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明
(甘肃省临夏县农业农村局马集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临夏 731800)
羊产后瘫痪又称为乳热症或羊低钙血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一般发生在怀孕母羊产前数日或者产后数日内[1]。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喜食,哺育能力下降,严重时站立不稳、昏迷,甚至导致母羊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近年来,该病在部分地区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制约了养羊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做好科学养殖,并做好预防对羊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母羊产后瘫痪主要是由于产前后血钙含量大幅度下降和钙磷缺乏导致,同时,脑供氧不足和运动不足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2]。
血钙含量的高低与羊产后瘫痪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钙离子能促进神经系统兴奋,从而达到调控家畜运动的功能。在母羊分娩和哺乳时血钙含量下降,会造成产后瘫痪。一般母羊在生产后,由于出血会导致其血钙浓度下降,此外产后泌乳也会使血钙含量降低,此时,如果母羊食用的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和钙,极易导致瘫痪。
养殖场卫生条件差、消毒工作不彻底、舍内寒凉等均可以引起母羊免疫力低下、食欲减退、身体虚弱和产后气血不足等状况,容易造成产后瘫痪的发生。饲养管理人员不能给妊娠母羊提供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进食计划,生产时不能采取合理的助产方式等,也容易诱发产后瘫痪。
当前大多羊只以规模化舍饲养殖为主,由于舍饲养殖空间有限,圈舍空气流动性差,氧气含量较低,容易造成羊脑贫血及供氧量不足,从而引发血钙含量降低导致产后瘫痪。此外,血钙含量降低也会引起神经系统兴奋,导致大脑皮层被抑制,进而引起脑供血不足,造成瘫痪。
母羊在妊娠后期,若运动不足,会使其对钙磷的吸收量降低,从而导致子宫肌肉变薄,容易引发分娩大出血,造成产后瘫痪。
母羊产后瘫痪一般在产后1~3天时发生,发病后并具有泌乳量少、后肢软弱、步态不稳、头颈姿势怪异、精神抑郁、食欲减退、瘤胃蠕动停止和排粪排尿停止的典型症状。病情严重时母羊出现昏睡、瞳孔放大、舌及肠道麻痹、心跳加快和低烧的症状,最终四肢瘫痪。
可以根据发病时间(分娩后不久),出现特征的瘫痪姿势,以及母羊有无知觉,血钙降低等进行诊断。
日粮中钙磷含量不足或失调,均可导致母羊血液中钙磷含量减少或钙磷代谢紊乱,从而诱发产后瘫痪。因此,在喂养时,要合理搭配饲料,在饲料中添加足量的维生素D以及钙磷,从而提高羊生产性能,降低产后瘫痪发生的几率。
在养殖过程中,应从母羊孕前、孕期、产后全过程做好饲养管理,同时控制母羊饲养密度,并提高饲养管理人员素质,进而降低母羊产后瘫痪的发生率。此外,在冬季光照弱、气温低的季节,增加母羊的活动量以及光照时间等,从而保证机体内正常的血钙含量或钙磷比例。
母羊产后瘫痪主要是由于血钙含量低下导致,因此及时做好母羊产前后的检查,对于降低和预防产后瘫痪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3]。如果能够做到及时检测经产前后母羊的血钙含量,将大大降低产后瘫痪的发生。此外,母羊患有钙磷代谢疾病或风湿性关节炎,也能诱发产后瘫痪的发生,因此,科学合理地对产后瘫痪及其相关疾病进行检测与防治有利于降低产后瘫痪的发生。
加大对具有优良生产性状母羊的抗病育种研究,进一步挖掘生产潜能,从而培育具有优良抗病能力的品种,也是预防产后瘫痪的良好方法。
用1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50~100 ml进行静脉注射,或者肌肉分点注射25~50 ml 2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同时注射10~20 ml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天1~2次,连续注射3 d。
陈皮20 g、甘草30 g、大枣30 g、黄芪30 g、益母草30 g、党参30 g、柴胡10 g、白芍20 g、当归30 g、白术30 g、升麻10 g,加水煮煎30 min,然后取出中药液,室温下晾至温度为25℃左右,再加白酒100 ml,灌服,每日1次,连服2日,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补钙无法治愈的病例,可用乳房送风法治愈,其目地是使乳房膨胀,内压增高,限制泌乳减少钙、磷从乳中排出。具体方法是将空气打入乳房,使乳腺受到压迫减少泌乳或者停止泌乳,进而控制血钙的流失。
产后瘫痪容易造成母羊难产和死胎,从而导致产羔率降低;同时,还会导致母羊泌乳量下降,造成初生羔羊哺乳量不足、体弱多病和生长缓慢,大大降低羔羊成活率,对母羊及其后代的生产性能和品质都有较大的影响,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防治意识、增强医疗设施建设及开展全面疾病防治对降低母羊产后瘫痪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开展定期消毒和健康检查工作,同时提高疾病防治人员的专业技能,规范操作,才能更好地避免或降低母羊产后瘫痪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