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03-19 01:41常旭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小学语文教学

常旭

[摘 要]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而采用的有效方案。在小学阶段,虽然小学生还不能自发地产生某种学习策略,但却可以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会某种学习策略,教师把学习策略灵活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些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活动水平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学习策略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头脑聪明,也肯下功夫,但学习成绩总是不能如人所愿,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从学习策略上加以指导了。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笔者比较赞同国内学者吴增强在其所著《学习心理辅导》中的观点,他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把学习策略分为基本学习策略、支持性学习策略和自我调控策略。在小学阶段,学生还不能自发地产生某种学习策略,但却可以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会某种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认知活动的水平、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把学习策略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基本学习策略的运用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指的是在学习者的有意控制下,主动地以语言的方式,出声或不出声地重复先前学过的材料,以帮助记忆。识字教学中,采用五部教学法:“这个字怎么读?这个字怎么写?这个字什么意思?这个字怎么用?这个字怎么记?”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将学习中的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实现了对于生字“音、形、义、用、记”的统一。通过对字音、字形、字义的重复,加深了学生对于生字基本特征的记忆;通过对于字的应用的探究,明确了外延与内涵;通过对于汉字记忆方法的发现、对于汉字特征的复述,强化了记忆。特别是在这个字怎么记的环节中,要求学生边读出声音、边用眼睛看、边动手写,实现了多种感官共同作用,起到了强化记忆的效果。

(二)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对学习材料进行一定归类、组合,以便于学习、理解的一种基本学习策略。识字教学中,将生字与学生以前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联系起来,能够起到对新字迅速归类的效果。如:学过了“汾”字后,可让学生回想出学过的“粉、份、芬、扮、忿”,教师将这些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字形与字音。通过讨论,学生们得出了形声字的规律——大多数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有某种偏旁部首的字大都和某类事务有关,例如有“”的字就和脚有关。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有策略的识字,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并且通过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拓宽了其生活识字的渠道。阅读教学中,在指导背诵时老师经常会引导孩子们一遍遍地朗读,最后熟读以致成诵。但随着高年级背诵内容的增多,“背诵”就成了一些孩子的学习难题。所以在低年级引导孩子去发现背诵内容的规律,老师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适时点拨,从而总结出一定的背诵方法,会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地背诵。例如教学《我们的夏天》,引导学生抓住句式特点来背诵第一小节,运用想象画面来背诵第二小节,学习第三小节则激发学生抓住字头连锁的方法来背诵,使学生习得背诵方法,在不足十分钟里流利准确地背诵出前三节诗歌,提高了课堂效能。

(三)精细策略

精细策略是指学习者通过表象、意义联系或是人为联想等方式对学习材料精心加工,以增加理解与记忆。在形近字或是易错字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用编一编、换一换、加一加、编口诀的方法来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己、已”教学时让学生想一句顺口溜,区别字义、字形,学生就想出了“自己没出头,别人已经出头了”这句话。既区分了字形的差距,又强调了字音,还有一定的教育含义。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交流自己的记字窍门。例如:在区分形近字“竿”“杆”“肝”时学生们交流道:竹竿竹子做,木杆木头做,心肝有月旁。在组词训练时,教师不是简单告诉学生都可以组哪些词,而是教给他们一些规律。如在对“桥”组词时,老师问学生都可以组哪类词。讨论后,学生得出了如下结论:大小、形状、颜色、材质、用途、部位等等。学生们组出了:大桥、拱桥、白石桥、木桥、铁路桥、桥墩等词语。这种为名词组词的方法具有很广泛的应用性。再比如对于形容词、副词的组词训练时,让学生了解“格外、真、太、分外、好”,可以解决孩子组词的困难。运用多种方法,带着学生走进词语“内心”世界,触摸词语的温度,开掘词语的深度,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为学生展现一个广袤无穷的语文世界。

二、支持性学习策略的运用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生动、民主的教学氛围,打造生本高效、思维活跃的课堂。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在充满师爱的课堂里,学生就会喜欢老师,就会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理想境界。其次要经营好课堂。教学中要了解和关注每一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知道学生才是课堂气氛的制造者和受用者,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观察,认识自己,了解他人,乐于合作。再次要适时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引导优秀学生更上一层楼,关心后进生永远不言放弃,鼓励中等学生知己知彼勤学上进。此外,建设好班集体也是很重要的,集体具有自身的教育功能,教师要善于培养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集体环境中,学生能够形成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积极进步的意志。

