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华 杨英 廊坊师范学院图书馆
在对非物质文化进行经济开发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对地方的经济发展途径进行拓宽,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政府可以在确保不会造成破坏的情况下,使其进入市场环境中进行发展,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市场运作方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及相关的潜能进行开发。像韩国、日本等国家,对本国民俗文化资源展开积极的发掘,通过对传统礼仪节庆进行恢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由此可见,在旅游经济的建设中,非物质文化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地方政府应该就非物质文化与当地经济发展建立联系,尽可能让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在丰富民众文化情感的同时,也能够创造可观的收入。
作为人类进行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内容与物质财富相同,具有属于其自身的普遍性规律和一般性趋势。对非物质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时,要正确看待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历程。经济文化的落后,也会局限民众文化水平的提升,在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中,主力军仍旧由个别文化素养较高的人担当,这些人也构建了初期的非物质文化形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的物质需求要得到进一步的满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所以非物质文化的地位、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认可。
在利用非物质文化对地方经济发展进行推动之前,需要对非物质文化的区域空间分布情况,展开全面的了解与掌握,结合实际的分布情况,查看各类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区域空间分布上是否存在着空白点,有无严重失衡的情况,与当地特有的地域情况是否契合等等。在研究过程中,可能每个地区在非物质文化数量的拥有上不尽相同,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级别也各有所异,当地政府在进行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其区域空间分布特性,了解其地理空间上是否存在着封闭性,这样才能在后续开发中,为当地营造出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针对非物质文化的开发工作,应该就其内容与形式,展开深入的研究,把握丰富的文化内容,并在类型上对其进行分类。在调查中发现,各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主要可以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术和一些民俗文化等,在各个地区都具有一定的文化优势,相关的代表作品也比较高产,这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工作,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比如像固安焦氏脸谱、胜芳元宵灯会、永清秸秆扎刻、固安相子、霸州杨家将传统五个非遗项目,都具有较强的优势,并且可以对当地独特的文化气质进行突显,所以在后续的经济开发工作中,应该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打造出具有独特文化气质的经济产业。
当然,要想让非物质文化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真正的作用,那么还应该对这些非物质文化的保存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像一些地区的非物质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社会经济格局、科学技术,以及交通状况等,都会对非物质文化的保存工作带来影响。经济、文化内容相对开放的地区,可能其本地的非物质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丧失了原本的性质,这也会为后续的经济开发工作带来障碍,而对于那些地理情况相对封闭的地区,可能其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文化冲击相对较小,所以非物质文化的保存工作相对完整,并且一些文化手艺的传承有序,确保了非物质文化的正常延续,这样在经济开发的过程中,工作相对容易。
在个别地区,其非物质文化内容不仅在数量上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同时不少项目带有可经营的特点,并且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了独特的品牌字号,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不小的力量。比如第六代焦氏京剧脸谱制作传承人焦影明建立了京津地区最早的生产京剧工艺脸谱的厂家,将距今已有140 多年历史的焦氏脸谱开发出300 多种产品。年产量50 万套,大部分远销美、英、法、澳、韩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带动周边10 多个村街的村民致富,产业链从业人员已达2000 多人。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地区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工作,就其产业化、商业化的理念尚未达成一致的看法,市场认同能够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寿命,但是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产业运作、市场推广等工作的影响,也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为城市带来不同的文化精粹,对城市地域文化进行有效的诠释,同时也能够对城市厚重的文化信息展开演绎。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全国人民瞩目的成绩,其原因固然多样,但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存在着关联,所以,在探究非物质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过程中,不妨从以下这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明确城市发展模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间的渊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具备一定的历史传承关系,不可能赫然出现在民众面前,这一点在非物质文化上更为明显。像在一些地区,其商业传统,可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进行追溯,例如温州地区所推行的股份制内容,在源头上就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推广典型的股份制合作经营方式,在温州地区的发展历史中,也可以找出百年前的案例来,在十八世纪,这种“股份制”的应用形式,在造纸业中发光发热,上世纪80年代的股份制经济与此一脉相承。
其次,则是要从商业化的角度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不同的内容,产生紧密的联系。例如在一些手工业的生产上,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渊源颇深,并且很多手工业本身就属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技艺、美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就属于是手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非物质文化资源的过程里,不妨利用传统美术、技艺的内容,来进一步提升手工业的发展强度。
在对非物质文化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对民间文化、民俗资源展开商业化的运作,这样能够顺势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进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例如在某些地区,当地特有一种民族服饰,政府在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对服饰文化进行弘扬,并且在完成非物质文化的基础推广工作后,一些厂家将那些民族特色比较鲜明的服饰制作成纪念品,通过售卖,获得了客观的利润;还有一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优美,在开发上,当地政府利用地区人民好客、淳朴的民风,对非物质文化展开全方位的报道,吸引游客,贡献旅游资源。
