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兰 孔祥荣
浅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
林晓兰孔祥荣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建福州350715)
当今社会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有助于通过创业带动新的就业增长点。文章以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创新大学生“双创”新途径,通过以创促学,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新形势;创新实践能力;民办高校
国家教育部出台了许多关于高校实践育人文件,为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实践、产学研创造条件,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1]。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的教育大众化也逐渐成为主要发展趋势,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丰富且大量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因此,新形式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学生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新时代,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型与创新型人才急需。因此,民办高校要适应新形式,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通过学校创业园孵化“双创”人才,培养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大胆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创促改、以创促研、以创促学,强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提升大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升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实践、就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新形势下解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要加大力度推进高等教育发展,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使命、新担当和新任务。教育是一项名声工程,建设教育强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把握新形势,立足人才培养高度,按照全国教育大会上的精神,统筹推进。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实践、就业”能力,促进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时代,民办高校在转型发展,朝着应用型本科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顺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为学生在日后毕业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民办高校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学校应重视学生第二课堂的创建,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依托学校创业园、创客空间,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学校就能孵化创业团队,通过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互联网+大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这也是民办高校教学目的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需要创新精神,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动力之源。创新是科学进步的第一动力,整个社会环境是鼓励创新,它可以容许因创新而产生的争论与批评,宽容因创新而造成的失败,只要正视其中问题,只要不惧失败,继续改造创新。因此,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在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上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大学“双创”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助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学科竞赛、互联网+、挑战杯竞赛等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因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导师自身能力不强,对学生的专业竞赛指导力度不大,学生参加竞赛获奖的不多,这些都影响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自身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认识不到位,学生们觉得参加竞赛获奖机会低,没有获奖就没有机会被奖励,自己的学习时间还被占用了,这种错误的观念,严重制约民办高校“双创”教学的推进,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民办高校因教学任务重,在教学课程设置上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双创”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民办高校要创新教育模式,审核实践教学改革,凸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民办高校应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足的人员,到学校开始创新创业课程。同时把我们高校的教师送到企业去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综合人才。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取得了积极成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目前,部分教师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仅仅讲解国家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没有在教学中引入实践操作环节。实践教学中实践操作环节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效益的实践经验。因民办高校“双创”教学载体陈旧,教学形式单一,课程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担任“双创”教学的师资基本上是就业办的教师兼任,其本身的工作压力就大,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投入到“双创”教学。“双创”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只是依托就业办老师课堂教学,是很难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外加民办“双创”教师使用的教材都是自己找的,缺乏规范性,教师自身创业经历缺乏,“双创”师资力量匮乏,制约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由于民办院校大多都属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因此在进行扩招之后容易造成经费紧张,无法在后期教育中建立实习基地,同时有很多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实习方面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方法。有一部分民办高校自身虽然具备了实习基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发挥出来的教育作用并不明显。如果实习基地选择在社会企业当中,那么企业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多一点,导致民办高校中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无法得到企业的全部支持,无法真正地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当中,实践活动变成了表面形式。
教师应根据学科特性,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实行理念传授、技法指导的创新型授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应用创新意识的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民办高校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大一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培养,大二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能力培养,大三、大四侧重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培养,循序渐进。适当增加“双创”理论与实践课程,与企业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引进双师型人才,提高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多数来自富裕家庭,学生的家长很多都是企业的创办者或管理者,学生如果能在其中参与实践,一来能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实践能力和为未来管理企业做铺垫,二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民办高校有着丰富的校友资源,有的校友自己创办企业,有的校友在企业中担任重要职务,积极发挥民办高校校友的资源,可以有效拓宽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不断创新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载体,提升创新创业教学时效性。
民办高校依托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创客空间、创咖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大学生创业明星。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及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同时,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大学生知识结构新,拼劲足的特点激励他们进行自主创业,并且能够接受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失败,给予他们多次尝试的机会,不断强化“双创”实践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2]。
进一步深化教学教研教改,全面提高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大学生的实践、创新、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深化民办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有助于提高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型创新人才。
[1]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中国网,http://edu.china.com.cn/quanwei/2012-02/06/content_24563987.htm,2012-01-10.
[2]肖大卉.新形势下师范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史博览(理论),2016(1):78-80.
福建省教育厅课改课题编号:FBJG20170141名称: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
林晓兰(1990-),女,福建泉州人,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指导研究;孔祥荣(1986-),男,福建永定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指导研究。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2.55
G642
C
2095-1205(2019)02-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