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幼儿沙构游戏的开展策略

2019-03-20 00:37毛小奇应珊珊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主题性社会性协商

毛小奇 应珊珊

【摘   要】沙构游戏作为适合儿童开展的游戏,具有主题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开展沙构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以“给动物造家”为主题的沙构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主题游戏,增强幼儿与现实世界的情感联系;借助合作活动,推进幼儿交往的社会性;借助游戏中的问题,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借助游戏绘画,提高幼儿的多重表达能力。实践证明,依靠这几项措施来实现幼儿的自我价值,发展儿童的自我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沙构游戏;主题性;社会性;协商

沙构游戏是一种主题导引下的表达性游戏,具有主题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在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中,儿童运用沙和沙具等材料创建意象,使自身的象征性表达和自我探索得到发展,从而拓展动态性的人际关系,发展儿童的自我功能。幼儿园是儿童可以进一步向外探索现实世界的“安全基地”,其对儿童的包容和滋养使儿童的内在经验逐渐稳定。台州市月湖幼儿园位于台州湾集聚区,临近野生动物园。该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以及地域优势,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以“给动物造家”为主题的沙构游戏,研究针对幼儿沙构游戏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借助主题游戏,增强幼儿与现实世界的情感联系

沙构游戏的主题既不是为了限制,也不是为了主导游戏的发展,而是为了给儿童提供深入游戏的多种可能性。如儿童可以借助沙具和材料,来创造沙世界,表达已有经验中的世界,并在游戏中输入有关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经验。沙世界的创建意味着单一的沙具在某一主题中有了连接,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完成某一主题目标,该过程中也是儿童建立现实世界情感联系的过程。

【案例1】

沙池中,“为动物造家”的主题游戏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幼儿根据选择的动物,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有的挖湖,有的挖洞穴,还有的为动物造滑梯……

几个男孩子正在激烈地讨论着,辰辰说:“我在动物园里看到长颈鹿是住在玻璃房里的。”“对的,我也看到了,还有狮子、老虎、大猩猩。”泽泽应和道。“可是我们没有材料?”“我知道了,可以用PVC管呀!”辰辰说完,马上抱来一堆PVC管,然后开始跟小伙伴描述自己的构想。辰辰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支持,很快大家都参与了进来。

【案例分析】

在“为动物造家”的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根据动物的习性,而且为不同的动物造不同的家。他们还根据自身的经验,为动物建造生活和娱乐的场所,并充分利用周边环境中的资源,开发出同一材料的不同玩法。從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幼儿在进行沙构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剔除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习惯,他们大部分都能站在所选动物的角度为动物建造合适的家。这表明,幼儿已经形成为别人考虑的习惯。“为动物造家”的过程中,幼儿间的有效交流也明显增加,且“家”这一处于象征性经验中的概念被激活。通过游戏,幼儿明白家是为人和动物提供保护和滋养的地方。由此,儿童与现实中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增强。

二、借助合作活动,推进幼儿交往的社会性

沙构游戏中人际交往与分享合作的体验,能促进幼儿社会功能的发展。有效的人际交往使幼儿逐渐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开始关注并尝试理解别人的感受与反应,以自我为本位的人际关系慢慢被平等的朋友关系所取代。由此,幼儿的自主性和社交能力得到增强。同时,通过沙构游戏中的人际互动过程,儿童能逐步培养规则意识、秩序感和归属感,从而使游戏的社会性功能得到发挥。

(一)分工与合作

【案例2】

沙池中,小羽正蹲在一根大PVC管旁边,一手拿着刷子,一手不停地抓起沙子往管子里放。边上的昊昊正举着一根竹竿,竹竿的一端伸进PVC管里;海翔端起水桶并沿着竹竿倒水,水顺着竹竿哗哗地流进管子。原来他们正在制造动物的家所需要的材料——“水泥”。“没水了,没水了!我去接水!”海翔边说边提起空水桶去接水。昊昊放下竹竿,帮助小羽一起把沙子一抔一抔地装进PVC管里。过了一会儿,刚打完水回来的海翔扛起水桶开始倒水,水哗哗地流着,“水泥”生产线又开始工作了。

【案例分析】

在大班的沙构游戏里,类似的分工与合作场景随处可见。同伴之间分工明确,又默契合作,为完成一个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沙构游戏为同伴间的合作创造了机会。通过游戏,幼儿与同伴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互动更为频繁,幼儿的社交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冲突与协商

【案例3】

沙池中,有一组幼儿在制造海洋动物的家,他们合作挖了一个“大海”。俊熙一个人在旁边自言自语道:“海狮是住在冰块上的,我要给海狮造一个家。”于是,他找了一只蓝色的小水桶,在水桶里装满了湿沙子,二话不说就把水桶倒扣着放进了“大海”里。其他幼儿看到俊熙把一桶湿沙子倒进了他们辛苦挖的“大海”里,都十分生气。小宇说:“你在干吗?”“不能把它放进去”,浩浩说。俊熙理直气壮地说:“海狮是住在冰块上的。”浩浩反驳道:“不!海狮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如果这是有冰的海水,那其他不是睡在冰上的动物,岂不是都要被冻僵了?”听完浩浩的话,俊熙没有再说话,他把倒扣的水桶拿起来,默默地待在一旁。过了一会儿,佳诺要动手把沙子挖出来,俊熙连忙用手按住一块沙子,阻止道:“留一点沙子,让海狮在这里睡觉吧!”佳诺思考了一会儿,说:“好,可以留一点沙子,但是不能留很多!”听完佳诺的话,俊熙开心地把一只“海狮”放在沙子上,海狮终于有自己的家了!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中,几个幼儿因为俊熙把沙子倒进了“大海”而发生了争执,但是争论中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这说明,游戏中,当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最后,大家都同意留一点沙子给海狮住。由此可以看出,冲突发生时,幼儿能够自己协商,相互妥协,并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一过程提高了幼儿运用沟通、协商等办法来解决矛盾与冲突的能力。

