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闻传媒中心
在一些地方电视新闻节目中,作者经常看到一些没有人文关怀的镜头和语音采访。这不仅降低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品位,而且对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受访者有害。这对受访者是有害的。经过简单的总结,一些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和拍摄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人文精神。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实现人文精神的渗透,并提出人文精神应成为电视记者专业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电视媒体逐渐改变了传统媒体。媒体开始从传统的记者编辑转变为大众媒体,并且出现了大规模发展的现象。在发展现象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他们可以将自己听到的或者是通过互联网的工具拍到的新闻消息发给电视台,然而电视台新闻记者在为了使节目能够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过多的加入自己主观的想法,没有实事求是的去报道新闻,更有或者是出现报道一些消极的新闻消息,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随着电视日常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公众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1]。
一是,对被采访者态度不友好,例如有些电视记者在采访别人时喜欢居高临下地对别人说话,尤其是那些他们批评的人。有时他们似乎像在审问犯人一样。电视记者的命令式、排他性、刚性的采访充斥的是话语霸权。这样的问题很可能导致记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对峙,导致采访陷入僵局。二是,不考虑被采访者的感受,有些电视记者在采访时,为了能够使节目的收视率得到提高,采访的过程中不顾及采访对象的感受。特别是在对一些处境艰难的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时,不但不宽慰别人,保护别人的隐私,还刺激别人的痛楚[2]。这种在被采访人的伤口上撒盐的做法,不仅缺乏记者的基本素质,也缺乏一个人的基本善良。这也反映了电视记者人文精神的缺失。
首先,要尊重事实,客观平衡报道,真实的新闻就是生活,但真实的新闻也需要客观、平衡的报道。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素质首先应该体现在对新闻事实的尊重上。新闻报道必须客观,公正和平等。具体表现是在采访前预先定位采访目标,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评判被采访者,不引指导被采访者的回答思路。相反,客观地陈述事实并提出问题。其次,平等意识,在一些报道中,我有时候会看到电视新闻记者变为一种“法”的化身,并问出一些有失水准的问题,新闻采访本来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平等的、互动的[3]。因此,作为电视记者的我们一定不要有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样子。所以作为一名有职业道德的电视记者,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要真诚的对待被采访者,而不是用镜头无情的拍下那些犯错的人。只有我们具有了平等的意识,摆正了自己的心态和位置,才能真正做到采访的价值。再次,再次以人为本,感受受访者的感受,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追求真,善,美的崇高价值观,以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电视新闻必须体现人性的价值、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意义。尊重和理解。最后,杜绝炒作,挖掘深层内涵,由于互联网的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信息在传递的时候更快,更有效。因此,新媒体的影响下,电视新闻已经失去了时效性的机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电视新闻必须尊重新闻事实,并创造性地规划和设计的新闻内容。也不能为了收视率故意炒作,要知道没有事实依据的新闻最终是不会被观众接受的,长此以往,电视新闻就无法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说服力。虽然炒作行为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给电视媒体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其实质是一种短视行为,最终无法在市场站稳脚跟。此外,电视记者在进行一些采访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到被采访者的隐私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让去报道,使观众既能获得知情权也能维护被采访者的利益,这就需要新闻记者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能单纯为了利益而丧失了职业道德[4]。
综上所述,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记者为了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就需要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每一次采访中,因为人文精神不仅使公众的精神食粮,更是对电视新闻记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做到对被采访者的平等对待、和站在被采访者的角度思考,以及对采访的事件保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电视记者在采访中才能更好的渗透人文精神。才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