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思考

2019-03-19 19:48:45艾力喀木江艾海提
财会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走廊少数民族民族

■/艾力喀木江·艾海提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实现各民族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确保到2020 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一、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概况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建国以来,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互相交流交融交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局面。少数民族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在我国指汉族以外的民族,如蒙古、朝鲜、布依、维吾尔、哈萨克、回、藏、苗、彝、壮、满等民族。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有在汉族地区聚居的,也有汉族在少数民族地区聚居的。这种分布特点,使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更加频繁密切,更加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虽小,但分布却十分广泛。我国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中提出了三大民族走廊,即西北民族走廊、藏彝民族走廊和南岭民族走廊。三大民族走廊既是地形地质的过渡区,也是不同生计方式的过渡区,更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区,存在文化并存现象。

西北民族走廊由河西走廊和陇西走廊两部分组成。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从民族的分布和构成看,河西走廊形成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交错聚居和杂居的局面。河西走廊以汉族为主体,还有一定数量的回族、蒙古族、藏族和裕固族人口,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成分文化组成。陇西走廊以汉、回、藏、撒拉、东乡为主,且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大形成了以多样性为特点的文化组成。

藏彝民族走廊主要包括今四川、云南、西藏三省(自治区)毗邻地区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系与河流所构成的高山峡谷区域。在这片区域中,现今居住着藏缅语族中的藏、彝、羌、傈僳、白、纳西、普米、独龙、怒、哈尼、景颇、拉祜等民族。在该区域的南部,同时还居住着傣、壮、苗、回、汉等民族。这条走廊自古以来就是藏缅语族诸民族先民南下和壮侗、苗瑶语族诸民族先民北上的交通要道和众多民族交汇融合之所。

南岭民族走廊生活的人不仅指今天生活在黔、桂、湘、粤、赣等交界处的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中壮傣语支的壮族、布依族,侗水语支的侗、水、仫佬、毛南等民族,苗瑶语族中的瑶、苗、畲等民族,而且还包括历史上由这条走廊南下、北上或东进的汉族、回族、彝族、仡佬族、满族等。

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需要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增长空间,有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特色优势,民族地区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必将有助于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扩大经济体量、消化过剩产能、优化产业布局,确保能源供给、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有效应对和抗击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更为重大的战略支撑和保障作用。通过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效平衡区域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

(二)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多元化对外经贸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边疆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边疆建设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大战略建设,加快沿边对外开放,完善沿边开发开放空间布局。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三)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的长治久安,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发展意义重大。逐步扭转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同国家的整体发展相结合,与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特殊困难、特殊问题结合起来看,应解决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发展的边缘化困境,协调好民族经济的均衡发展,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更需要考虑如何把“蛋糕”分好。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所在,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让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世界及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推进民族地区建设既是中国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我国各民族交流交融交往的需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全面发展,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民族政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实现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全面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推动的重要作用。

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

少数民族地区大都人少地多、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低,承灾能力弱,易遭破坏且难以恢复,治理难度大,生态环境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层次低,经济基础及自我发展能力薄弱。

(二)交通极为不便,通讯设施落后

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特殊,山路崎岖且交通极为不便,实现机械化农业耕作极为困难,农民种、养出来的大量优质农产品无法运输。通讯线路少,质量低,整体通讯能力严重不足,通信基础设施有待提高。

(三)产业水平低,结构单一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经济区,农业是一种低效的产业。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产业经济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地区采掘业和原材料等资源型重工业比重较高,投资回报率低。

(四)教育落后,人才匮乏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因此相应的教育条件、教育质量普遍偏低。自然条件差、经济文化落后、生活艰苦等诸多因素导致大量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措施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民族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大建设投资力度。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的能源、水利、电力等大型项目,要以项目建设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要巩固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成果,推进生态工程建设,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

(二)完善交通设施及通讯设备,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筑建坚实桥梁

少数民族地区要继续加快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管道及通讯设施的建设,形成对长期发展起支撑作用的区域性大动脉,更要打通“毛细血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推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通路、通水、通电、通讯等建设工程。

(三)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要想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就要结合当地实际调整产业结构,由传统单一的产业结构模式转型为现代多元化的产业结构,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少数民族地区投资,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优势,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产业品牌。

(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的工程。人才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基础,要想培养出优秀人才,就要想方设法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资与支持,提高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出台人才优待政策,防止人才流失,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筑牢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走廊少数民族民族
神奇的走廊
我们的民族
走廊上的时光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20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走廊上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