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芬
摘要:当更年期遇上叛逆期,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问题成为叛逆期孩子教育的一个难题。这个阶段,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引导孩子安然渡过叛逆期。文章从“正确认识更年期与叛逆期…‘双管齐下,缓解更年期症状…‘多方结合,引导孩子安然渡过叛逆期”三个方面谈叛逆期孩子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叛逆期;教育问题;教育方法
一、正确认识更年期与叛逆期
所谓更年期,是指南中年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个特定时期,它是以体内激素水平、生化环境、心珥状态变化南盛至衰为基础的过渡期。在这一时期内,多数女性会出现面部、头部发热以及多汗、烦躁、失眠、头痛、手脚麻木、忙冷、心神不宁、心悸等症状。所谓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能过渡期(一般是12至15岁左右),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已的“非凡”,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叛逆心理才会产生,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二、双管齐下,缓解更年期症状
我们首先得接受人会逐渐老去,这是一个不叫‘逆的自然现象,只要心态年轻,何必在意容颜的衰老及年纪的大小。放眼当今世界,很多名人都是四五十岁才开始第二次创业,这个时期,少了少年时的轻狂、中年时的危机,或多或少有了物质生活的保障,经历过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对一切自然也就云淡风轻了。其次,生命在丁运动。身体好,心情自然会变好,也就不那么容易发脾气了。笔者原来颈椎痛、腰椎痛、头痛等,吃药、打针、理疗,钱用去不少,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脾气越来越不好。后来,笔者早上起床后慢跑半小时至一小时,有空练练瑜伽等。现在,笔者感受到了运动的好处,每天坚持运动,运动完后精神充沛,更年期综合征都消失了。
三、多方结合,引导孩子安然渡过叛逆期
(一)放宽心态,为孩子的成长欢欣
遇到孩子叛逆、不听话、不配合、顶嘴,甚至与家长对着干时,很多家长无法接受,认为孩子叛逆是对自己威严的挑战,常常因此而暴跳如雷,企图通过高压手段,让孩子变得如从前般乖巧听话。殊不知,结果却适得其反,家里天天都“硝烟弥漫”,孩子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笔者与儿子当初就是这样过来的。后来,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有关孩子叛逆期方面的书籍,认识到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认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是他们成长的表现。
(二)放下架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
叛逆意味着孩子长大了,若家长与孩子相处时,仍时时以长者自居的姿态与孩子交流,是永远不可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角色,应该从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慢慢转变成陪伴孩子成长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着以孩子为丰,父母处于非丰导地位;就意味着一种无言的支持和认同;意味着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也就是说,父母只有放下架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1.认真倾听孩子讲话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表现出热情、有兴趣的神情;父母应当高高兴兴地与孩子交谈,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正确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讲话的时候,父母不要打断孩子、不要指责孩子,并能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所说的话,使孩子觉得自己是被理解、被重视和被接纳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
2.要創造机会经常和孩子交流
与孩子沟通需要有恰当的机会。叛逆期孩子不喜欢预约的谈话。家长想谈的时候,孩子可能没有兴趣;只有孩子想谈的时候,沟通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孩子的爸爸由于工作忙,鲜少有时问陪伴他,因此,孩子与爸爸说不上半句话。后来,他常抽空陪孩子,甚至陪孩子去看夜场电影。以前,他常羡慕笔者能与孩子无话不谈。现在变成笔者羡慕他了。
对孩子言行的反应过于激烈往往导致争吵,使交谈无法继续。为了使交谈保持友好的气氛,父母绝不能带着焦虑的情绪与孩子交谈;同时,为了体现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问题时,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语气进行。
(三)抓大放小,求同存异,逐渐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孩子之所以叛逆,说明孩子已经逐步走向成熟。这时,家长要学会逐渐放手,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不要事无巨绌替孩子作决定。孩子长大了,父母应学会逐步放手,抓大放小,求同存异。当两人的想法不同,甚至对抗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切勿摆出一副大人的架子,能达成一致最好,达不成的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解决。教育孩子,要少要求,多建议。总是教训孩子,效果不一定好,而应该激发孩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反省自己,这样才能进步。
犹记得孩子读小学时,各科成绩都不错。可初一下半学期,孩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孩子的爸爸说:“孩子读初中了,应该放手让孩子独立了,以后孩子的教育就交给我吧。”于是,从初一第一天起,笔者就不再过问孩子的大小事,没想到孩子爸爸是放羊式的教育。当笔者惊觉时,孩子不但已无心向学,还谎话连篇,甚至于偷偷从笔者的钱包里拿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笔者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盯住孩子:在儿子的房间增设一张床,规定孩子上床睡觉的时间,孩子睡熟后才敢睡,没收手机,接送上下学,一天一个电话过问在校情况,笔者以为这样能让孩子快速地重回正轨。可结果孩子先是天天与笔者争吵,后来发展到沉默应对。为了改善与孩子的关系,笔者逐步作了妥协。先留出私人空间给孩子,前提是他要按时作息;后是不再频繁打电话,前提是得慢慢进步……到后来,笔者不再对他提要求,而是在饭桌上有意无意地提点建议……现在,孩子已上初三,一切都重回正轨。平时说得最多的是:我要努力提高体育成绩、我要努力提高英语成绩、我要考上高州中学(重点高中)……人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决定性因素还看这个人能否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后,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
(四)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奋斗目标
如果父母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那么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孩子也只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在人生的大海里迷失方向。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心灵的朋友,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人生的价值。都说每个人都有叛逆期,可笔者细想自己的成长历程,似乎没有与父母争吵或作对的时候,那是为什么呢?经过细细分析,笔者终于明白:那是笔者从小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跳农门(脱离农村户口,成为城里人)。笔者父母是农民,笔者小小年纪就要跟着大人干各种农活,那种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让笔者萌生了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念头。因此,不需要父母费半分唇舌,笔者会自觉地学习。穷人的孩子之所以懂事,是因为经历过生活的磨难,萌生了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的念头。
(五)改变“急”和“怕“的心理,静待花开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父母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因而有的花开在春天,也有的花在别季开放。当有花在春天开放时,不要急,也许有的花是在夏天开放。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尊中孩子作为个体的特性。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样子。我们只需施肥浇水,偶尔清除一下杂草,帮助他学会抗击风雨的本领。
(六)家校结合,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要使孩子安然渡过叛逆期,家长一定要与学校,与教师密切配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