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代川私的兴起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2019-03-19 13:57李荣梅侯冠宇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川盐食盐

□李荣梅 侯冠宇

私盐问题一直是学者关注与研究的话题,在社会经济史学科的带动下,相关研究蔚然盛行。研究成果涉及:王红分析了清末官运商销制度;王冰青、谢佳芮从官商勾结、凿井技术进步、盐井分布散漫等方面分析四川私盐盛行的原因;张洪林就清代四川私盐难禁之法律缘由进行考析。相关研究并没有从微观角度分析当时人民对食盐的内在需求和川私兴起的原因在今天所具有的经济学启示。从私盐盛行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其兴起的原因,从而为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给予新的发展思路。

据不完全统计:1875~1881年用于新疆的军费开支约5,200万两;1894~1895年中日战争花费6,000万两,战争赔款2.3亿两;1901年庚子赔款4.5亿两。四川官员迫于中央的压力,盐的税收也随之增加,据史料:“新疆为甘省屏藩...近来饷糈支绌,各省指拨之饷往往迁延不解...着骆秉章于四川正余济楚盐厘拨银十万两。”可谓内忧外患。

一、私盐盛行的原因分析

私盐是与官盐相对立且不按照国家规定而进行生产运销不纳税的盐。私盐被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文书抑制私盐的发展。据史料“四川盐务形势散漫,计楚、滇、黔水陆兼运,耳目难得,缉私之难,为各省最。”足以表明清代川私问题形势严峻,食盐有着极大的内需潜力待以释放。光绪时针对私盐问题下令让湖广督臣齐心合力整治川私,预使官盐畅行,“查明旧设巡卡,各处所及川楚毘连各界酌量设防,认眞巡缉,务使层层拦截,毋任川贩片帆只舰得以偷越入楚。”盐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杜绝私盐有利于官盐的运销。同治八年李鸿章上奏:“湖北宜昌一带未经兵乱以前,向为川私充斥,虽自巴东以下沿江设卡,昼夜巡守,无从堵截。”说明当时川私盛行,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却没有显著成效,可见问题比想象中的更加严峻。对清代川私盛行的原因进行剖析,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错综复杂的地理区位。四川崇山峻岭,如成都府、保甯府等四处偏远崎岖,人民聚居分散不易招商,“盐价高昂,贪利奸徒乘机兴贩,每致穷民淡食且蔓延于邻近州县有碍盐政。”常有私贩;“蜀地东接湖广,西通松潘,南连滇黔,北界汉中,西南之打箭炉,五处尤为私贩出入之薮。”楚湘滇黔等川临省各州县山多水远;从汉口到楚北之地水陆共两千多里,宜昌以北险滩繁多,从巴东到进山旱道频频,运脚费耗费巨大;“成本每觔计得七八分以至一钱不等,而云阳等处盐场每觔不过二分,以淮盐价值比较,几增三四倍有余。”盐价昂贵,商人不肯运销,即便运到销售地,当地人民也不会购买,造成了官引难运销,私盐难以禁止。如果严禁川盐入楚,势必会引起私盐的泛滥。贵州省崇山峻岭,搬运艰难,“川省所卖盐觔赴厰...由路远费多其价不贱。”贵州山势险阻,舟车不通,所以只能人力畜力运载,从生产到销售之地,途经多站“自綦江县至府属桐梓县一十二站...至贵阳省城二十三站也。自猿猴...至贵阳省城二十站也。”这两条路线崎岖,用牛马或人力肩负会产生高昂的成本;经过官商买卖雇人马运载,则会增加雇募脚价使盐价倍增,私盐泛滥,不利民生。

(二)利益与权力格局下腐败的政治生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利之所在,人必争之。川私的兴起,其目的是取得相应的经济利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对于商品经济的容纳程度相当有限,生产关系问题已经远远超过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条约下的巨额赔款超出政府的承受能力。人民“常淡食”与政府“征巨课”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为川私滋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川私市场具有自发与盲目的特点,众人为追求利益视法律于不顾。道光前,征杂榷数约三十一万两,同光以降高达两百数十万两。“从前每边引一张由县领引各关投文开签截验以及落地税、食盐、漱口盐种种规费共约需银二十余两”,各地方官员肆意剥削,川黔关卡重重。据史料,从川到黔“每引一张共约需银五十余两,而地方官之需索苛派不与焉,加以本省课羡厘金厰价运脚毎引一张共需银二百七八十两不等,成本既重利息甚微,商人畏累裹足不前。”看出:税收本是执政者重要的政策工具,政府为了增加岁入,肆意增减税收,税收已然成为政府手中的橡皮泥。

