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中语言文字不规范问题研究

2019-03-19 00:22白彩艳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心语学术论文语言文字

白彩艳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贵阳 550004)

一、学术论文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

十八大以来,国家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即是学术论文。学术论文作为科学研究新发现、新成果的具体体现,其发文量的多少,论文质量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国家学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18年,我国论文发文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三,甚至在一些领域,我国的论文发文量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推进,未来我国论文发文量还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发文量呈现繁荣的背后,还存在着论文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其中的问题之一,便是语言文字的不规范使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要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承载、传达学术成果的学术论文,其语言文字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术成果的呈现,也体现了学术人员的研究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客观上体现国家文化的整体实力。语言学家黄伯荣认为:“规范化指的是使语言文字符合约定俗成的和明文规定的标准。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和推广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明确、一致的标准。”[1]学术论文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就是按照规定的或公认的普通话形式进行表达,包括规范使用汉字、标点、数字、计量单位,使用符合语法规范的语句。若一个研究成果不能用规范的语言文字进行描述,那么该成果的科学性、研究价值则将大打折扣。因此,必须提高学术论文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术论文的质量。

二、学术论文中常见的语言文字不规范问题

目前,学术论文中常见的语言文字不规范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使用不规范

常见的文字不规范问题主要是用字不规范和用词不规范,其中,用字不规范主要是使用错别字、已经被简化了的繁体字、被淘汰了的异体字。用词不规范主要是方言词和口语词的不适当使用、生造词语、近义词的误用、成语的错用。

1.用字不规范

一是使用错别字。错别字多是形似字的错用和成语用字的错误,形似字的错用如“己亥”常被写作“已亥”,“松弛”常被写作“松驰”,“欢度”被写作“欢渡”,“台账”被写作“台帐”,成语用字的错误如“无上光荣”被写成“无尚光荣”,“山清水秀”被写成 “山青水秀”,“再接再厉”被写成“再接再励”等等。

二是使用被简化了的繁体字、被淘汰了的异体字。此类现象多见于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论文撰写者的文章中,生于八十年代及之后的撰写者则较少出现这种情况。

2.用词不规范

一是不适当地使用方言词和口语词。受方言和口头表达的影响,一些论文撰写者会不经意间将方言词和口语词运用到论文写作中,还会生造出一些词语来进行表达,从而影响论文的语言规范性,降低文章的严谨性。此类不规范现象常见于论文的原稿,如贵阳方言中表示 “很困难、辛苦、麻烦”的“恼火”一词曾出现在笔者接触的论文原稿中。

二是近义词的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同义词又进而分为近义词和等义词。其中近义词指的是概念相同但词义有所不同的词。也就是在句法结构跟语义色彩和感情色彩等方面有细微差别的词。”[2]换言之,近义词就是概念相同但语义偏重不同的词。出现这种不规范现象主要是由于论文撰写者对此类词语的细微差别掌握不扎实导致的,常见的如“制定”与“制订”的误用,“截至”和“截止”的误用。“制定”和“制订”二者都有“创制、拟定”的意思,但语义偏重却不同,“制定”偏重“定”,是“最终定下来”,而“制订”偏重“订”,是“从无到有的订立”;“截至”和“截止”都有“到某个时刻”的意思,但“截至”偏重“至”,强调的是“时间”,而“截止”偏重“止”,是强调的是“停止”,若使用“截止”时想强调时间,必须加“到”才可。

三是成语的错用。主要是论文撰写者没有掌握成语的原义及引申义,使用时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如比喻“最先受到攻击”的“首当其冲”常被误用为指“最先获得好处”,用来表示“不同意”的“不以为然”常被误用为“不放在心上”,用来表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的“不刊之论”常被误用来指“不能刊登的文章”等等。

(二)语法运用不规范

在学术论文中,常见的语法不规范现象主要有词类误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

1.词类误用

词类,即词的句法功能分类,学术论文中常见的词类误用主要是句中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之间结构关系的结构助词“的、地、得”三者的混用。

结构助词“的、地、得”三者中,“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通常,若中心语是名词性短语,那么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用“的”,若中心语是动词性短语,则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多用“地”,若中心语是形容词性短语,补语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多用“得”。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常见的不规范现象则是这三者被统一用作“的”,不做任何区分。

2.成分残缺

如果不符合省略的条件而缺少应有的成分,以致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表达的意思不准确,这就叫成分残缺,[4]学术论文中常见的成分残缺是主语和宾语的缺失。

“通过……,使……”“随着……,使……”是最常见的主语残缺形式,如“通过深入研究,使我得出如下结论”“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使人们兴起了英语学习的热潮”。正确的表述应为“通过深入研究,我得出如下结论”“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人们兴起了英语学习的热潮”。

除主语残缺外,宾语的残缺也较为常见。如“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在对大数据的应用上存在不平衡”,此句中“不平衡”后面缺了宾语“现象”或“情况”。

