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的核心功能:外力作用下思想引领的掣肘与促进

2019-03-19 13:24卢永嘉张凯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立德队伍辅导员

□卢永嘉 张凯丽

辅导员的功能是指其在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发挥的有利作用。从功能的内在结构看,包含政治引导、思想教育、行政管理、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等;从功能的性质看,弱化“师者”,强化“管理者”与“保姆”[1];从功能的类型来看,功能可分为政治功能与非政治功能、核心功能与辅助功能、一般功能与特殊功能[2]。思想引领作为辅导员的核心功能,即以大学生为主体,辅导员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政治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旨归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3]。

一、辅导员核心功能再认识

(一)宏观政策的内在逻辑与要求。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中“德”本身具有思想性,包含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六个方面。“立德树人”中的“立”和“树”两个动词均有引领之意[4]。2017年9月教育部43号令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承担着“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的重要职责。需要明确的是,“知心朋友”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间接途径,而“人生导师”是根本途径。“人生导师”的内在要求是“四个正确认识”:即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因此,从宏观政策进行解析,思想引领功能是辅导员的核心功能是具有理论基础的。

(二)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与需要。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但在现实情境中,“围绕”变成“迎合”,“关照”沦为“溺爱”,“服务”演化为“代劳”的现象并不鲜见,“引领”往往被“陪伴”取代。辅导员客观上行政管理色彩浓厚、全方位保姆型身份强化,“忙”和“累”笼罩下的辅导员职责不明晰,主业不清不强。此外,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的功能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显性技能和能力为主,忽视隐性的价值意识、理想信念、信仰塑造[5]。究其根本,辅导员队伍缺乏专业建设,存在“官本位”思想。在现有考评体系下,辅导员冷落思想引领的“虚功”,工作精力分配失衡,无从谈起以学生为中心,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6]。因此,发挥思想引领的核心功能,必须思考如何帮助辅导员队伍摆正位置,加强专业建设。

二、外力作用下专职辅导员功能发挥的掣肘

(一)社会舆论宣传导向力度不够。2006年教育部颁布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规定》,标志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法制化轨道。近13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高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辅导员,如何培养辅导员”自上而下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7]。在平台搭建方面,“辅导员能力素质大赛”、“全国优秀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表彰”、“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等,均为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作出了有益贡献。但各项政策制度的关联性与操作性、各个平台之间的整体性、区分度有待加强。此外,政策与平台宣传的广度、深度均有限,要为辅导员队伍“正名”亟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着媒体融合的东风,从纵向上,学校到学院不断地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从横向上,高校的学工、团委、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借助两微两端,使宣传弘扬优秀辅导员事迹精神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充分解读政策,使辅导员的定位、功能与价值深入人心。

(二)高校治理理念倾向度偏差。“立德树人”不是会议上反复强调的口号,不是校园里的一句标语,更不是躺在文字材料里的符号,“立德树人”要融入校风、学风建设,触及至教育教学的神经末梢。目前,各类大学排行榜层出不重,部分高校的排名稳步向前,但问及学生的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则无法相提并论。高校治理理念以学术科研为导向,在教师的选聘方面,忽视对政治立场与信仰的考核;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学生的发言权几乎为零,教师在课堂上的不当言行更被包容。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辅导员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配角,辅导员思想引领的功能被弱化,矛盾的是,辅导员同时承担着无限责任[8]。辅导员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选择继续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的寥寥无几,辅导员队伍的思想引领功能浮于表面,不深不实。

三、外力作用下专职辅导员功能发挥的促进

(一)加强宣传力度,借媒体融合层层传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辅导员在社会上的多元认同度、辅导员本身的职业荣誉感除了需要顶层的制度设计来强化,还要依托全方位的舆论导向。确立以“选树典型+表彰宣传+示范引领”三位一体的优秀辅导员队伍培养模式,发展“辅导员工作室+优秀研究成果”为双环的辅导员精品项目孵化体系,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相融合的多层次正面宣传力量,进一步促进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政治认同和社会认同。让思想引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成为社会公众的自知自觉,辅导员的核心功能方可行之有效。

(二)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解除后顾之忧。新时代对辅导员切实发挥好思想引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治理中,对辅导员队伍除了严管,更要厚爱,通过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帮助辅导员保持职业热度。保障制度涵盖四个核心要素:资源、地位、时间与薪酬。具体而言,将高校整体资源适当倾斜到辅导员队伍建设上,积极投入在辅导员的培训发展上;在严格建立“双线晋升”机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宽辅导员的职称评定条件;明确辅导员的工作时间与时长,让生活与工作有各自的空间,破除过度的“白+黑”、“5+2”;除了意识上的理解与支持,物质上要开辟专项的奖励措施等。唯有如此,思想引领的“虚功”才能“实干”。

猜你喜欢
立德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严以修身”先立德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