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产业化的开发,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自然结果,从开拓地方经济的角度分析,非物质文化能够对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进行创新,帮助相关管理人员,将非物质文化的产业、产品挖掘出来,建立相应的经济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内容,非物质文化的内涵与产业形态,需要向多个产业进行拓展和延伸,并将市场作为支撑,开发出相应的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这样才能获得持续性的生命力。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可以开拓研究人员的视野,让其在当地经济思考中引入更多的创新性思路。
对于非物质文化内容,地方政府在开发的过程中,这些非物质文化也可以衍生出相关的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就其地域性和民俗性的特色进行了凸显,在全国文化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不仅仅起到了宣传作用,同时还带动了地方经济;另一方面,不少地区就娱乐性和纪念性的内容,打造出了相关的文化产业,并将这些内容有意识的融合进了旅游文化产业之中,发挥出了不错的效果,增强了自身的旅游文化品牌。当然,衍生文化产业,为当地打造了更多的品牌形象。
在开发非物质文化的过程中,顺势打造出一些优秀的文化企业,将那些非物质文化,真正当做产业来进行经营,这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例如在一些地区,其前些年所推行的企业发展工作,多是个体性质的,并未对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应用,而现在,通过发展非物质文化产业,利用基础性产品,进一步打开了市场。在廊坊霸州地区,当地政府对胜芳花灯及元宵灯会等进行应用,推行文化、经济交流活动,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价值展开了深入的发掘,开放了投资、融资的渠道,为地方经济贡献了一条别样的生财渠道。
在调查中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数来源于民间的文化内容,属于是人类智力活动上的产物,并且具有知识产权的相关特征。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且近些年在非物质文化的开发工作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有一点不得不重视的情况就是,在最近一百年来,中国民间文化的流失情况同样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外来文化的入侵,另一方面则是这些民间文化自身的经济潜力不足,被商业化的时代浪潮所击溃。
在此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所取得的意义较为显著。首先,能够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要想使非物质文化开发工作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那么势必要建立其更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对非物质文化的整个保护范畴、保护责任,以及相关保护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这样整个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将会变得更为有效;其次,能够对非物质文化的受保护地位进行法律上的肯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经济为整个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些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消失的窘迫现状,加快立法与执法的速度,能够对非物质文化进行广泛宣传,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不错的推动作用;最后,可以借此调动地方百姓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带动民众投入到非物质文化的开发工作之中,这样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民间文化的自我建设工作大有裨益。切实可行的市场化运作,能够对产业经济效益构成良性的循环互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工作起到反向的促进作用。
地方政府在对非物质文化内容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引入现代的工业化设计手段,进行有形的物质开发工作。在一般情况下,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多具备情感、智慧上的元素,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进行使用,推广可持续的工业化设计,其目的就是为了设计出符合本土文化的产品,对非物质文化的外延、内涵,展开深入剖析。
在执行过程中,首先,是对文化形象主体进行直接的应用。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不少的非物质文化具有其独特的形象符号,体现在传统图像和一些特别的物质载体上。在执行开发工作的过程中,设计师首先可以确定形象主体,并对其文化性语义进行明确,根据主体提供的形象内容,找到最合适的原创设计造型,这样整个设计形式能够更具系统性与逻辑性,像阴阳太极椅的设计,将太极文化与青花瓷文化融合起来,颇受民众喜爱;其次,则是对文化意象主题进行运用。设计是利用非物质文化所呈现出的形状、色彩、材料和质感进行联想,并试着揣摩受众的情绪,这种设计手段,可以强化非物质文化对受众的影响。上述两种工业化设计手段,都能够强化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性,并进而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的延续,始终在地域文化、原住民形成的文化生态圈中保有一定的地位,在推广、发掘其经济价值的时候,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新媒体的推广优势,将一些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交互性的内容结合起来,并综合文字、声音、动画和影像等功能,实现视听一体化和图文一体化的综合表现方式,这样才能够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为地方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首先,可以建立其具有地域性非物质文化的数字传播平台,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应用方法,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存,并发展出一条合理的文化生态之路。例如在湖南地区,对于江永女书这种奇特的非物质文化,地方政府借助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网页和虚拟现实场景建立了数字博物馆,让参与者感受到了这一文化遗产的魅力,并对当地任务特色展开了进一步的了解,拉动了经济发展;其次,则是要进行非物质文化产品的创意性开发。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为受众提供一些更为强烈的互动体验,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影视设计和信息设计的内容,都可以融入其中,制造出全新的市场,这一点在那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可以有效壮大其在外向市场中的发展力量。
在利用非物质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进行推动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一些核心性的内容,那即是该如何将非物质文化呈现在受众的面前,并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上,应该着重与非物质文化的情感挖掘,让整个非物质文化内容,彰显出独特的文化思路,尽可能为地方带来更多正面的宣传、推广作用,这样才能顺势取得发展经济的目的。
首先,应该对民族情感内容进行宣扬,表明地方政府的开发决心,利用民间的艺术创作,让受众产生被关怀的意识。像在一些地区,其利用“母子亲情”的主旨,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开发,像绣花鞋、围脖、肚兜、虎头帽等,利用“母亲的手工”,倾诉亲情之爱,体现非物质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观念,并帮助受众感受到了更为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其次,在开发文化旅游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要对非物质文化中彰显的民族认同感情进行表现,利用风俗文化、饮食起居和信仰祭祀等方面的内容,帮助旅游观光人员获取了更深层次的感受,这样在延续物质文化的同时,也树立了地方经济旅游发展的大品牌。
总而言之,对于非物质文化的内容,相关人员应该将其放到经济发展的内容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适当进行政策倾斜,培养出专门的管理人才,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起一套合理的非物质文化产业模式,全面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