(三)人口增加、日益旺盛的需求潜力。清中期人口数量剧增,相关学者进行了人口定量分析,据荥经县志办研究发现清代四川人口从1812~1953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达1.07%;胡友平研究贵州人口时,发现乾隆四十一年,人口比上一年代年度增长率高达7.68%;曹树基研究发现清代云南从嘉庆二十五年到道光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高达0.38%,四川及周边地区人口剧增,食盐需求日益增加。食盐作为生活必须品,且官盐和私盐可视为替代品,此时官盐的价格弹性较大,官盐价格上升,人口数量剧增,人们对私盐的需求就更大了。据史料“南笼府属近年盐觔实属昂贵...一由生齿日繁贩运不敷”,南笼府多食川盐,食盐价格昂贵,原因之一是当地人口数量剧增,食盐供不应求;又有“迩年生齿日繁,流寓辏集,大州县增至数万戸,偏僻州县亦有万千余戸,而各属每年盐引不过百余张或十余张,更有经年一引不销者,总由地方官因循积习,一任奸民私买私卖。”“嗣因黔地生齿日繁,民苦淡食”可以看出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官盐以以往的引额供给或一引不销,更难以满足人民对食盐的需求。

(四)川盐的性价比高。

1.川盐的价格优势。当时的鹤峰、长乐均归宜昌府管辖,按惯例应和施南全府同食川盐,若要严格界定两淮的界限,难免导致私盐流入。据史料“川盐近在咫尺每斤市价不过二十文,淮盐到彼则卖价约须两倍。”如“康熙二十六年贵州巡抚慕天顔奏以滇盐价昂,普安等处议食川盐。”如贵州抚臣实地考察得知普安等处扣除正税之外剩下的谷米,不能够养家糊口,但是川盐可以零星购买且可以用米或者布匹交换,而滇盐必须用纹银整块购买,“川盐价贱每觔不及三分而滇盐价重溢于四分三厘。”如果让当地人民吃滇盐而放弃川盐,不但人民受苦而且不利于官盐销售国家税收,也必然会引起川私的泛滥。

2.川盐味美。根据鹤长运务详细禀报,大宁厂的盐味道苦涩、盐块坚硬,附近或偏远的人民向来不喜欢吃,腌菜时不能将菜腌透,大家都不愿意购买,“以致运岸半年仅销八十余引”;林则徐认为云犍两厂的盐颜色雪白味道鲜美有碍淮纲,之前允许归巴兴阳四州县的人民买十斤,现在要彻底杜绝川私,本应先禁用川盐,再禁止其零星购买,不过考虑到零星购买已久,突然令其禁止购买会有所难,所以应当按照旧例。据“万户沱配运川盐惟大甯最近,乃反舍近图远,于相距三千二百余里之犍为厰运盐来沱,如是总因犍盐色高味美不独畅行宜郡,并可直灌荆州”,可以看出,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川盐且不允许零星购买,也会引起川盐的私贩。

二、结语

通过对清代川私兴起原因的分析,可知食盐作为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加之四川特殊的地理区位、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官员的腐败、较高的性价比等因素,为川私的兴起提供了有机的土壤。从史料可以看出,政府没有考虑到人民的需要,人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食淡食”的现象比较普遍。自古以来,盐业的发展受到政府的严重管控,没有从传统的行政管理中解放出来,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改善,且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如“大定府议所食川盐向无专商,历系本地居民赴川省……零星贩运,销售民苗,毫无苦累,若招商贩运不但本地小民借以谋生者竞至绝其生计,而专商盘踞声气相通或借销引之名把持行户高擡时价,是引未必销而小民之受病已多”可以看出市场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不要“任性”,要为盐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应以史为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要,遵循市场的规律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川盐食盐
牛肝菌菜谱
牛肝菌菜谱
松蕈菜谱
愚人食盐
食盐掀翻了大唐
巧称食盐
滑菇菜谱
新修订的《食盐专营办法》相关表述之探讨
食盐PK风疹块
论清代川盐入黔优势及其主要地位演变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