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皓
【摘要】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受影视教育影响,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死板硬套教材内容,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从而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要知道,数学学科知识本身枯燥,教师应采取不一样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自己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性的问题.本文基于这个角度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持续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生;数学思维
受传统教育影响,初中数学在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注重对知识的渗透,主要采取讲解的方式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固定数学解题思路,固定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出的学生对于知识不能够真正地了解,只是在比猫画虎的做题,很是机械,同时也使得课堂失去了灵性.初中数学知识本身生活性很强,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动态的、生动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之后,应该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性的问题,而这核心在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说,数学思维是强化学生技能和素养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和培养.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简要阐述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趣味教学,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堂教学本身应是动态的,活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是自由、灵活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很容易接受知识且产生新的思维.初中生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且内容枯燥,教师再单一的讲解或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反感.初中生性格正是活泼的时候,对于趣味性的内容有着很强的好奇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开展趣味教学,以趣味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而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内容时,笔者开展趣味实践问答题来让学生实践操作验证答案.即: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80°和50°,那么这个三角形会是什么样的呢?动作操作并说出答案;再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教学内容时,笔者将教材中的例题转化成为脑筋急转弯的趣味题目:“小明和小红两个人合伙进了200件衣服,其中小明的衣服进价是每件80元,卖160元,小红的衣服进价是100元,卖240元,小明进衣服x件,小明和小红200件衣服都卖完的利润是y元,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你怎么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促使学生打开自我的主动思维.
二、思想方法渗透,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很多的教师觉得数学知识记住公式就行了,万变不离其宗,用固定的思维方式能够解决特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会有所提升,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却被限制了,他们严格地按照教师的思维去进行数学问题解决,忽略了自我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导致自己对知识的一知半解等,更多的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能够赢得数学高分,对于数学知识的内在却不甚了解,或者换一个新的题型自己就会短路,这种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数学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知识与知识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面对诸多的数学题目,教师全部讲解是不现实的,那么需要的则是对解题思路的掌握,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面对题目学会举一反三,能够独立的拓展范畴等,根本性的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或者函数的关系去解决几何图形问题,当面数量关系时,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具体、直观化;化归思想:将新知识转化成为多个旧知识来进行问题解决或者運用旧知识来进行推理尝试或者是面对虚拟的几何图形添加辅助线等等;还有方程思想、数量思想、消元思想等等,面对不同的数学题目渗透多个思想方法,开阔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灵活地选择、改变.
三、归纳意识引导,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
陶行知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不教.这里的不教不是教师不再教学而是教师讲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知识,而这离不开的就是学生独立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则在于学生对知识原理的归纳和总结.我们知道,初中数学知识千丝万缕,但是却有着很多的相同性、规律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从而掌握规律,进而再面对其他问题时能够运用自己总结的原理去尝试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则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生机.笔者在教学中,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自我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特定的思维.
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教学内容时,鉴于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笔者则出示工资卡中提取的记录明细,让学生进行观察.之后开始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工资卡流水明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会直接发现存钱、取钱.之后笔者继续问题引导:“存钱和取钱有什么变化?”学生会很快回答,存钱会显示“+”,且总额数增加,取钱则会显示“-”,总额数减少.这个时候笔者抛出关键性的归纳问题:以0为界,-这几种数字分别是什么?学生则能够直接总结出正数和负数两种.最后,笔者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总结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性质.这样,整个过程,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后再面对问题,学生则能够知道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形成自我的知识体系.
总的来说,数学思维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和培养,促使学生能够独立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性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升华自我数学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1]潘小梅.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入门36问[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2]张德庆.“习效研开”教数学: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集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