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惠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1世纪发展到今天,人类逐渐进入了一个信息廉价,娱乐至上的时代。21世纪以来,中国电视的娱乐功能空前膨胀,大众文化娱乐需求的释放与生活中紧张关系的调节都使电视呈现泛娱乐化的倾向。对电视商业价值的追求以及西方消费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舶来,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产业的发展,为电视传媒的“泛娱乐化”提供了土壤。人们沉溺于娱乐带来的虚拟满足,文化生活被方方面面的娱乐占据,受众逐渐成为娱乐的附庸。
面对电视市场的娱乐乱象,国家广电总局几次发布“限娱令”,整治电视行业生态乱象。除在数量上对娱乐类综艺节目进行限制外,政府也在大力号召各电视台推出“适合人民精神文明需求提升的”电视文化综艺产品。优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可以在保证收视率和商业效益的同时起到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还可以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心,面向世界输出带有正能量的中华文化价值观。
在国家呼吁和政策引导下,以央视为首的各大卫视纷纷开始寻找综艺节目的改革转型,近年来,我国综艺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以《国家宝藏》《朗读者》《见字如面》为代表的文化综艺节目,他们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撑,传播文化正能量,迅速引爆了国民讨论热潮,为“泛娱乐化”的电视行业带来了一股清泉。以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为“核”,创新驱动文化发展,不但为当下“娱乐至死”的综艺市场注入了绵长厚重的文化属性、也以深入人心的方式,满足了当代受众的情感诉求和人文需求,对目前我国的媒介生态失衡现象来说是一次及时的自我调适。
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创造出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读来口齿留香的中华诗词、神秘恢弘的古神话传说、津津有味的民间话本以及无数的历史人物形象和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灿若繁星的民族文化珍宝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时代消费等级的提升,人民群众的需求从物质需求逐步升级为精神需要,大众开始追逐个性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文化类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正是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走向复兴的体现。许多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二次重构,开发了别具一格的节目内容和别出心裁的节目形式,使受众通过观看节目体会民族文化之美,激发华夏儿女对民族文化的共情,唤醒了民族文化认同,起到了增强大众保护传统文化意识、建构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
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通过绘声绘色的舞台表演和感人肺腑的历史讲解,向观众介绍了元气淋漓运以神的《千里江山图》、吹响华夏民族之音的曾侯乙编钟、传承中华文脉的先秦石鼓,这都是中华数千年文明沉淀的精华。通过文物、回溯历史,激活了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情怀、于润物无声中传承了中华文脉、彰显了巍巍华夏文明。
21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舶来使中国文化产业步入了商业时代,消费文化靡然成风的背景下,受众尤其是青少年难以对自身需求有合理的认知,在流行文化中娱乐元素过载的情况下,跟风沉浸在“浅知识”带来的短暂愉悦感中,对流行文化狂热崇拜和盲目追求,引发了庸俗和畸形的价值观,无形中弱化了传统文化价值规范,导致了当前文化价值观崩坏等问题。
面对这一现状,重塑文化价值观,营造正能量文化氛围已成箭在弦上之势。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充分继承发扬这些思想文化和精髓有利于在当前纷繁复杂的流行文化中重振中华传统价值体系。文化类综艺节目正是将传统优秀精神特质与当下的价值观相结合,为其增添了时代内涵,满足了当前社会对高水平、正能量精神文明的需求,增强了青少年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其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央视推出的高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通过将传统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将歌曲赋予某种特殊的情感,并由专家解读诗词背后的人文背景,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先辈们的智慧与风骨。歌手黄绮珊将半身经历融入到对苏轼《定风波》的传唱中去,劝导大家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积极的姿态;青年偶像王俊凯演绎的脍炙人口的《明日歌》劝诫青少年们要珍惜时间、活在当下,一个个经典作品的深情演绎在提高节目观赏性的同时也于无形中引领了社会价值观的重塑,营造了正能量的文化氛围。
文化认同在多元文化交叉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各个地区和民族共同追求的文化致胜法宝,通过媒介手段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提升海外同胞的民族认同、建立值得信任夸赞的“中国形象”,这已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一步。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进程下,人类已经处于一种多元文化融合的状态。随着海外文化浪潮般的不断袭来,除了部分老一辈人还在关注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外,新一代的青少年们普遍忽视中国传统文化而狂热追求外来文化,大量优秀的中华本土文化无人问津、无处传播,民众凝聚力逐渐趋于分散,民族认同感也得不到重视。
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都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熏染和感染,因此面对熟悉的文化时更易产生认同和归属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走红正是因为其挖掘并呈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和文化价值。例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呼吁对汉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国诗词大会》对唐诗宋词的唤醒及升华,《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对历史文物的展览介绍等。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二次解读与表达,文化类综艺节目促进了“中国价值”的传播,唤醒了受众心中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与认同感,在传受互动中萌发了情感共鸣。
此外,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崛起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由于当前中国国家形象他塑现象在海外十分严重,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的负面报道较多,因此通过受众接受度较高的综艺节目的形式,让优质文化类综艺节目走出国门,向海外传播中国特色文化,对于打造中国正面形象、输出文化价值、打开文化海外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文化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和延续人类文明的基本手段,各个国家与民族都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韧性,不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支撑中华民族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而且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传承意义。近年来的一批优质文化类综艺节目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上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其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表率作用。通过综艺的形式将传统文化拉回人们的视野,为其注入情感和灵魂,为传统文化增添了时代性。其在传承传统文化、重塑文化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等方面起到的正面作用十分值得赞扬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