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越
用脚丈量,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笔表达,这是新闻采写的根与魂。眼下,新媒体迅猛发展,不断创新、调整传播方式,对传统的新闻理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竞争异常激烈。对于新闻人而言,如何守正创新,理清思路,主动出击,适应新变化,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和水平,不断锤炼和增强“四力”,尤其重要。
而现实中,有些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面对以“碎、短、快、活、浅、图”为特征的“新传播”,产生新闻就是“复制粘贴”的错误认知,这种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必须及时予以纠正。因为,过去和现实均告诉我们,经得起推敲的好新闻,无一例外,都要靠好作风来完成。这既是要求,也是需求。
生产新闻,是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这就注定,新闻工作者要持续学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用老一辈新闻人常讲的话说就是,要吃透“上头”,站在天安门前想问题。
尤其是对党报记者而言,既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又要不断汲取各领域知识,同时还应多学习前人经验和新技术。
毕竟,不学习,我们的大脑就不能时常“更新”,精准把握最新报道方向,更别提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鉴别力。而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在辽宁日报,业务学习蔚然成风。虽然工作繁忙,但每日的《人民日报》,大家必看;每位记者对自己所跑战线的行业报纸,也都认真研读。另外,大家对时事政治、各领域新著作都格外关注。同时在海量的新媒体信息供给下,关注自己所在战线上国家、省级层面的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也成为众人的习惯。这些,都是我们把握新闻报道时效度的根基和关键。
日积月累的学习,推动大家的业务能力呈螺旋式上升,既拓宽了视野,又储备起海量的“素材库”,提升了眼力,丰富了脑力。让我们在走出去采访的时候既有的放矢,又不放过任何一个“灵光乍现”的瞬间。
在辽宁日报,“搂草打兔子”,用一个采访带回一串儿新闻,甚至酝酿出多篇代表党报旗帜的评论作品,已是常态。
如《解放思想,首先得有思想》《新基建要“硬”也要“软”》《招高引新是“牛鼻子”》等,均是记者在平时有了丰富的思想储备,外出采访时,在与受访者对话时碰撞出了火花,进而带回的“副产品”。
这些“副产品”,既是大家日常积淀的结果,也是好新闻诞生的摇篮。
吃透“上头”,同样要吃透“下头”,增强脚力是关键。
虽说,现在交通发达,通信便利,给我们的采访提供了多种选择,创造了方便的条件。但俯下身,沉下心,迈开双腿到一线,生产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在任何时候都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天职。
越贴近基层、越贴近真理,越能生产精品。这一点,在辽宁日报上下是共识。储备好思想后,带着选题出发,我们行走在全省14.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用双脚丈量土地,采集一线鲜活的素材,系列报道,可圈可点。
去年以来,辽宁日报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周密安排、精心部署,策划了“四看”系列报道。
即《田间地头看春耕》《厂矿车间看转型》《进村入户看脱贫》《秋收时节看“三农”》。四个系列,贯穿全年,从始于一年之初的农业生产入手,聚焦农业、工业、脱贫攻坚等,组织记者深入最基层、走进第一线,与农民、工人、干部、企业家、贫困户面对面、心贴心,用最真实的镜头、细腻的笔触,描绘他们的生活。
此系列报道,高标准策划,低角度呈现,每个事例,均“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从“小视角”讲述“大变化”。
在《田间地头看春耕》系列中,为采写《鸡鸣三省地一户一块田》一稿,记者驱车3个多小时,行程250公里,到达辽宁省最北端的昌图县三江口镇宝龙村,在位于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会处,挖掘出该村在土地经营管理方面探索出的一项全省创举。
同时,采写系列报道过程中带回的“副产品”再次令人惊艳。在《进村入户看脱贫》系列报道中,记者带回《扶贫牛拍卖记》这一现场稿件,生动、鲜活、有感染力,再次印证走进现场、融入生活、身在基层、心贴百姓才是硬道理。
“吃透两头”,方能“顶天立地”。但仅做到“有理”“知情”,并非圆满,而只是做好记者工作的必要条件。要产出更多“重头货”“精品稿”,还需与时俱进地提升笔力,将脚力的所到之处、眼力的发现之美和脑力的思考之深,综合性地呈现在报纸版面上。
除了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外,辽宁日报还策划了多组系列评论、述评报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体现辽宁日报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积淀。
其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报道《学懂弄通,凝聚共识》,宁新平文章《思想领航 乘风破浪》,述评《思想再解放 树牢新理念》等,均围绕重大主题展开,且做到常写常新,写必出彩,用超强的笔力,不断更新自我、丰富自我,写出新意。
深度报道上同样有声有色。去年以来,辽宁日报推出了大批调查报道,其中,“破解民营企业发展‘三山三门’难题”、“飞地经济”系列、“工业遗产”系列、“农产品加工”系列、“拯救正在消失的传统村落”系列,“辽宁瞪羚企业深观察”系列等,都获得热烈的社会反响,并推动了省内相关工作的加速开展。
“四力”相融,放大主流声音,引发关注。《厂矿车间看转型》系列受到中宣部新闻局阅评。阅评指出:辽宁日报《厂矿车间看转型》专栏立足微观,反映全省工业企业大胆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深刻揭示科学规律,总结成功经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辽宁日报再推重磅:覆盖全媒、贯穿全年的主题策划——《决胜》出炉。此系列报道中,报社多位记者再出发,将工作重心下移,用更接地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温度的笔触,精彩讲述脱贫攻坚一线的故事。
走出高楼“测水位”、深入基层抓素材。只有不断深入一线,触摸质感的现实,我们才能“跳出来”、调角度,在守正中不断创新,提升新闻报道的引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