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戏剧表演创作方法强化《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教学效果探究

2019-03-20 15:25孙瑀淼戴冲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演播广播剧寓言

孙瑀淼 戴冲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一、课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一)重“形”忘“神”

《文艺作品演播》作为播音主持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文学鉴赏能力及文学作品的演播创作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同学在演播创作中容易忽略前期准备,单纯模仿老师的声音状态,志在其“形”,而舍其“神”。备稿不充分,理解不到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使作品缺乏有机的情感运动。如此创作很容易产生“有形无神”、“味同爵蜡”的感觉。

(二)束手束脚

考虑到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大部分《文艺作品演播》教学都以“播”为主,重“播”轻“演”。除了话筒前的“播”,台上的“演”也是本课程的重要创作手段。如诗歌散文的现场朗诵,寓言童话的舞台展示同样也是本门课程的考核内容。对于播音学生来说,前期的专业训练让他们在话筒前更放松。但当面对舞台展示时会有些紧张,部分同学的展示的束手束脚影响了效果。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播音主持本科的教学过程,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外,实训更是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如何授课更生动?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们参与性更高?是本门课教学改革中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核心是必须重视学生分析理解稿件和自主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稿件处理能力和综合表现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播音主持教学是否可以借鉴戏剧表演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呢?表演依靠台词与行动,播音主持创作依靠有声语言及副语言,二者殊途同归。表演创作手段的借用对《文艺作品演播》课程的教学是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的。

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是件细致的工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如果不认真理解就很容易“见字出声”想当然的“读”出来。依照表演创作方法,需要学生理解规定情境下角色的行动的三要素,分析言语动作下的心理动作是什么,在心理动作的支配下会流露出怎样相应的形体动作。“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内容细致的分析与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作品背景、角色特征等信息。避免学生在创作时找不到头绪,可以有据可依,有证可查。

教学采用集体讨论、剧本改编、角色分配、创作准备、舞台展示的方式进行。学生面对要展示的内容带有期待,愿意积极的投入到创作中去。在集体讨论中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讲解,调动学生积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创作的习惯。例如,寓言、小说、广播剧、影视配音这几类体裁中角色语言较多,主要以人物语言开展叙事。其中广播剧从形式上来说与剧本最为相似,但还有区别,比如对于舞台提示的表述就不够充分。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加入了引领学生对稿件进行剧本化创作的过程,通过老师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分析角色的语言、心理、形体,如何加入适应的舞台提示辅助创作。过程中与学生们一同分析稿件中的规定情境对角色的影响,让学生自己对要塑造的角色有一个认知。既能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有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和创作的空间。在创作准备中通过分析行动三要素然后设计行动来重塑人物。引导学生用真情实感去创作角色,力争神形兼备最大程度让角色鲜活起来,增强学生对稿件的理解与创作的自信。

最后,将理论构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来检验思路,发现问题并探寻其原因。

三、教学改革实验与分析

首先草拟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案,设计如何在课程中加入戏剧表演创作时对规定情境的分析、剧本化改编、舞台行动等知识的讲解。

然后申请表演教室、表演道具等相关教学设施辅助教学实验。

最后建立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将播音系17 级D1 小组选为实验组,在教学中加入表演相关的知识与要求。普通小组17 级F1 组按照传统的内容讲解、说明示范、针对辅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实验内容选为广播剧与寓言,最后将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原因。

(一)广播剧

用广播剧作为开始是因为广播剧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易于学生感同身受的理解。而且剧本相对成熟,舞台提示更多,创作难度小。实验内容选择《红丝带》选段。选择《红丝带》因为爱情是人类的共同情感,更易理解。其次二十岁左右的同学们正是对情感有着好奇的年纪,更容易走近角色。

要求:学生能够自主设计雪妮、秋实的声音造型,并且通过语言来体现人二者的内心活动与性格特点。

结果:对比之下实验班效率更高,学习主动性更积极,师生交流更多。

原因:通过外化的形体动作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鲜明的性格特点支撑人物的语言动作,使之更加自如饱满,呈现效果更佳。

存在问题:实验班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以及部分同学行动僵硬。

解决办法:通过更多的课上展示来增强自信,通过热身使学生身体放松。

(二)寓言

把寓言部分放在后面是因为寓言与剧本区别较大,没有舞台提示改编起来有难度。寓言中的角色形象与学生现实生活差距较大。如何处理角色行动并避免过犹不及成了一个难点。为了符合难易程度的逐级递增,因此将寓言安排在广播剧教学之后。试验内容选为《一头学问渊博的猪》,这篇寓言矛盾冲突鲜明,八哥和猪的形象生活中较为常见,角色性格特点突出好把握,学生创作有迹可循。

要求:能够塑造旁白、猪、八哥三个声音并可以自如转换。

结果:同学们在刚开始找不到切入点,学习有些抵触。通过梳理台词,分析行动之后开始渐入佳境。虽然前期投入时间较长,但理解程度更清晰。前期对老师的指导依赖较强,后期自主排练创作热情高。学生之间交流变多、课堂学习气氛热烈、展示欲望高涨、作业完成的好。

原因:从分析文中人物关系到梳理角色的语言、心理、形体行动完成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虽然长,但充分的准备积淀了他们的自信。新内容新难度的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又满足了青少年期待展示的渴求。

存在问题:动物的拟人化处理较难把握和不愿去塑造反面角色。

解决办法:更细心的寻找动物角色当中的“人性”,不要执着于其“形”而忘其“神”。以“神”为主,以“形”辅之。同时对学生讲解角色有正恶之分,但是艺术工作者没有高低之分。明确我们的任务是就是艺术创作,给人们带来收获才是我们的创作目的。

四、教学改革总结

“等着学”和“问着学”、“独自思考”和“集体讨论”、“模仿复制”和“加工创作”,这些差别的决定因素不在学生而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这也体现了不同学科教学方法的交流融合给课程和课堂所带来的变化。实验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表演内容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技能、提高了学习热情、强化了学习效果等等。

在收到实验组同学良好的教学反馈之后,新的问题仍需要我们继续探索解决。比如“诗歌的意境如何展现?”“散文的时空如何转换处理?”等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诸君共勉。

猜你喜欢
演播广播剧寓言
探析小说演播如何更好地“化为人物”
有声小说《白鹿原》演播艺术分析
——以李野墨演播版本为例
新时代有声演播者应该如何掌握情气声的关系
寓言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浅谈小说演播中的角色塑造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