(二)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最佳方式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感觉通道有所偏爱,或者有某些知觉优势,这种优势也是人的学习优势。视觉型喜欢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实验演示等来学习;听觉型喜欢通过听讲来学习;动觉型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多样化的,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优势的情况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视觉型的多观察、多抄写,将课堂讲述内容变成文字、图表的形式;听觉型的集中精神用心听或是讲老师讲述的录音,作为参考;动觉型的多动手实践,通过实践学习更多知识。此外,要指导学生尝试多种感官配合进行听讲,这样学习效果最佳,如:一邊看老师,一边听老师讲,一边默念、回想老师语言,一边写笔记或一边比画记忆重点内容。知觉优势的理论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方面知觉,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偏好,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要给学生、家长提供指导,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学习方式。

三、自我调控学习策略的运用

(一)培养良好的发言习惯

学生上课不爱发言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敢或不愿在众人面前说话;有的学生害怕说错了,犹豫之间就失去了机会;有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有的学生因为举手老师没有叫到,就赌气不举手了;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不感兴趣,认为自己已经会了没必要回答问题,等等。低年级学生用物质奖励的办法可以起到调控作用,但在不了解其问题根源的情况下,物质奖励过多、过滥,适得其反。在物质奖励的驱使下,学生认为自己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就能得到奖励,慢慢地就形成了为了获得奖励而去发言,这是不利于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心理实验证明:对于人们本来有兴趣的活动,由于过多的物质奖励介入,反而损害了其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因此,用物质奖励的办法调控学生发言,造成学生不再关心上课发言这一行为本身,而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去发言,这对于养成真正爱发言习惯作用甚微。教师只有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其自信心及良好的心态,并通过认真思考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其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而喜欢发言,最终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赞赏中突破自己,主动发言,进而养成发言的好习惯。

(二)让学生专注地做事

注意力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有些学生的注意力水平较差,表现为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强度、转移较慢。具体表现为不能专注地做事情,心不在焉(如无法专心)、行事非常冲动(如不经思考就回答)、非常躁动不安(如搞小动作、动来动去)、智力正常但成绩相对较差。注意力是后天习得的能力,教师可以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加以指导和训练。小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兴趣和情绪影响,对感兴趣的事情就能够自觉克服困难,专注地做他喜欢的事情,教师要把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这样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六年制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小学的重点不在成绩,而在阅读。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期、不同阶段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书才能够耐心地读完。学生刚开始的阅读兴趣通常产生于阅读本身,产生的兴趣大多是具体的直接兴趣,在此基础上逐渐上升到为了学习而阅读的深层次的间接兴趣。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开展亲子阅读、读书汇报会、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的好方法。其次是营造有利于阅读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心理的也包括物质的。学校和家庭都要积极营造书写氛围,如学校设立阅览室、图书馆、书廊、报架,年级设有图书角等,形成读书文化氛围;家庭也要有读书的氛围,家庭有藏书、经常带孩子去书店买书,保证家庭藏书的数量,家长也要把读书当成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再有,家长、老师还要对于孩子的读物把关,小学生对读物的选择是缺乏辨别能力的,虽然提倡博览群书,但绝不是开卷有益,学校也要对学生的阅读提供指导书目,认真帮助小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健康、思想积极、正规出版的读物,倡导多读精品、经典。“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会精读、略读、浏览,掌握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的本领,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小学生年级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加强,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有时候“量”比“质”更为重要;还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摘抄好词好句,批注名言名段,读后写心得体会等。

(四)做好复习考试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考试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能够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是一条学习动机形成的必然之路。考试前的心理调整、考试后的归因及对考试结果的接受,都是学习动机形成至关重要的因素。

首先,教师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对考试形成合理的期望,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之上的。合理的期望应该是通过努力后能够达到的水平,这就是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其次,要根据确定好的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家长、教师要帮助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孩子制订计划。复习计划应包括复习的整体计划、阶段计划、科目计划,要具有可行性。学习计划不能挤占孩子的睡眠时间,最好安排一些运动的时间。期末阶段,孩子学习压力大,体质下降,容易生病。一份劳逸结合、高效率、适中压力水平的计划才是最科学的。再有,对考试的准备要做好夯实课本知识基础上的查缺补漏。无论处于什么水平的学生,都要以课本为基础,这样才能把握根本。指导孩子复习时先要通读课本,使其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容易的入手,渐进的化整为零。另外,根据心理学中记忆的干扰学说,早晨和晚上分别没有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记忆效果更好。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记忆特点,督促孩子在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段学习。

实践证明,学习策略的科学运用能够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语文是基础性课程,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小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吳增强.学习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