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 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
如今,新闻传播视野高度发达,媒体竞争十分惨烈,若一家媒体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的生存,不仅仅要增强自身的硬件实力,更需要在播音风等方面建立“软性竞争力”。信息时代,各家媒体的新闻素材获取渠道和采访报道的手段等都大体一致,因而很难在选材环节有竞争优势。我们就需要转向人们的生活实际寻求作为,突破传统播报模式的限制,追求让人耳目一新的播报风格,让人们听得懂、记得住,从而获取广播受众的长久的附着。
新闻播报有着时效性、生动性等特点,以其丰富的传播方式吸引了人民群众的眼球,而新闻主播作为新闻节目的主体,会直接影响群众对新闻收听的积极性,对普通听众对新闻内容的认识和新闻事件的态度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新闻播音员在一期节目的准备工作中需对稿件进行二次创作,将自己的风格带入新闻的播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播音员易对情感的敏感程度降低,开始机械化的熟识稿件,对稿件进行粗略的浏览,查找生僻字等,简单追求稿件的流畅播读,导致生动的新闻素材在“机械化”的加工下变得死板而生硬。这是对采编人、撰稿人、新闻当事人和受众不负责任的行为,“机械化”的稿件“加工”方式更是对节目、播音业务的“不尊重”。
部分播音员可以熟读稿件,但缺失的情感状态导致其在话筒前失去对事件本身的兴趣,声音状态也透露了事不关己的态度。对于新闻播报者而言,在播报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将事件还原,在保证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将情感融入新闻播报中,以此引起受众的共鸣。但在此过程中,许多主播为吸引受众不惜采取哗众取宠的方式,甚至在声音状态上故弄玄虚,导致新闻内容失真,让受众产生怀疑的态度。因此,主播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要对稿件进行把控,更要对自己的情感方向进行正确把控。
随着社会发展,新闻播报的“人文关怀”不再应只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引领下,各新闻广播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对群众的生活状态进行深入考量,关心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第一时间将社会的真实现状展示给群众,让群众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切身的感受,寻找其中的利弊。眼下央视新闻频道《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的播报模式就是“新闻播报”与“人文关怀”得到充分结合的实例。过去,我们也经常听到广播中有“同比增长百分之多少”,“人民币对某某货币升值百分之多少”等专业性较强的提法,但不少听众对于其中的数据并没有确切的认识,不能让其做到具象感受,这也是一种对听众不负责任的现象。而在兄弟城市郑州的郑州新闻广播《郑州早新闻》中笔者关注到一条新闻,采用了“按照地铁的运行速度,从西环到紫金山只需十分总左右”的播报方式,这就会让受众对实际运行距离及所需时间等情况一目了然,从采写到编辑再到播音员的播报都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情绪。
在我们身边,许多电台已经摒弃了“一板一眼”的传统播报模式,更多采用轻松状态进行新闻播报,并且努力提升掌控播报状态和新闻基调契合度的能力,有效地避免了矫揉造作和庸俗,让受众在收听过程中随着播音员的播报状态转换心态,当提及严肃的新闻事件时,受众会不由得正襟危坐,当播报到轻松愉悦的新闻内容时,受众也能被有效带动。
播音员在进行新闻播报时也可尝试声情并茂,将“人文情感”有效地融入到新闻播报中,带动受众更好地感受新闻内容,真实地还原新闻事件本来的面貌,让受众在节目收听中有所收获,也可助力受众本身在知识面、视野开阔度方面得到进步。
新闻播音主持人的工作并不只是照本宣科,不是简单地照着预先准备好的稿件进行播读,而是对新闻事件的背景、内容、进展进行充分解读,佐之充分且正确的情感,进而通过声音和语言传达给听众,让听众切身地感受到主播传达的新闻事件,及其表达方式所传递出的新闻事件蕴含的真挚情感,充分了解事件真相,并对事件的观点和态度与播音员达成共识。因此,新闻播音主持人要将本文所提及的“人文关怀”融入日常的新闻播音工作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未来新闻播音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