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炯楠
【摘 要】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新版PEP教材的插图与教材的结合十分紧密,教师在解读文本和设计教学时应该重视读图,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解读插图内容,挖掘资源,为创设语境提供线索;梳理插图信息,充实文本,为理解文本提供支架;善用插图细节,趣化情境,为拓展学习增添活力,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PEP教材;插图;文本;语境
2013版的PEP小学英语教材中,除了教材的单元内容和结构发生了变化,教材中的人物、图片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该教材中,人物造型更具现代感,更符合小学生的审美观;教材插图更加赏心悦目。当然,插图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装点文本。教材中,每一幅插图都是编者配合文本精心设计绘制的,以此更好地说明文本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走进图片,学会描述、评价、欣赏图片,从而学会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发挥想象,让插图助力英语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一级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二级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由此可见,读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插图作为教材的第二语言,集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特点于一体,不仅与教材密切相关,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应该得到充分利用。
一、解读插图内容,挖掘资源,为创设语境提供线索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习得是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基础上形成的,语言习得是因为有语境的帮助。由此可见,语境创设至关重要。教材插图包含了丰富的语境资源,或直观,或隐性。教师应充分利用插图,创设合适的语境,使课堂教学更灵活生动。
【案例】PEP四年级上册Unit 4 My home A Lets talk
本课以Amy和Sarah寻找cat为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是学会运用—Is she in the…?—Yes, she is./No, she isnt.—Where is the cat?—Its in. . .等句型。圖1为教材提供的自然语境及对话情节。教材上的插图呈现的是许多家庭房间内的布局,图片十分亲切。结合对话和生活实际,可以发现,这一对话情境在生活中时常可见,学生对于寻找小宠物的话题也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在处理这一段对话时,先遮挡掉文字信息,带领学生来猜测:你觉得cat会在哪里?Guess! Where is the cat? 学生给出多种预期的答案。然而,仔细观察教材插图可以发现,这只cat行踪不定:In the living room?No. In the study? No.可见,这是一只调皮的小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naughty cat”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整堂课中。既然知道小猫如此naughty,学生就自然能给出各种超出常规的答案。Is it in the toy box? Is it under the bag? Is it on the computer?. . .学生通过各种假设高效操练了重点句型,教学目标自然达成。
教材的语境往往是真实、直观、自然的,但是教学目标的情境往往缺少一些趣味性。平淡的句型陈述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谈论不开,思维拓展的广度和表达的质量受到影响。插图是充满生活气息又兼具活泼性、趣味性的辅助内容。通过对插图进行解读,教师能挖掘出情境中隐藏的线索,让学生眼前一亮,其表达的欲望自然得到了激发,英语课堂也朝着更加自由、自主的方向发展。
二、梳理插图信息,充实文本,为理解文本提供支架
插图除了能呈现对话语境,还能以另一种形式呈现文本的重难点。教材插图以其生动、直观的形态呈现文本的主干信息,并建立一个上下贯通的联系点,为师生解析文本提供信息依据。读图如读文,无论是教师处理文本,还是学生复述故事,插图都能给予最关键的信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文本提供的信息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插图还能起到充实文本,丰富文本素材的作用。
【案例】PEP六年级下册Unit 4 My holiday B Lets talk
该部分的内容是Chen Jie和Oliver谈论school trip的对话,如下页图2。插图的右上角有一幅小小的日历,包含了对话主干部分的信息:时间——October;地点——The Great Wall;事件——School trip。备课时,教师关注到这一内容,在上课时以该幅图片的信息呈现为主线,展开教学。第一步从人物入手:Oliver and Chen Jie;第二步提取时间信息:October;第三步找到地点:The Great Wall。根据这一顺序,教师设计了两个相应的问题:When is the trip? Where will they go? 当学生能准确无误地提取该图片的信息,回答上述两个问题时,他们已经了解了该篇对话的核心部分。通过插图,即使不看对话,学生也能自己创编对话,课堂效率获得极大提升。由此可见,图片信息能为教师解析文本提供思路。并且,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图片,能够省去寻找类似图片制作PPT的过程,课堂设计清晰、到位。
又如PEP六年级下册Unit 3 Where did you go? B Lets talk,该部分讲的是Amy的三亚之行。但教材中的对话部分只告诉学生,Amy在三亚参加了两项活动:went swimming and took pictures。结合生活经验以及对话结尾的信息,学生发现Amy的游玩活动并不只有这些。如何发现更多的活动信息呢?根据对话Can I see your pictures?的提示,教师带领学生关注对话右侧的插图。插图呈现了多张照片,照片中除了went swimming and took pictures两个活动之外,还提供了played football,rode a bike等活动。教师借机询问:What else did Amy do?学生纷纷举手,畅所欲言,充分而完整地陈述了Amy在三亚参加的活动表达。最后,教师还利用插图信息,制作了一个poster,让学生图文结合,完整复述Amy的整个行程。
可见,读图是文本学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在面对一长段对话而手足无措或者希望拓展课堂但又缺乏素材时,不妨带着教学目标仔细读图,充分揣摩编者意图,将图片信息与对话信息一一对应,寻找新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舍近求远,而应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由此展开教学。由文及图,恰到好处地利用图片,不仅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提升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善用插图细节,趣化情境,为拓展学习增添活力
情境表演是常见的课堂拓展部分的内容。加入表演,能让课堂充满趣味性。文本提供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而插图也往往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契合。故事中的拟人化呈现就是教材编排时常用的手法,给实物或者动物进行拟人化的艺术加工,能使情境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案例】PEP三年级下册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A Lets talk
该对话以Mum和Sarah购买水果的情境出发,两人在选择水果的过程中运用句型:—Do you like pears/apples?—Yes, I do./No, I dont.進行对话。话轮看似简单,但隐含的新知识较多,许多句型和词汇都是第一次出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如何激活学生已有知识,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如图4,在插图2的下方,有两个带有“表情”的水果,pear表现出难过的情绪,apple则表现得很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十分积极地用中文表述:因为Sarah喜欢apple,不喜欢pear。因此,在接下来的对话操练中,教师请两个学生来扮演Miss Apple和Mr Pear。在听到—Do you like apples?—No, I dont.的对话时,Apple露出夸张的哭泣的表情;在听到—Do you like pears?—Yes, I do. 的对话时,Pear露出兴奋的表情,模仿朗读由此被演绎得十分生动有趣。在接下来的对话自由表演中,学生自发地增加了Miss Apple和Mr Pear两个角色,并争相表演,为的就是做出有趣的表情。
一个小小的细节激发了学生无限的表演欲望。Miss Apple和Mr Pear在表演中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明确的认知。Mum和Sarah为了让水果们第一时间明确自己的喜好,在表演中将“喜欢”和“讨厌”两种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课堂趣味十足。
插图应用于课堂,还有更多的功效。例如插图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语言;借助插图,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更直接地进入文本情境;活用插图,还能代替烦琐的课件,使课堂在单位时间内包含更大的信息量;善用插图,能为学生口语表达搭建支架与平台……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用心读图,寻找文本信息与插图信息的契合点,使图片理解和语言学习相结合,使英语课堂图文并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3]严晓燕.小学英语教材插图的运用[J].教育,2015(1).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滨江小学 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