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沁水中木亭某滑坡工程地质稳定性分析及治理

2019-03-19 01:28
山西建筑 2019年7期
关键词:滑体后缘填方

彭 林 俊

(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沁水中木亭互通连接线起点位于阳翼高速沁水中木亭互通出口处,终点位于原沁东收费站,接于省道坪曲线(S331)上,全长4.575 km,K2+892~K3+115段为填方路段,本项目设计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60 km/h,设计中填方路基处路基填筑高度8 m以内,边坡坡率采用1∶1.5,填筑高度8 m~20 m,边坡坡率采用1∶1.75,在运行过程中本段出现了路面开裂,路基沉陷及边坡滑动现象,路基沉陷最大深度达到了70 cm左右。

为评价该滑坡的稳定性,受建设单位委托,笔者所在单位对该段滑坡进行了详细阶段(一次性)的勘察工作。

1 工程概况

沁水中木亭互通连接线于2009年3月完成施工图设计,2010年10月竣工通车,本项目起点位于阳翼高速沁水中木亭互通出口处,终点位于原沁东收费站,接于省道坪曲线(S331)上,全长4.575 km,K2+892~K3+115段为填方路段,本项目设计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60 km/h,设计中填方路基处路基填筑高度8 m以内,边坡坡率采用1∶1.5,填筑高度8 m~20 m,边坡坡率采用1∶1.75,在运行过程中本段出现了路面开裂,路基沉陷及边坡滑动现象,路基沉陷最大深度达到了70 cm左右。

2 路基滑坡基本特征

2.1 路基滑坡地形地貌

滑坡在空间上形成圈椅状地形,滑坡后缘高程介于861.93 m~868.00 m之间,前缘高程介于839.51 m~856.11 m之间。滑坡平面形态簸箕状,滑坡周界明显,左右两侧边界为一小型黄土梁,主滑方向约57°(北偏东57°)左右,滑坡轴线与路基基本垂直,滑坡前缘以老沁陵公路为界,滑坡后缘以中木亭连接线路基填土与原土接触带为界,滑坡轴线长近65 m,滑体宽度约225 m,滑体坡度在路堤段为30°~35°,其余段坡度为10°~20°,滑体总体上为两侧高,中间低洼,滑体东侧发现2个泉眼,滑体北侧发现1个泉眼。路基位于滑坡后缘,地表高程介于861.09 m~869.82 m之间,呈北低南高的趋势,本段路基坡降约为4%。滑坡地形地貌特征见图1。

2.2 路基滑坡要素特征

2.2.1滑坡体

滑坡体勘探厚度为7.0 m~15.6 m,前部和后部薄,中部厚。路基的裂缝及路基东侧小路的裂缝表明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2.2.2滑坡后缘

2.2.3滑坡周界

滑坡周界几乎为填土与原土界限,左右两侧边界基本顺着路堤排水沟,前缘基本平坦,剪出口不明显。

2.2.4泉水

滑坡前缘分布两个泉眼,1号泉眼水深0.2 m左右,出水量约0.009 m3/s;2号泉眼水深0.2 m左右,出水量约0.004 m3/s。

2.2.5滑坡裂缝

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地表发现的滑坡裂缝主要分布在中木亭互通连接线上。另在老沁陵公路发现裂缝1组,G1组裂缝位于3号附近,主要发育有1条裂缝,宽8 cm~15 cm,裂缝走向319°左右,延伸长度约40 m,明显错落,最大落差为105 cm。在中木亭互通连接线路面共发现3组裂缝,G2组裂缝、G3组裂缝及G4组裂缝呈树枝状分布,部分裂缝贯通形成弓形,裂缝宽3 cm~7 cm,裂缝总体走向350°左右,延伸长度约78 m,错落竖直位移介于5 cm~10 cm,水平位移介于10 cm~20 cm。滑坡裂缝,见图2,图3。

2.2.6滑动面(带)

