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彤 河南师大附中双语国际学校
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早是 2000年10月25日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1]。
信息技术作为我国21世纪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截止目前,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改变,科技在创新也在改革,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拓学生的思维,解放老师的经历和时间,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学生的不足,加以改进,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可以思考如何优化教学质量,切实提升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同时,信息化教学,可以用更直观、更严谨的方式,把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老师在课堂上只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投影,教材可重复利用,不断优化改进,把最好的教材呈现给学生,有益于学生学到简单、易懂,一目了然的课件。不仅节能又环保,同时也可以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一举两得。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从最初的教学管理者慢慢转变成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上,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而不是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教学变得更加理性和人性化。
本课题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以及实践探究等方式,进行论证。结合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深入了解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困难,以及应用信息化教学之后,老师和学生反馈的意见,分析信息化教学具有哪些优势,并对中学语文应用信息化教学做总结评价。
在信息时代,在课堂上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多数的高校也都配置了自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等设备,为信息化的应用提供必要条件。
自从实行新课改后,学生不再局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新增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考核评价等方面都有新的导向,而信息技术的融入,很好帮助了当下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信息化教学融入到中学语文教学,可以把书本外的知识也呈现给学生,用更少的时间提炼出精华的内容,精中求精,把老师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学生,树立教师榜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例子有很多,很多的学校在开学之初,就开始筹备下一学期新课程的备课工作,对以往的PPT 教材进行优化,确保教学材料可以满足下一阶段的教学。
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书写在黑板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黑板场地有限,写完后只能停留一段时间,就被擦掉重新书写新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聚精会神,只要有一丝开小差可能就会错过重要知识点。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中学语文教学后,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信息化教学采用的是PPT 投影、word 文档、pdf 文档或视频、影音等形式播放,文件是永久保留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可以返回上页进行讲解,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节省了老师大量的工作量。
但是,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过程中,有的老师对多媒体过度依赖,忽略课文本身,多媒体信息,音乐录像等充斥着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的感觉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2]这就需要教师秉承高度的教学责任心,提升审美眼光,挑选优质的信息。
语文教学,最害怕的就是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听起来就比较口燥乏味,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一直在听另一个人讲述,最多听二十分钟你就会开小差,而且心理会产生一种厌烦,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只有主动学习才能永葆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信息技术被充分运用后,也会激发学生课外主动收集资料的兴趣,例如部编教材八上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中“网络词语小研讨”“电子阅读面面观”“用互联网学语文”等活动,既利用了学生喜欢网上冲浪的心理,又巧妙引导和指导学生正确高效利用网络学习,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最大受益者。同时也实现了一个从“教读学习”到“自主学习”再到“课外拓展”的“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
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可以大幅提升教学的时间,缩短无畏的书写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的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进行现代文的讲解中,文章脉络的梳理可以通过课件展示,这样一方面缩短了板书的时间,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课件的动画展示使得文章脉络更加直观、生动、清晰。同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可以把课本上和课外的知识点相结合,例如在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或音频展示诚信的示例一起呈现给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就是占据精神和语文的制高点,有利于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接触到人类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尊重和认同,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的“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目前,学生缺乏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在综合素质能力不均衡,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弥补这一缺陷。通过信息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只有经过美学加工和审美观照的教学才是完美的,语文教学,如果没有美的投射和灌注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的教学效果是很难得以实现的,在语文教学中,把感性形式和理性内容,把审美的形象和知识技能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更好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4]
本课题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实践探究等方式,分析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的实践应用,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得出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在资源上的辅助以及在教学形式上的帮助,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切实提升学生在中学语文时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大幅提升。下一步将持续完善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把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的每一个切入点做具体分析,让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真正融为一体,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