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萍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所以教师必须革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以实现新课标下教学目标.而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满足新课标教学需求.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微课方法,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微课;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教学理念与方式的创新是当代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对于高中数学而言,教师要深入理解新教学理念,对教学方式展开变革与创新,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微课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借助微课组织学生课前预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数学知识重点与难点的有效讲解等.文章根据高中数学实际教学情况,对微课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论述.
一、微课下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一般是学生自主完成,由于缺少教师的指引与解答,学生的预习效果不佳,难以实现课前预习目标.所以,教师应该制作预习微课,把学生自主预习时需求的教师指导与注重的问题等内容整理的视频中,然后传输到校园网或者是班级QQ群、微信群等.以人教版“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为例,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习函数概念、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及诱导公式等基础知识,所以对于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学习就有一定基础.教师设计课前预习微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能力提出一些问题,如“研究函数性质时可选择什么方法?”“制作函数图像主要分几步骤?”“之前学习的正弦函数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学生可以微课预习过程中,预习、问题回答相结合,有效提高课前预习质量,并帮助学生掌握课前预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借助微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微课在高中数学课教学中的应用,颠覆了传统教学格局,使教学方法变得多样化,且学生对微课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中.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巧妙地应用微课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人教版“双曲线”教学为例,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应用双曲线知识解决双曲线问题,通过椭圆性质类比获得双曲线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掌握曲线与方程解答方法[1].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微课中加入难点与重点知识,把双曲线解题方法巧妙的展现,详细到每一步骤,并且引入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双曲线事物,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另外,教师为学生提供微課,让其通过课外观察,进一步了解与掌握双曲线知识.此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兴趣,而且微课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能够随时展开学习,通过反复查看进一步巩固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热爱上数学知识学习,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通过微课讲解重点与难点
微课的突出优势就是简短、精悍,一般情况下微课时间在8至10分钟,所以教师借助微课利于突出数学知识重点与难点讲解.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讲解重点、难点,可以合理地分散重点,集中突破难点,使学生更容易学习与理解,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对此,教师要根据数学课教学内容,挑选最精彩的环节展开教学.对高中生而言,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比较大,而为了提高学生适应高考题型的能力,教师既要深入讲解教材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此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在讲解例题时,应简化时间,力求突破数学知识重点、难点精讲[2].以人教版为例,高中教材中的三角函数、数列求和、立体几何以及函数性质等方面,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时的重点、难点.教师将这些内容设计成微课专题精讲,并引导学生利于课后试讲,自主推敲与深入研究,同时通过微课中教师的指导,使其更容易理解与掌握数学重点、难点知识.
四、课后巩固、复习中微课的应用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基本是40分钟,而学生课堂学习中难以全面理解与掌握教师讲解的基础知识,且教师也没有时间重复的讲解.因此,教师要应用微课法,把课堂教学中涉及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引入到微课视频中,并在微课中把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完整的诠释,然后把微课上传到校园网、QQ群、微信群等,这样学生就能下载自主学习,针对课堂学习中没有理解与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再一次学习.尤其是高三学生,微课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帮助学生节省时间,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专题训练对提升高三学生数学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把数学题型以思维导图等方法,设计成卡片,并制作结构性与系统性的微课,以供高三学生进行复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五、总 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互联网平台等在微课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方法的应用,利于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讲解,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通过微课平台课后复习,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对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蕾,李俊.微课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回顾与反思——基于内容分析视角的现状和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5(6):83-88.
[2]范建丽,方辉平.“互联网+”时代高校微课发展的对策及应用——从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谈微课与教学的整合[J].远程教育杂志,2016(3):1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