根据本次勘查结果,滑坡滑动面后缘位于路基填土内部,中前部与原始地面接触,滑带土均已经饱和,滑带土具有明显的挤压或揉皱层理,局部基岩表面可见轻微擦痕,滑带土厚度达到0.5 m~1.5 m。滑动面倾向东,滑面坡度介于5°~65°。对于该滑坡来说,滑动带的鉴别标志主要为含水量的变化、挤压或揉皱层理以及软化等。

2.2.7滑床

2.2.8滑舌

2.3 路基滑坡分类

按滑体组成物质分类,滑坡滑体由人工填土组成,属于人工填土滑坡。按滑体厚度来分类,滑坡滑体厚度3.0 m~13.5 m,属于中浅层滑坡。按运动形式分类,滑坡地貌呈上小下大,力学性质属于牵引式滑坡。按现今稳定程度分类,滑坡属于活动滑坡。按滑坡体积分类,估算滑坡体积约为1.3×104m3,属于小型滑坡。

3 路基病害成因机制分析

3.1 路基滑坡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中木亭互通连接线K2+892~K3+115段的路堤填方厚度5 m~20 m,路基位于滑坡的后缘,且公路东侧坡体高陡,具有很大的临空面,为填土带动其下坡积层沿基岩顶面产生变形提供了空间条件。

边坡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形成相对隔水层,基岩顶面倾向临空面,上覆碎石土和黄土透水性好,相对富水。使得岩土体在填方区与基岩顶面之间形成了含水层,当降水加剧后,岩土体达到饱和,形成贯通的滑带。

勘查区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影响,区内降水少而不均,降雨常以连阴雨和暴雨形式出现,大都集中在夏季,冬季有冻胀,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周而复始使得区内填方坡体松软。

近年来此区域超常降雨,强降雨导致边坡覆盖层饱水,极大的软化了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征,降低了滑带土的强度,加速了滑坡的蠕动变形。加之过路的大卡车动荷载引起蠕动变形,路面开裂以及滑坡后缘活动形成了下渗排水通道,加大了坡体土的自重,同时降低了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因此,滑坡再次发生蠕滑痕迹。

3.2 路堤填土自身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由于坡体的蠕动使路基不同程度变形,土体结构破坏,含水量增加,使得该层填土的强度降低,不同程度影响到路基的垂直变形,属于路基的软弱下卧层,对路基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4 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根据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现状填土滑坡在不考虑地震力影响时整体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稳定性系数Fs=0.97~0.98);现状填土滑坡在考虑地震力影响时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稳定性系数Fs=0.87~0.89);计算结果表明:地震因素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很大。

5 路基、滑坡防治工程措施建议

通过以上计算分析,沁水中木亭互通连接线K2+892~K3+115段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包括路基滑坡因素以及路堤填土(第①层素填土)强度不足因素,同时这两方面因素都是由地下水排水不畅引起的,所以排出地下水是本工程治理的核心问题。路基病害防治工程措施建议如下:

1)在现有路堤左侧排水沟地段,布置截水盲沟截住上游地下水;修复排水涵洞,以利于排出雨水。

2)采用抗滑桩对滑坡进行防护,采用黏土或灰土填塞路堤上的裂缝。

3)对路堤第①层素填土采取注浆加固措施,以提高路堤边坡自身的稳定性。

4)路基病害在治理期间,应埋设固定观测点,定期进行观测,加强变形动态监测。

5)路基病害治理施工时,建议采用信息化施工,及时反馈施工信息,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设计调整。

猜你喜欢
滑体后缘填方
强降雨条件下碎屑岩滑坡远程运动模拟分析
——以牛儿湾滑坡为例
不同压实度下黄土填方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研究
B737-NG飞机后缘襟缝翼卡阻问题分析
填方地基沉降变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除夕夜忆花屋塆
考虑颗粒破碎特性的机场高填方变形与稳定性分析
基于遥感数据的灾后滑坡信息快速提取方法
万梁高速某滑坡降雨入渗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露天矿反铲挖掘机处理滑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