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学习视域下民办高校德育创新的必要性探究

2019-03-20 01:32辛怡萱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个性化

□辛怡萱

个性化学习是依照受教育者不同的认知水平、习惯特点、兴趣爱好、发展所长等不同方面的特征特点,为其构造不同的学习平台、打造差异化的学习环境或学习朋辈小组,使学生获得自由化、个性化、兴趣化的有效发展。这也正是目前我国通过新课标、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改革、课堂革命等形式想要建立起的,更好促进学生探索式、创新式、实践式学习的新途径,以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性化学习的特征

个性化学习是在自主性基础上选择构建产生的,以师生共享过程化、立足学生主体化、多元互动合作化构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其中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生需要从新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中找出符合个体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逻辑性水平的知识资源,建立、丰富个人知识水平和认知状态,并通过个人的日常行为、道德行为、工作学习状态等表现出来。

(二)学习方式差异性。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长期以来形成并逐渐固化的,其中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学生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支持因素。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不同的学习成长环境中形成了独特又鲜明的学习风格,因此不同学生对于个性化学习的选择性和差异性比较明显。

(三)学习过程终身性。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只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与状态,不断延伸大学期间养成的个性化学习习惯和方式,形成追求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的过程与目标。

二、个性化学习视域下民办高校德育路径创新的必要性

(一)个性化学习挑战新时代德育环境。个性化学习为高校学习、生活、管理、思想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很多机遇,不过挑战也随之并行。为了了解和把握个性化学习对于大学生德育的影响,通过调研需要了解清楚个性化学习目前在新时代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的环境现状。

针对本次调研的民办高校目前情况来看,在调研的陕西地区9所民办高校、外省31所名办高校中,大部分的民办高校已施行学分制(占比75%),其余民办高校(占比25%)正在构建或计划实施学分制改革,目前的民办高校除专业课程以外依然采取的是大班教学;授课环节中55%的民办高校已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慕课、超星尔雅、携手清华、翻转课堂、双语教学等);其余学校(45%)依然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授课方式;在调研的这些学校中均已达到学校公共区域网络的覆盖,在教室的现代化设备配备上也能够保障现代化教室的配备比例和利用功能,并提倡学生使用现代化提升学习效果,但根据调查民办高校中学生利用网络有效学习的实践并不多,只有在完成作业前才会使用的学生占到了本次调查的97%,同时受访民办高校学生对网络状况的评价不相同,都对网络状况有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者通过教学平台的大数据汇总,对不同学院、年级、专业、班级甚至宿舍学生的管理数据掌握更加全面,并通过平台能够得到相应的数据分析,管理更加灵活。

作为民办高校教师,当下个性化学习的总体趋势为高校德育丰富了新的手段和平台,这是大家的普遍共识,但是在提升德育效果和增强师生互动方面,并没有得到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效果期望,师生互动方面的认同比例也并不高。这和民办高校学生与师资队伍结构的特点之间存在较大关系。

在调研中可见大学生认为个性化学习在高校德育环节中网络平台已构成了理论化的信息输出,只有60.1%的学生认为道德觉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提升,并且有高达95.8%的学生希望通过增强师生互动的方式提升德育的效果水平。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民办高校的德育工作学生主体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满意度水平并不高,学生在个性化学习海量的信息中很容易被左右,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的能力并不强,认知、情绪、行为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中教师的参与、指导和互动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学生所期望的参与力量。

(二)个性化学习丰富新时代德育内容。个性化学习使信息的传播更加顺畅,信息量和互动性明显增加,但同时各种信息的良莠不齐为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内容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继续正确导向培养。

在调研中发现,有91.7%的学生认为进行德育的班级模式需要转变,92.2%的学生认为在此情况下课前的准备工作和课后的作业安排量有所增加,75.4%的学生认为与教师交流互动能提升自己的学习步伐和认识水平,在这种学习方法是否需要适应的部分有68.8%的学生都选择了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去适应,认为需要适应的学生主要集中于一年级的学生。本次受访的民办高校学生均认为个性化学习丰富了教育内容,对德育内容的更新和方式方法发起挑战。

在个性化学习视域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内容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主要集中在德育案例时代性、德育内容个性化、接地气、互动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德育内容,它需要讲好故事、有说服力并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实际影响。有94%的教师认为德育内容在个性化的影响下时代性应在德育内容中得到凸显,有90%的教师认为德育个性化在德育内容中得到凸显,有91%的教师认为德育内容当下还需要更接地气,有88%的教师认为在个性化学习的影响下德育内容在互动性上还有待提高。在个性化学习视域下,当下的德育内容除了书本、纸媒之外,更多的现代化途径将德育的内容传递给了在校大学生和教师,在信息得到普及后,教师更应通过自己直接或间接教学对学生产生引导的教育作用。以此方式将德育的内容和效果得到发展和丰富。

(三)个性化学习改变新时代德育方法。在个性化学习中,教师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明显减弱;教师的知识贮备不是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同时知识传授逐步转向思想引导并重的双重作用;双向教学逐渐取代双向教学。

民办高校教师在个性化趋势下,教师的教学方法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教育理念也有了更多的改变。在调研中通过数据比也得到了相应的印证。有95%的教师认为有必要更新教育理念,96%的教师认为专业知识需要及时更新,94%的教师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冲击,89%的教师认为有必要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这其中持否定意见的部分教师主要体现在年龄较大的教师,同时在个性化教学推动持反对意见的教师主要是面对选课大班授课的教师认为个性化在多专业、多年级、多学科以及大班授课的情况下难以突破开展个性化教学。

(四)个性化学习更新新时代德育评价。德育评价是基于德育的工作目标和标准,对德育工作和效果进行评判。但目前在此方面,本次调研的绝大多数高校在德育评价方面没有形成稳定并有效的评价统一标准,这里只对调研中在此方面存在的现状做一整理。

调研显示74.2%的师生认为有必要更新德育评价机制,96%的师生认为应将个性化评价方法加入总体评价机制,95%的师生认为在高校中德育评价对学生考核是有必要的。可见只有及时更新德育观念和改革德育评价机制,在个性化学习中德育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结语

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冲击着高校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对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性化学习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增强了实时信息的传递和师生的互动,个性化学习打通了社会各界以及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资源平台,有效地将各种德育环境中的各方力量进行了有效的资源整合,形成德育合力。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个性化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