游戏中,有合作就会有分工,有合作就会有冲突,有冲突才会有协商。沙构游戏为幼儿创造了许多合作进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探讨,从而逐步促使幼儿的游戏由单人式向合作式转变。

三、借助游戏中的问题,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5—6岁的儿童能更多地进行具体的运动神经活动,更精确地运用语言和更生动地运用想象力。这些技能使儿童萌发出想法。儿童在解决沙构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时,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并在不断摸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自己的成长。

【案例4】

小凯想为动物造一个喝水的地方。首先,他拿了一个漏斗在沙子里戳了一个洞,但是洞还不够深。于是他又把一根长长的PVC管插进洞里。可是沙子太厚实了,尽管他用力按压、敲打,洞还是没有变深。这时,小凯环顾四周,发现了另一根PVC管。他拿起管子敲打,但是管子太细了,很难敲中。于是,他又找了一块宽宽的木板当作锤子,敲击PVC管。小凯用力敲打之后,洞终于变深了。

洞虽然变深了,但还是不够大。于是,小凯拔出PVC管,换了一根更粗的擀面杖,并拿着擀面杖往洞里戳了几下。但是这样操作之后,对于这个洞的大小,他似乎还是不满意。于是,他放弃用擀面杖,直接用手挖洞。他把手伸进洞里,不停地旋转、按压、塑型……再把一个木碗放进洞里。终于,动物喝水的地方造好了!

【案例分析】

在沙池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与材料,使幼儿在沙构游戏空间里,能够不受限制、不受干扰地进行探索与尝试。案例中幼儿在挖洞的过程中,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敲击、挖掘、按压等动作技能。为了使洞变大、变深,幼儿能不断地寻找周围可利用的材料,尝试各种方法。这个过程中,既可以看到幼儿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行为轨迹,也可以看到幼儿的思维过程,以及幼儿不怕困难、敢于探究、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

四、借助游戏绘画,提高幼儿的多重表达能力

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将幼儿“说画”物态化,制成具有教育意義的儿童成长档案袋。该体系鼓励幼儿使用多种表征模式(绘画、动作、口头语言等)表现事物,认为在使用多重表征模式来表现同一事物时,儿童使用每一种模式的能力都会有所增强。比如儿童将绘画、手势、口头语言一起使用时,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会增强。反过来,儿童的绘画等能力也会得到强化。

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尚不成熟,在叙述较复杂的事件时,需要借助具体形象,而儿童自己的绘画恰好能为其言语表达提供支持。另外,儿童对世界有着丰富的认识,当幼儿受技能局限,画不出清晰的形象时,又会以语言进行补充。绘画是一种基于外界认知与内部体验的需要而产生的个性表达方式。每一次玩沙活动结束后,教师都会让幼儿以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玩沙故事,并以“看图说话”的形式来说一说画里的故事。教师则根据“画”与“话”,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反馈。

随着主题的进行,幼儿从一开始以单一的画面呈现游戏故事,慢慢过渡到用连环画表现游戏故事。画的内容不断充实、饱满,口头表达时的语言也更为丰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绘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案例5】

图1和图2是同一个幼儿所画的游戏故事。从图片能够直观地看出绘画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图1是单一的画面,图2的画则利用了六宫格的形式来呈现游戏的过程以及用到的材料。从图2的这幅画中,还可以看到该幼儿对纸张画面的合理规划。画面的上半部分呈现的是幼儿自己遇到的问题,下半部分呈现的则是自己造“家”的过程。

【案例分析】

随着绘画形式的改变,绘画内容的丰富,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绘画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与锻炼。通过绘画与表达,以及教师对画面细节的追问,幼儿能够不断回忆玩沙过程,还对该过程进行了自主反思和评价,可谓受益匪浅。

随着“动物的家”主题沙构游戏的开展,教师发现幼儿在该游戏中已经突破了随意玩耍的层次。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在游戏中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表现主题。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儿童提升了动手能力,游戏过程中的互动交往发展了儿童的社会性,绘画和“说画”则培养了儿童的多重表达能力。由此可见,沙构游戏作为一种主题导引式的表达性游戏,有其独特价值,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王小为.幼儿绘画再认识:儿童的“特殊”语言[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27).

[2]张红霞.玩沙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48).

[3]丹尼尔,凯伦,桑德拉.我们都是探索者:在城市环境中运用瑞吉欧原则开展教学[M].屠筱青,戴俊毅,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浙江省台州市月湖幼儿园 318000)

猜你喜欢
主题性社会性协商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从“古运河的新故事”看提案办理协商
人大协商研究综述
图案之于空间:概念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增强服务意识 打造为民频率
主题酒店客房空间的主题性设计研究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