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符号学视角下007系列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2019-03-20 06:23熊沁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邦德女郎肖像

熊沁 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一、引言

詹姆斯邦德又名007,长期以来被视为是英雄和冒险的象征。在每部007 的电影中,总有女性角色围绕着主角詹姆斯邦德,她们被统一称为“邦德女郎”。在过去的50年里,邦德女郎一直被认为是用来发展邦德的性格、推进情节并为观众创造一种替代性的性体验的[1]。邦德小说和电影中的女性肖像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讨论,但大部分都是基于电影的叙事或场景。电影海报作为电影与广告的结合,可以提供电影人物和即将到来的日期的主要直接观看信息,或揭示人物关系和位置等深层信息。007 系列的女性肖像也出现在电影海报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本研究以007 系列电影海报上的女性肖像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角对海报上女性肖像进行分析来考察不同时期海报所展现女性角色的意义和地位。

二、007 系列电影海报的视觉语法分析

社会符号学主要研究的是符号系统在社会环境所传达的社会意义。Kress 和van Leeuwen 在社会符号学研究方法中构建了视觉图像的语法框架,为视觉符号的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并确定了视觉语法分析的框架: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2]。

(一)再现意义

再现意义是通过形象本身来讲述故事的内容和方式,可以分为叙事结构和概念结构[3]。概念结构为图像中的人物、事件提供信息,而叙事结构中存在给观看者提供一种动作过程的发生方向,称为矢量。矢量项的存在与否是这两种结构的最大区别。

在1962-1974年间的海报上,画面中总是有三个以上的女性角色。邦德被她们包围保持着典型的拿枪姿势,而邦德女郎都以性感的姿态出现,她们的胸部和臀部总是指向邦德的方向或与邦德的身体接触。这种模式表明了他们之间呈现的是诱惑与被诱惑的关系。海报中的邦德身体形态展示的往往是拒绝被诱惑,同时他拿着枪的方向也成为了一种指向矢量。枪不是直接指向女性人物,而是靠近女性人物,这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威胁和警告,表明女性可能是一个反派角色。

在1977年到1987年的海报中,每个海报上都只有一个女性角色。这段时间的海报中,她大都依靠邦德,身体直接接触成为了一种载体,似乎没有邦德的支持女郎就会倒下。同时在这个时期,邦德拿枪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在这个时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枪直接指向邦德女郎相反的方向表明他们是在同伴,另一种是指向邦德女郎表现她是邦德的敌人。当枪指向邦德女郎时,女郎也拿着枪,这是邦德女郎第一次以相对平等的方式与邦德抗争。

从1989年到2015年的海报来看,邦德和邦德女郎之间不像之前那样具有强有力的媒介与矢量指向。这表明邦德女郎不再依靠邦德,这表明她们更加独立,与邦德站在同一个位置。

(二)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表示图像和观看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提示观者对图像所表征事物应该有的态度。互动意义分为三个层面:接触、社会距离和态度,其中接触和社会距离将是影响观众与海报人物关系的最重要因素。接触是指图像中的参与者与观看者通过目光的指向性构建的一种关系,社会距离是指图像中的形象与观看者之间的距离所反映的社会关系。

从1962年到1974年,詹姆斯邦德的大部分形象都是与观众有直接的目光接触的,仿佛在像观众索取一些东西,这被称为“需求模式”[3]。与邦德相比,并不是所有邦德女郎都会盯着观众看,而这些不指向观众的目光被Kress&Van Leeuwen 称为“提供模式”[2]。

在1977年至1987年的海报中,邦德在“需求模式”和“提供模式”两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然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邦德女郎处在需求模式时,邦德肯定是在同一个模式中。当邦德转变为提供模式时,邦德女郎则不可能呈现为需求模式。而从1989年至今,无论是邦德还是邦德女郎的肖像,大多数海报都呈现需求模式。

互动意义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距离,它代表了和观众之间的亲近程度,距离越近,与观众越亲近。1962-1974年的海报中,根据绘画中的透视规则,邦德看起来比邦德女郎更接近观众。在1977-1987 的海报中,邦德和大部分的邦德女郎都离观众很远。有的海报中虽然看起来邦德女郎的距离更近了,但她们是背对观众的,地位相比起来并没有提高。从1989年到1999年,虽然没有具体的模式,但邦德与观众的距离都比邦德女郎近。两者与观众的距离从海报《择日而亡》(2002年)开始变得相同,他们出现在近社会距离中,在相同的位置上表现出同等的力量。

(三)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是指图像的再现意义和互动意义联系组成有意义的整体的方式[4]。Kress&Van leeuwen 提出了三种实现构图意义的方式,即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2]。

