戏;会拧干抹布或手巾,拧到几乎不滴水的程度;能独立看,并理解内容简单的书,以图画为主的书,如绘本;到规定的时间自己主动就寝,不需要妈妈命令“睡觉去”,但家长可以提醒新新到睡觉的时间了;能够系、解带子,包括单结、复杂的结、活结或蝴蝶结等;能够根据需要主动向家人表达需求。
(二)训练过程与方法
1.感知运动训练。2019年2月—2019年5月,新新妈妈在家里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增加语言或手势沟通能力;通过运动类游戏,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四肢协调能力;运用网缆、浴盆、平衡木板等进行训练,以刺激前庭神经;头部和四肢弯曲、伸展、左右摆动、上下摆动;举起、提起、背起重物行走或上下楼梯;伸展扩胸运动;单脚站立训练;单脚跳、兔子跳训练。让新新在毛毯上赤脚行走和跳跃,新新妈妈使用干毛巾对新新的手背、手臂、肩膀、后背、腿部、脚进行摩擦,每次30秒,逐渐延长时间,改善新新过度敏感的触觉反应。
2.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新新妈妈,按照老师的建议对新新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家庭训练。新新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较强,说明新新乐于和他人进行交往,以及与伙伴进行游戏活动;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好,说明新新能够忍耐和忍受挫折;作业操作能力发展较弱,说明新新在精细动作的准确度和灵活度方面有待加强;新新注意力不集中,灵活度弱,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方面较弱,词语匮乏。新新妈妈运用亲子活动的时间开展训练,包括:在生活中,增加、扩大其词汇量,加强其听、说能力的教学与训练;在教学中,充分发展和利用其优势能力,通过听觉提示与引导,帮助其理解、记忆词汇;给予其更多户外实践机会,带出去参与生活、社交活动,扩大、增加其生活经验,帮助其积累词汇,形成概念;妈妈对新新的教学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运用多种沟通方式,如口语、手势。
三、家园共育训练的效果
(一)感知运动能力训练
经过四个月的感知运动训练,新新的感觉统合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前庭觉由轻度失调改善为正常水平,触觉防御由中度失调改善为轻度失调,本体感由重度失调改善为中度失调。主要表现在:双手协调,不会忘记另一边,例如画画的时候,有意识地左手扶画本,右手画画或者涂色;依然喜欢自言自语,但重复别人语言的情况减少了;过于安静,游戏的方法不再單一或奇怪,能够在家人或者伙伴的引导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游戏;穿脱衣服和裤子,扣扣子、拉拉链、系鞋带等动作比较缓慢,但不会显得笨拙;遇到事情有点顽固、偏执,比较合群,不孤僻,能够和伙伴们一起活动;在家中表现出任性,行动比较慢,做任何事都没有效率,拖拖拉拉的习惯有所改变;在新的陌生环境中辨别方向时,需要有他人的提示,在他人的语言或者动作提示下能够分清左和右;阅读时,提供一定的视觉提示,偶尔会有跳字、漏行,写名字笔画颠倒的现象有所改善;在老师的提醒下能够专心,坐住10分钟左右,上课会左右看;用蜡笔着色常超出格子外,基本上按照规定的顺序完成着色任务;在家人的提示和帮助下,对老师的要求及作业能够基本完成,偶尔会有挫折感,妈妈积极使用正强化,鼓励新新完成任何活动,退缩的行为逐渐减少。
(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新新在社会适应方面,独立生活能力、运动、作业操作、交往、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等能力都有发展,特别是独立生活、交往、参加集体活动三个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具体表现在:新新独立完成活动的意愿比较强,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完成;当受到邀请时,能加入到伙伴中,跟伙伴一起玩;能帮助做饭前准备工作,按照家人的吩咐把筷子或碗摆在桌子上,每天吃饭前,会摆三双筷子、三个碗;吃饭时,不随便离席,能够吃完饭再离开;车上不撒娇、不任性、不磨人;妈妈打电话回家,她能在电话中进行简单的对话;爷爷打来电话时,能拿起电话转交给爸爸或妈妈。如家中无电话,当家长不在时,说明家长不在,事后能将打电话人转告家长;洗澡时,能自己打开水龙头,冲身体,不抗拒妈妈搓背或腿;能够和家人一起玩室内的竞赛游戏,如跳跳棋;穿鞋子时,能够分清楚左右,基本上不会把左右穿错;能够熟练地使用辅助筷子,熟练地夹起细小食物,吃时不会掉落下来;衣服脏了或湿了,父母不说自己也会要求换下来,或者找父母帮忙换衣服;能够和小朋友一起玩规则简单的游戏,如丢沙包、跳格子;在家人的辅助下,会拧干手巾;能够独立看内容简单的书,以图画为主的绘本,如《巴利出水痘》《巴利有一张新床》《狐狸和山羊》;到规定的时间主动就寝,不需要妈妈提醒;能够用单结系、解带子,能够根据需要主动向家人表达需求,例如:想买饮料机里的饮料,会说“饮料”并用手指着饮料机中的饮料。
四、讨论
培智儿童家园共育是培智儿童教育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能力的发展和改善说明培智儿童家园共育的效果非常显著,保证家园共育效果最主要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准确、科学的评估,是保证培智儿童家园共育质量的前提,科学的评估数据能够清晰地反映培智儿童能力的发展变化,通过数据的变化检验训练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训练的有效性;第二,家长的专业成长与积极配合是保证培智儿童家园共育质量的关键,家长能够接受老师的观念、持续提升自我教育训练水平,并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每日的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培智儿童的教育训练得以延续,培智儿童所学的技能迁移和泛化。
参考文献:
[1]方俊明.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7.
[2]加利·兰德雷斯,游戏治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8-12.
[3]陈慧.民族地区亲子关系与教育调查[D].宁波:宁波大学学报,2011:7-11.
[4]陈云英.智力落后儿童的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6-22.
[5]邢同源.智力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9-13.
[6]盛永进.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32-36.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社科一般项目“智障儿童亲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300)及2015年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b19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