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2021-11-27 01:40张雨涛
记者摇篮 2021年10期
关键词:紧张感被采访者

□张雨涛

采访,即为采集寻访。在新闻制作中,采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说,采访是打开信息大门的钥匙。因此,作为一名记者,要懂得使用语言艺术,运用采访技巧,让被采访者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子,对着记者和镜头诉说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新闻作品更有感染力。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采访效率

1.合理设置提问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环节,记者要去查阅资料、做功课,对整个新闻事件和涉及的人物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再针对这些素材设计采访问题。最好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被采访者进行一次“初访”,抛出话题,让他们有时间酝酿一下情绪、组织一下思路,并且通过聊天去了解对方、建立信任。此外,应当尽量提前了解被采访者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并在之后的采访中规避。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意外情况,如当事人突然爽约、天气突变等。考虑到可能会遇到的突发情况,记者需要在采访前就准备好预备方案,比如启用备用录制场地或联系其他采访对象,紧急应对处理,避免影响采访的顺利进行。

2.引导被采访者自然地面对镜头与记者

记者采访的对象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一定会有机会经常面对镜头。在接受采访时,面对镜头、强烈的灯光和正襟危坐的记者,被采访者难免会有紧张感。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当注意被采访者是否有紧张感,并用语言和行动加以引导。比如尝试引导被采访者不要在意镜头,仅把采访当作是和记者的聊天,或者用亲切的态度去鼓励、引导被采访者,从而提高访谈质量。

此外,记者在外出采访时应当注意自身形象,穿着要大方得体,根据采访环境和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服装。比如,要下乡采访乡村建设,穿着西装革履就会显得太过正式,与庄稼地、农家院背景格格不入,可能会给被采访者留下高高在上的印象;如果去参加政府部门的会议,穿着过于随意,容易让被采访者觉得记者不够专业。

二、拍摄时如何与被采访者沟通

在采访中,熟练掌握了语言艺术的记者往往能够与被采访者进行更有效的沟通,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

1.使用合适的采访方式

①采访话题的切入

与被采访者在短时间之内建立信任并且使其畅所欲言、吐露心声,可以说非常考验记者采访的基本功。被采访者来自各行各业,处于各个年龄段,受教育程度也千差万别,因此,记者应当研究采访心理学,根据被采访者的不同特点调整采访策略,寻找一个最佳的切入点来进入采访。比如在采访中遇到老年人,考虑到老年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不高,记者应当尽量避免使用网络用语等新词汇。并且一部分老年人对镜头比较抵触,容易产生紧张感,词不达意。为了能够达到采访预期,记者应当尽量尝试让被采访者放松心情,先拉拉家常,让其放下戒备心理。

此外,在提问过程中,切忌“直来直去”。例如直接问被采访者对某一事件的看法等问题,很容易会让对方陷入长时间的思考,加剧对方的紧张感,最终让整个采访冷场。提问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或者从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切入,这样能让对方的思绪更连贯,能快速组织语言,从而使采访更流畅,气氛更轻松。

如果被采访者回答中使用的专业术语比较多,记者应当把它变成大众能够理解的、浅显易懂的语言。

②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选用合适的采访方式

作为记者,得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采访时应体现出对被采访者的尊重与关心。记者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而不是卖弄学识。

走基层采访,考验的是记者的脚力。脚力并不仅仅指走下去、走得远,更重要的是,记者要能走进被采访者的心里,获得他们的信任。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当尽量使用亲和的语气和语言,从心理上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必要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方言进行提问,让被采访者打开“话匣子”。面对不太健谈的被采访者,最好是从他们的兴趣爱好或工作角度入手,先让他们打开心扉,放下戒备,再开始交谈,随后循序渐进,导入采访话题。精彩的内容往往来自于记者和被采访者的零距离相处。在被采访者忘记摄像机的存在、忘记记者存在的时候,往往是最能出彩的时候。所以,千万不能有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态。老想着简化过程、直奔主题,出来的作品只能是生硬的、肤浅的。以央视“新春走基层”《相约在零点37分》采访为例,如果记者没有努力地与被采访者成为朋友,就不会有那些发自肺腑、生动真实的同期声;如果记者没有尊重被采访者的工作、不去努力还原生活的本真、没有老老实实地跟拍,就不会得到被采访者的充分信任,原本有点腼腆的年轻人在镜头前就不会真情流露,也就不可能感动千千万万的观众。

对那些表现欲望太强的被采访者,应注意不能让对方漫无边际地乱谈,适时把采访拉回到正轨上,否则极有可能让采访场面失控,浪费时间和人力的同时,还得不到需要的信息。

采访中,“看人下菜碟”式的采访方式,会极大地提升采访效率,同时给被采访者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在采访中,记者应当具备人文关怀意识,尽量不触碰让被采访者伤心难过的话题,如果无法避免也应当尽量去照顾和关心对方,不可咄咄逼人。如果采访方式不得当,会导致被采访者对记者没有了信任,记者不仅无法获得需要的采访素材,更有可能让自己甚至工作单位的名誉受到损害。

2.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

上文提到,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当尽力消除被采访者的紧张感。大多数人面对镜头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而且,灯光、日光的直射很容易刺激被采访者的眼睛,尤其是日光或某些暖光源还会给被采访者体感“加温”,让他们汗流浃背,加剧紧张感。为了缓解这种紧张情绪,避免尴尬和不愉快,记者应当尽量让被采访者在一个没有强光刺激、避免阳光直射的地点接受采访,布光时也应当注意使用柔光布,尽量不让补光灯去刺激被采访者的眼睛。此外,如果有条件也尽量让被采访者坐着接受采访,坐姿能够使被采访者身心放松下来,如果采访时间较长,坐姿能够有效消除紧张感。

最重要的是记者在语言上的引导,记者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和平和的语气去和被采访者交流。舒适的地点,舒适的人,会让采访的紧张气氛消除很多。

三、采访结束后的交流以及对素材的筛选

采访进行时,哪怕是非常健谈的人也有可能不小心出现口误,更何况是平时极少和媒体打交道的普通人。在采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被采访者口误、紧张卡壳等问题。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在镜头面前表现,被采访者可能会要求重新录制采访内容。记者可以告知对方,说得不好的地方可以剪辑掉,以缓解被采访者的紧张感。获取采访素材后,记者最好抓紧时间把所有素材全部审核一遍,明确采访主题,寻找这次采访最需要的关键信息,合理选择素材片段。面对拍摄回来的大量素材,不能浅尝辄止,不能有“差不多就得了”的心理,而是要逐一反复推敲、比较、研讨、判断,最终精益求精、优中选优。只有真真切切触动了人民群众的内心,从大众情感的最深处寻找共鸣点、传播点,才能赢得受众的强烈共鸣,获得广泛的传播,真正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

此外,在采访拍摄到的画面中,如果背景或被采访者的表情、动作出现了不合适的内容,也应当遮盖或删除。如果因为这些问题导致成片中出现不美观的画面,损害了被采访者的形象,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四、结语

总而言之,做事先做人,记者在采访前,要和被采访者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在交流过程中,以平等的身份、亲切的语气,像朋友一样交谈。这些是记者应掌握的采访技能。做到这些,不仅能够收获丰富的采访素材,还可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有助于今后拓展信息渠道。

猜你喜欢
紧张感被采访者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本期打卡主题:今天去哪儿玩
结合提问,构建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课堂
如何在舞蹈表演中克服舞台紧张的心理
广播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分析
热线新闻采访的方法与技巧研究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论话剧舞台表演的紧张感与松弛感的平衡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你有过急切的等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