当涉及到信息值时,在22 幅海报中,女郎有4 幅在邦德的右侧,8 幅在左侧,2 幅在顶部,8 幅在底部。根据Kress 和Leeuwen 的观点,左侧可以被视为“给定的”,而右侧则是“新的”。顶部是“理想”,底部是“现实”[2]。大多数海报中的安排都表明邦德是“新的”和“理想的”,是创造了超越观众想象的新事物,成为了不仅吸引邦德女郎而且吸引观众的理想英雄。相反,邦德女郎更像是“给予的”和“真实的”。她们被安排为一个工具,刻板印象使她们在观众中可预测。他们是“真实的”,容易犯错误,容易改变态度。这种“给定的新的”和“理想的真实”的定位,可以构成邦德式的杰出英雄形象,而邦德式的女孩只是普通人。

当涉及到取景和显著性,在早期海报中邦德一直是中心人物,邦德女郎则被定位在侧面作为背景。从1977年起,女性肖像开始出现在了中心附近,显示出与邦德的关系更为密切。从1989年到1999年的海报上有两个女人,不管是在中间还是在侧面,她们和邦德都呈现出对称关系以表现出女孩与邦德之间的平等地位。然而,从2002年开始,海报中心不再仅仅是邦德一个人,而是由邦德和女郎组成,更加反映了他们同等的地位。

三、社会意义与女性形象

通过海报的分析可以看出,邦德与邦德女郎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改变,女性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然而,这些海报中也存在着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使得这些变化始终停留在男性主导的地位上。

Neuendorf 曾经对邦德电影进行内容分析,认为邦德女郎的形象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改变是多方面的。除了越来越多的女性主角外,女性的形象变得更加活跃,这些变化使女性角色具有自主性和参与性[5]。邦德女郎变得更加独立、有能力和复杂,她们在身体和智力上逐渐变得更强,可以被放在平等的地位上与邦德相抗衡。然而,女郎们仍然被描绘成普通人,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她们比邦德更弱,更不具标志性。

事实上,邦德女郎是在当今的社会语境中被描绘出来的。Funnell(2011)讨论了过去几年邦德电影中女性的描绘是如何受到女权主义和女权主义者的影响的[6]。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的邦德电影中存在着女性的自由取向,这与第二波女权主义有关。当时海报上所显示的大部分女孩都穿着比基尼,并以这种方式展现自由。然而,她们依旧是依赖邦德的衍生角色。Jenkins 从另一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他说詹姆斯•邦德的电影是在冷战时期创作的,女性被描绘成代表俄罗斯人的形象,而邦德则被描绘成传统和明智的西方国家,如英国和美国,尤其是在《俄罗斯之恋》这部电影中[7]。此外,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回应美国的公民权利,黑人妇女第一次出现在《生死》(1973)中。然而,在海报上,她被放在右后方,很容易被忽视。90年代和2000年代的女性形象可以看作是邦德电影对女权和后女权主义的回应[5]。

尽管女性肖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由于几十年来一些刻板的描绘的存在,很难承认女性的地位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Seger 认为,在电影中相同的环境下,如果角色是女性,那么她需要比男性更聪明、更吸引人[8]。Kilburne认为,广告中女性的理想写照是非常苗条、嬉皮、性感、迷人的,甚至是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理想目标[9]。从007 系列电影海报上的女性肖像可以看出她们都是苗条、性感和迷人的。她们的形象和其他媒体上的女性形象一样,促进了女性刻板印象的形成,满足了大众审美,这种审美也可以看作是满足男性需求的一种方式。

Mulvey 曾讨论视觉艺术是从男性的视角来描述和构造的,这被称为男性的凝视[10]。在视觉文化中,男性的观点和态度主导着形象。男性的目光可以来自男性导演、男性角色和男性观众。导演根据自己的品位选择女演员,并与男性角色进行比较,形成对比,取悦男性观众。邦德的海报上也存在男性的目光,所有的女性角色都苗条迷人,尤其是当她们站在邦德身边时。以最新海报《幽灵党》为例,邦德女郎穿着贴身的晚礼服,展现出良好的身体曲线,而邦德则穿着西装,站直。衣服的黑色和银色也用来产生对比。这些对比吸引了男性观众,让他们关注女性,甚至把自己放在邦德的故事里。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文化的发展进步及女性在现实中的地位的提升,无论是在海报还是电影中,邦德的女性肖像在过去几年中都发生了变化。然而,这些变化仍然停留在男性主导的方式上,与其他媒体上的女性形象一样巩固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刻板印象。

猜你喜欢
邦德女郎肖像
地毯肖像
邦德牛奶
叙利亚肖像
去世66年后,他的肖像上了钞票
《肖像》
帕米尔女郎
涩女郎
信任一个贼
沙滩女郎
邦德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