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探讨如何将法制知识渗透到语文课程教学中。通过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他们成为知法懂法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 减少犯罪 知法懂法 做文明人
在文章的开头还是让我们来关注一些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数据和报道: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据统计全球所有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如今,青少年犯罪已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某地区1998年以来14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41.7%,其中刚刚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13.5%,一些调查表明,从14岁开始犯罪人数逐渐增加,15、16、17、18岁是犯罪的高峰,约占犯罪青少年总人数的69.7%。而20至25岁,犯罪人数又逐渐下降。由此可见,13岁至20岁这个年龄段非常关键,如果引导不好,很可能酿成终生悲刷。”
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失业、教育产业化、贫富差别悬殊等社会问题日益加剧。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具有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所以,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教育知识渗透到课程的日常教学之中。通过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让他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在我们语文学科中就有许多课文渗透法制教育,如《自然之道》、《黄河是在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事》等文章就渗透了环境保护法。而《触摸春天》、《掌声》《检阅》等文章就渗透了残疾人保护法。还有的文章渗透的是野生动保护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如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一个村庄的故事》讲述了由于人们肆意砍伐,造成山洪暴发,人们无家可归。在教学本文时学生总结了这一后果的原因——乱砍乱伐。我顺水推舟教育孩子们要保护森林,爱护花草树木,同时也顺带教育孩子们要保护野生动物。而这一点恰好是本文的法制知识渗透点。我相信以后孩子们无形中会保护环境,爱护动物了。
在尝试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我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那是去年一个黄昏,我班一个学生提着一个竹篮气喘吁吁的跑到我家,他告诉我他今天在地里劳动时捡到一只脸像猫咪的幼鸟,估计是猫头鹰,特意来问我怎么办。我问他:“你打算怎么办呢?”他歪着头说:“您不是说叫咱们保护动物吗,我觉得把它放了,但是又不放心,他还那么小,老师您说该怎么办呢?”听了他的话,我感动极了。最后我俩商量把它送到野生动物保护机构,让专业人士照顾。
还有一件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我班里有四个苗族小朋友,平时他们说话、做事都和汉族小朋友不搭调,他们也不愿意融入到班级中。同学们也经常孤立、欺负他们。而他们也不把班级当回事。这可让我头痛了。幸好在我们四年级的语文教材里有一篇文章叫《文成公主进藏》,这篇课文当中就有一个法治渗透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一条:为了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二条: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第三条: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我一看可把我乐坏了,于是在教学这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讨论:你是否属于少数民族?你身边的人中是否有其他民族?你和其他民族的同学、朋友是怎么相处的?经过讨论同学们得出了这个结论:各民族平等相处,不能歧视其他民族,尊重别人的民族习惯和风俗。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团结,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学了这篇课文后,我发现其他同学再没有取笑那四個苗族同学的服饰和行为了,并主动和他们玩耍、学习。而那四个同学也很快融入了这个班级,每次活动都积极参加,领巾也佩戴得十分整齐。
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方法
渗透法制教育,既不能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为了渗透法制教育长篇大论的讲很多的法律知识,这样一来既没效果也让学生反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有主次之分,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注意简单化。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将抽象的法律知识,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教给他们,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二)“主阵地”
渗透法制教育的地方应当是语文课堂教学,它不仅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既深刻地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让学生不同层次的受到法制教育。
(三)依托教材
另外,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语文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只有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合理机制的用好我们的语文教材,同时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立竿见影。
叶圣陶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所以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而这一任务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作者简介:马应涛(1982.09—)贵州省绥阳县旺草镇旺草小学,本科,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