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萧嫣 王 旭 闫晓燕
高校教练式文体活动模式对大学生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究
戴萧嫣王旭闫晓燕
(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家对高校文体教学逐渐重视起来,高校教练式文体活动模式下开展大学生文体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维持身心健康,旨在满足社会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模式下,让学生在除了本专业技能外增加一项文体技能。旨在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不断追求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人才。
高校;文体教学;教练式;文体活动;文体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如果没有全民的健康,那么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我们进行改革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我们国家的振兴与人民的幸福,而健康则是人民幸福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因此,党和国家提出必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但是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状况虽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却堪忧。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我们深入研究了部分与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相关的数据。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发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以健康之我,共创健康之校园,健康之中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社会,需要的已经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是各方面能力都突出的综合性人才。只有具备多方面素质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国家才能不断发展,综合国力才能不断提高。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想要提升国家实力、储备人才,就需要对高校学生进行有效培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于大部分时间都身处校园的学生而言,最缺乏的就是锻炼自己的机会。而通过开展文体活动,大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因为在文体能力的培育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通过开展文体活动,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和技能,进行各种表演和竞赛,为了能够让活动开展的更有效,在与人的频繁交往过程中,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学业乃是大学生立身之本,唯有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学习方法,适时规划发展目标,方能实现大学生良好的就业或创业。而适当有效的文体活动能让学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和更高的积极性去学习专业知识。
在我国对教育政策进行调整后,教学目标更高,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要求高校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基本技能外,还要有全面的素质。提升大学生的德,智,体,能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应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符合目前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的,是大学为社会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意义。
由我国不断发展的教育水平可见,传统的文体活动模式已不再适合高校。高校教练式文体活动需要打破传统,找到新的开展方法,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国家提供综合性人才。
新一届大学生来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基础素质教育水平良好,文体能力薄弱,有待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培养了一批适应各种题海考试的素质基础高,学习能力强,但却缺失引路指导人的大学生。然而高等教育和普通初等应试教育出现强烈的断代和差别,导致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差,只会学习,不懂体育,不懂艺术。而经历过艺考和体考的特长生,擅长新角度创新,不拘于考试,且擅长体育或艺术。所以在该情况下,擅长专业体育和艺术的学生可以聘任普通本科生的专业领域的教练,教授其体育和艺术鉴赏。同为学生,在高等教学中处于相同的文化阶层,一个群体善于学习,另一个群体善于创新。故搭配成“教练式”培养模式以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实为善举。
教练式培养模式提供了规范、合理的培养环境,使大学生在积极健康,共同进步的文体气息中改善综合素质水平。一对多的培养模式,改变了学生本身对学习的态度,不再局限于教材填鸭式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体育方面,在积极蓬勃的训练环境下,思想精神压力转变成身体素质压力,压力合理转化,提升效率,增强体质。艺术方面,互相揣摩练习的训练模式,面对面的艺术鉴赏,多次表演展示,提升了学生的自信,更增强了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训练方法的编排直接影响着教练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交流的创新意识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促进了训练方法的改善与创新。同时,学生的基础素质直接决定了训练方法的实施效果。所以,教练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
训练培养时,教练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梯队分割和评级取优制度。一能让学员对自己的文体水平有一定了解,二是将文体能力量化考量,采取梯队分割,教练方便因材施教,适当改变训练任务与训练强度,有利于文体能力的快速提升。量化的成绩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水平。
以学院现有的艺术团和运动队伍为基础进行培育,将更多的学生融入到各个文体队伍中通过学习。依托社团打破学院界限,积极吸收体院与艺院等其他学院的优秀学生加人学院培育队伍。
非艺术专业学院成立的合唱团是基于学生个人意愿自己组建而成,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聘任学校艺术学院的专业声乐指挥研究生作为艺术指导,制定训练计划与培训周期,多次遴选优秀学员补充后备力量,选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迎合当代大学生音乐品味及需求的音乐曲目,采用从个人到集体,采用献唱的方式,点缀音符的思想引领覆盖到整个学院,增强学院整体文体潮流气息,改善学生课余休闲风格风尚,怡情益身。
总之,高等院校是培养我国建设性人才的重要场所,一方面要使广大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不断以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要不断培养在校大学生拥有强健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所以,开展大学生文体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注重教练式文体活动模式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大学生以健康之我推动健康之中国的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王俊博.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17):247-248.
[2]冯放.以“三走”活动为载体的高校健康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
[4]张文霞,周前能,张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改革探析[J].科教论坛,2018.9(42).
[5]杨映霞.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考[J].高校论坛,2018.1(28).
[6]李永进.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大学体育改革[J].高等教育,2018.9.(175).
戴萧嫣,女,博士,讲师,专职辅导员,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团委副书记长。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1.66
G640
C
2095-1205(2019)01-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