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绘本”,并非“微”不足道

2019-03-20 00:37穆文红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穆文红

【摘   要】副版绘本(本文称之为“微绘本”)作为教材主体的补充,具有不可忽视的课程意义,也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资源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只有准确解读微绘本与教学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其价值内涵,才能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微绘本”,并非“微”不足道。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绘本式教材;微绘本

图文兼备、以图为主的绘本是一种深受儿童和成人喜欢的叙事文本。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教材低年段(一、二年级)采用了绘本式教材的设计思路。图文结合的形式,既可以降低学生阅读理解学习材料的难度,也更容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与以往的品德教材一脉相承,但又存在一个细微而明显的区别,即教材页面底部三分之一处,会出现独立连续排列的4—8幅图,组成一个绘本故事。根据其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教师教学用书》)上称之为副版绘本。相对于教材主体而言,副版绘本所占页面小,内容分量少,可以称之为“微绘本”。

微绘本相对于“说明式叙事”,它属于“讲述式叙事”,它是教材正文的补充,也是课堂空间得以拓展的有益素材。因此,只有准确解读这类绘本与教学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它的价值内涵,才能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微绘本可以作为贯穿教学的线索、教材正文的补充、突破难点的抓手、连接生活的桥梁……总之,微绘本并非“微”不足道。

一、微绘本,教材篇幅不“微”

按照《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解析,可以将微绘本分为故事叙事、道理叙事两类。故事叙事,“是讲述一个连续的场景或者事件的叙事方式”;道理叙事,“其构成内容不是连续的情节和人物,而是用一组相互独立的文字和图画,共同说明一个道理”。

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低年段(一、二年级)为例,教材中共有34篇课文出现了37个微绘本,在教材中的篇幅并不“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发现,除一年级上册教材外,其他各册教材含微绘本的课文篇幅都超过50%,有些课文甚至出现两个微绘本,如二年级下册第11课《我是一张纸》中就有《你知道吗?》《我们来做草稿本》两个绘本。低年段的微绘本以故事叙事为主,这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但对微绘本类别定义提出一点质疑。从定义上看,微绘本的分类主要是依据构成的内容(文字和图画)是否具有连续性,但类别的名称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仿佛只有“道理叙事”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事实上,“故事叙事”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但大多也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如一年级下册第1课中的《皮皮的故事》,是以童话的方式说明不讲卫生、不爱整洁的孩子不受欢迎的绘本,旨在说明整洁不只是个人卫生问题,也是在社会交往时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貌。因此,建议《教师教学用书》在微绘本分类名称的表述应更为严谨些。

二、微绘本,目标价值不“微”

微绘本,是教材的组成部分,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设计的,是对教材正文的延伸和拓展,有的是一组生活场景,有的是一个童话故事,有的是相互独立却主题明确的一组材料。从目标上说,微绘本的目标价值一般指向三个方面。

一是丰富认知。如一年级下册第5课的绘本《风的朋友》是教材“风儿在哪里”栏目的必要补充。以“风”为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呈现了风与雨、云、雾、星辰、雪花、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相互关联,从而使学生对“看不见,摸不到”的风有了更为丰富的感性认识。绘本最后设计的提示语“你还认识我的哪些朋友呢”,旨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大自然神奇与美妙的兴趣。这一类绘本,意在补充常识性知识,而另一类则是为了促进道理性知识的理解。如一年级下册第4课《不做“小马虎”》一课中有两个绘本,分别是《小马虎添麻烦》和《马虎危害大》。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真实的新闻报道等,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小马虎常常给身边的人带来小麻烦,甚至带来大事故的道理。从而加深学生对马虎造成的危害的认识,警示学生做事不能马虎。

二是升华情感。如一年级下册第9课《我和我的家》,不仅要厘清家庭成员的结构关系,还要体会自己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体会自己与家人的亲密关系,感受家庭的温情,因而情感性比较强。绘本《我和弟弟》讲述了一个双胞胎家庭中兄弟相伴成长的故事,兄弟俩穿一样的衣服,“一起玩”“一起做事”“一起畅享未来”“一起去航海”,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手足之情跃然纸上。虽然有部分学生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并没有兄弟姐妹,但以此微绘本作为教材正文的一个补充,也能引导学生联系到自己家庭的生活细节,从中感受到自己与家人的亲密关系和温暖,升华情感。

