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重庆 400014)
自2014年“全民阅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起,至今政府工作报告已是连续第六次对全民阅读进行“倡导”,这反映出政府对全民阅读的态度,也标志着全民阅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民阅读”已经由原来的纯民间自愿行为,上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将会深刻影响我们国家今后的文化发展走向。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民阅读和全民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力量。多年以来,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中投入巨大的资源和热情,在提供以文献服务、阵地服务和常见活动为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全民阅读推广途径呈现多样化态势。重庆图书馆联手俄罗斯叶利钦总统图书馆,以与媒体合作拍摄人文纪录片的形式,为公共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开辟出一条新路。
时长均为20分钟的三集人文纪录片——《中俄书途》,以重庆图书馆和俄罗斯叶利钦总统图书馆馆际交流为主线,从图书馆的视角推介美丽重庆、反映中俄文化交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通过图书馆这一窗口走出去,将文化交流融入“一带一路”,意义重大。
纵观近几年的电视专题节目,文化类节目升温不断,不仅类型多样,各具特色,还颇具影响力。如央视热播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文化综艺类节目《朗读者》以及湖南卫视纪录片式的文化公益节目《百心百匠》等,凭借高质感和深厚底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图书馆作为优秀文化的聚集场所,承担着文化传播、传承与发展的重任,这部由重庆图书馆和俄罗斯国家叶利钦总统图书馆合作拍摄的人文纪录片——《中俄书途》,被重庆日报、华龙网等媒体称:“为国内首部反映中俄之间图书馆交流的纪录片”。也就是说,这部纪录片开创了国内电视媒体纪录中俄图书馆的先河,是一大创举。
节目用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手法,以中俄两家有影响力的图书馆为切入点,真实反映了中俄文化以及中俄文化交流现状及成果,让广大观众对两国文化有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如节目中介绍,重庆图书馆作为中国抗战文献中心,二战资料非常丰富,他们以此为突破口,与俄罗斯图书馆合作,在总统图书馆举行了《从战争到和平——二战结束70周年》图片文献展;2016年,俄方回访,提供他们的珍贵宝贝来渝举行了《共同记忆:中苏抗战图文联展》。
节目不仅记录了重庆图书馆与俄罗斯近期的文化交流活动,还以重庆图书馆珍藏的1400多年前唐代敦煌地区的三界寺藏经为纽带,与俄罗斯的敦煌学研究机构对接,在展示敦煌多元文化魅力的同时,从另一侧面反映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俄书途》聚焦“宝库” “传承” “共享”三个主题,讲述了重庆图书馆和俄罗斯叶利钦总统图书馆“镇馆之宝”的前世今生,以及在现代科技下的文化传承和两馆的合作交流。也真实记录中俄双方图书馆在读者服务、数字工程和举办展览等方面的成功经验[1]。
此纪录片在省级电视台算得上大手笔。首先是在节目策划上,站位高,视野广。本节目以“一带一路”为背景,以中俄文化交流为主线,以图书馆为窗口,拍摄对象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公共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和俄罗斯三大国家图书馆之一的叶利钦总统图书馆,大背景加国际视野是本节目一个突出的亮点。其次是嘉宾分量重。节目采访的嘉宾有研究中国历史30多年、著名的汉学家、敦煌学家、俄罗斯远东文献研究所所长波波娃教授,有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首席专家尼基塔·克雷洛夫和俄罗斯考古学家斯韦特兰娜·舒尼吉娜,同时还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员陈开科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陈力参与节目。三是在画面拍摄上的大手笔。节目以一组气势磅礴、尽显重庆山水之美的航拍镜头开始,一下子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从两个图书馆的画面中可以看出,摄制组在拍摄时除了使用推、拉、摇、移、跟等“十八般武艺”外,还大量使用了无人机拍摄,在保证画面品质和美感的同时,全方位展示了两家图书馆的风采[2]。
本节目的后期制作也可圈可点,节目组工作人员利用专业电视设备,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为一体,对拍摄的作品精心地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再创作。从三集节目看,比较出彩的是片头的设计制作及背景音乐的选择。
《中俄书途》片头的设计有创意且非常切合节目主题,片头的第一个画面是一幅缓缓打开的古籍画卷,画卷打开后飞出一串串闪着金光的中国文字,随后,这些文字变成一本本书,飞过重庆图书馆的前身罗斯福图书馆旧址,飞过重庆图书馆,越过重庆标志性建筑大金鹰,飞向长江大桥,飞越三峡,然后飞进俄罗斯国家叶利钦总统图书馆,飞向俄罗斯国家叶利钦总统图书馆所在的城市圣彼得堡,最后推出行楷印章形状的片名——《中俄书途》。短短几十秒的片头,以飞翔的图书为线,还原了重庆图书馆的前世今生,展示了大美重庆的人文景观,同时,还融入了古代汉字、行楷书法和印章等诸多中国元素。可见,节目组在片头的设计制作上是花了心思、下了真功夫的。
《中俄书途》后期制作上的另一亮点是背景音乐的运用。第一集《宝库》的开场是介绍重庆地理位置、区位优势、美丽风光,当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闪耀眼球的时候,一曲高亢、欢快的渝东地区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响彻荧屏。这首出自于音乐家金鼓先生之笔,诞生地于重庆沙坪坝的带有极强地域性的歌曲,不仅重庆人民耳熟能详,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广为流传。歌声起,亲切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瞬间就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向世人展示了“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敢作敢为”的重庆人文精神[3]。
众所周知,“全民阅读”已成为国家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4]。重庆市全民阅读工作以阵地建设为基础,以内容供给为核心,以品牌活动为突破,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培育读书风尚,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和强大的智力支撑。笔者认为,重庆图书馆拍摄的人文纪录片《中俄书途》在全面阅读各项活动中,是注重内容建设和形式创新的典范,图书馆人应以该项目为启发,开拓视野勇于创新,将多视角、跨领域的思维方式融入全民阅读服务工作,丰富全民阅读活动的形式,从而提升服务效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