3.搭配不当

句子是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的整体,所谓搭配不当就是指充当句子成分的相关词语在词义或词性上搭配不当,使得语句表达显得含糊难解[5]。学术论文中常见的搭配不当有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和其他词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常是由论文撰写者随意组合关联词语造成的,如“只有……才”被组合为“只有……就”,例如“只有把事情讲个透彻明白,就会消除疑虑”,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只有把事情讲个透彻明白,才会消除疑虑”。其他词语的搭配不当有的是由于论文撰写者行文随意造成的,有的则是由于句中多项联合词语使用时不注意前后词语的搭配造成的。如“如何更好地建设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面临和探索的目标”中,“目标”可以和“探索”搭配但不能和“面临”搭配。

(三)其他不规范现象

主要有标点运用不准确,摘要撰写不规范,数字用法不规范。

1.标点符号运用不准确

学术论文中的标点运用不准确主要表现为顿号、书名号的误用,以及标题后面用句号、标题序号后面乱用符号等。

顿号的误用常见于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使用时用顿号隔开。如“《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科研处下设‘综合办公室 ’、‘学报编辑部 ’”两个部门。以上两例中的顿号均不应使用。

书名号的误用则常见于是将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运用了书名号,如“大学期间将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此例中,《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虽然也是书籍名,但此处是作为课程名出现,所以不应用书名号,而应该用引号。

此外,在标题后尤其是二级、三级标题后加句号以及各级标题序号后乱用符号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前者如作为二级标题的“二、金融专业推行课程思政的意义。”中“。”的错误添加。后者如“一.……二.……三.……”“(一)、……(二)、……(三)、……”“1、……2、……3、……”“(1).……(2).……(3).……”。各级标题序号正确的标法应为“一、……二、……三、……”“(一)……(二)……(三)……”“1.……2.……3.……”“(1)……(2)……(3)……”

2.摘要中用词不当

摘要用词不当主要表现为在摘要中,论文撰写者运用第一人称“本文……”来概述文章的内容,并使用如“首创”“新颖”“重要”等主观性较强的评语性词汇[6],夸大了论文研究成果的重要性,违背了“摘要客观化”的要求。

3.数字用法不规范

数字用法不规范主要是表示数值范围时,由于前一个数值的计量单位或附加符号省略而造成歧义,如“8万~15万”若省略前一数值的计量单位,则为“8~15万”,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此外,常见的数字用法不规范现象还有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两数之间用“、”隔开。如“三十二、三岁”,正确的用法应为“三十二三岁”。

三、学术论文中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的原因

造成在学术论文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不强

学术论文的撰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选题到收集材料,再到研究,最后将研究成果撰写形成论文文本发表,需要学术论文的撰写者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些学术论文的撰写者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前期的研究,或者沉浸在获得研究新发现的喜悦中而忽视了论文文本的写作,忽视了论文写作中语言文字的规范。还有的论文撰写者本身是为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或拿到高一级的职称而写论文,这些撰写者一开始就带着十分明显的功利性,“为发论文而写论文”的功利心理自然不会有较高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二)语言文字功底有所欠缺

学术论文中出现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除了论文撰写者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不强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撰写者普通话水平不高,文字功底欠缺,不能以规定的或公认的通用语言文字形式进行写作。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内外因两方面,内因是学术论文的撰写者自身没有深入学习汉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大多数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撰写者在论文写作中用到的仅仅是高考时储备的语文知识,而并没有深入地系统学习汉民族共同语的有关理论。外因则是转型期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导致一些期刊出现编校质量差的情况,使存在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文章也得以刊发,而缺乏语言文字修养的论文撰写者又参考了这类文献,如此,论文撰写者也难以发现不规范的语言文字问题。

四、提高学术论文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的对策

为进一步提升学术论文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增强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学术研究者应该更加珍惜和爱护它。在撰写论文时,撰写者应提升自己对学术论文的认识,不把学术论文当作评定职称的敲门砖,不带着功利性来做学术,自觉增强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仔细斟酌一字一句,及时发现错字别字、错用标点等不规范的语言文字问题,不断完善,力求以精准的语言文字表述研究成果。同时,国家也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潜移默化地增强人们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为从根本上解决学术论文中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问题,提高论文撰写者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才是最彻底的办法,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前提是提高普通话水平。论文撰写者要主动学习普通话,掌握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提高准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对不规范表达的甄别能力,使论文行文用语专业、准确,避免口语化,杜绝使用不规范语言文字进行表达。

(三)严格把好刊物编校质量关

提高学术论文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不仅需要学术论文撰写者与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刊发论文的刊物严格把好编校质量关。期刊是学术交流、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是语言文字应用的媒介,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对读者具有引导作用[7]。因此,期刊要严格把好编校质量关,坚决执行国家的各种语言文字规定,使所刊发的学术论文在字词句的使用上成为社会的榜样。

五、结语

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不仅可以使学术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更精准地向大众呈现,而且能够提高刊物的出版质量,使刊物更好地发挥语言文字应用的榜样作用,进而提升大众的整体文化素养。新时期,我们要正视当前学术论文发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清形势,自觉增强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切实提高学术论文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进而推动我国学术论文发文量和质量再创新高。

猜你喜欢
中心语学术论文语言文字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浙江桐庐中学 晏铌 老师答疑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论维吾尔语中心语及其维汉翻译的作用
浅析汉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结构——以《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所列例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