三是指导行为。如一年级下册第2课《我们有精神》中的“这样真精神”栏目,呈现了升旗仪式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有精神”,接着罗列了“认真地读”“高兴地唱”“响亮地说”等具体的行为表现,并设计了“还有哪些样子也精神”这一开放式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来理解“有精神”。绘本《谁精神?》是一个童话故事,让学生知道“精神”不仅仅指外表,更是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结合。又如,一年级上册第2课中的绘本《交朋友》,旨在鼓励学生主动与小伙伴一起玩,结交新朋友,同时也提醒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会被他人排斥、孤立。一正一反的互动情景,都是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态度和技巧的具体指导。

当然,一个微绘本里往往交叉融合了几个维度的目标价值。如一年级上册第15课《快乐过新年》中的微绘本《团圆》,不仅暗含了过春节回家团聚、包饺子、穿新衣、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等传统习俗,还透露着浓浓的亲情,如盼望父亲回家的急切心情、和家人团聚的欢乐之情、亲人间相互祝福的喜悦之情、父亲离家时的离愁别绪等。因此,教师要深刻理解微绘本的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用微绘本建设一个大课堂。

三、微绘本,教学用途不“微”

(一)作为贯穿教学的线索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贯穿整个课文的绘本故事,多与课文的相应环节比较匹配”,可以作为贯穿整节课教学的线索。如一年级下册第1课《我们爱整洁》中的绘本《皮皮的故事》,就可以分为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环节一(图1—2),讲述皮皮不爱整洁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和同伴身上,有哪些不整洁的表现。环节二(图3—4),讲述皮皮做客却不受欢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整洁”,懂得整洁不仅有利于自身健康,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才会被别人悦纳等。环节三(图5—6),皮皮变整洁了,借此对学生提出整洁的基本要求:勤梳头、洗脸、刷牙、洗澡,保持衣服干净整齐。同时,和前文对照,强调整洁的人受人欢迎。环节四(图7—8),皮皮得到山羊伯伯的指导,并承诺要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借此告诉学生“经常保持”才能养成习惯。教师借助微绘本,设计了“不整洁的表现—为什么要整潔—怎样做到整洁—如何养成整洁好习惯”教学流程,将学生代入角色,互动体验,激发情感,进一步理解整洁的社会意义。

(二)作为教材正文的补充

说明式叙事,是教材正文的主要形式,即通过绘画的方式,说明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采取讲述式叙事形式的微绘本,常常作为教材正文的补充,指向对具体生活的指导。如一年级下册第7课《可爱的动物》中的《动物老师》和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中的《大自然的语言》,都是非常明显的对教材正文内容进行补充的微绘本。“我喜欢的动物”栏目,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和喜欢的理由。学生一般会从外形、习性或者和动物的亲密关系来交流。而《动物老师》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教材正文作了补充——人类从动物身上获得启迪,创编了孔雀舞,总结出蛙泳的动作,发明了飞机、潜水艇等。《大自然的语言》也同样提供了另一个视角,除了农产品等丰富物产,给予人类的智慧启迪也是大自然的馈赠,如从自然现象上识别季节、预测天气等。因此,对这类绘本的教学可以更开放些,不拘泥于绘本所呈现的素材,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进一步丰富绘本内容。如蝙蝠衫、兔子舞是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滿天天气晴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三)作为突破难点的抓手

“有些绘本是对某类学生群体生活的细致刻画”,指向对生活问题的具体指导,这也常常成为教学的难点。如一年级下册第10课《家人的爱》中的“家人的爱藏在哪里”栏目,学生比较容易感受到家人辛苦工作、忙碌做家务、照料自己的日常起居中藏着的爱。但学生对绘本《肩头上的爱》中“奶奶让孙子自己背书包也是爱”的理解存在困难。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奶奶的话“正因为疼你,才让你自己背啊”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想法,如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的家人是怎么说的?通过讨论,暴露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和想法,教师可以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领会到家长让孩子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帮助孩子成长,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四)作为连接生活的桥梁

如一年级下册第16课《大家一起来》中的绘本《小鹿和猴子》,说明良好的合作能带来互利共赢的道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绘本导入话题,还可以利用故事理解合作的内涵,但更应以此架起连接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回望”自己生活中的合作经验,深入体会合作的意义。有了微绘本的辅助,学生相似经历的记忆容易被唤醒,从自己说到同伴,甚至还会联系到成人之间的合作故事,逐步体会到合作会使效率更高,省时省力,增进友情等。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合作任务,暴露学生在合作中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只考虑自己、相互责怪、不服从分工等,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进入“为啥合作不下去”栏目的学习。童话是故事叙事类微绘本常见的形式,虽是虚拟的人物和情节,却连接着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从中看到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

绘本式表达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设计的新样态,“微绘本”具有不可忽视的课程意义,也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资源提供了广阔空间。“微绘本”并非“微”不足道。

(江苏省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研训科 21420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