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治疗属于艺术疗法的一种,其鼓舞、引导目标对象经由绘画、雕塑等美术活动以表述无法言喻的情感,且密切萦绕创作过程、作品和治疗师有效互动,从而实现协调、整合目标对象身心的治疗目的。现阶段,该治疗方式位于欧美等国已被大面积适用到特殊儿童的心理教育当中,对我国特殊儿童的心理教育具备极强的参考意义。此次研究先对美术治疗进行了阐述,而后对其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特殊儿童心理教育中美术治疗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特殊儿童 心理教育 美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211-02
前言
具体而言,美术治疗这一艺术疗法主要是精神分析学者南伯格在20世纪中期所创设,其将绘画、手工创作等当作枢纽,对目标对象释放压抑的情绪、表述无法言喻的情感忧愁予以帮助,且经由对目标对象动手、交际能力的培育,以实现整合其身心的目的。位于特殊教育课程里面应用美术治疗功能,不但能够对特殊儿童的审美、创作能力予以提升,也能对其眼、手、脑等彼此协调的能力加以锻炼,为其具备较强自信心提供帮助,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但因该治疗方式位于我国属于新型艺术疗法,故依旧具有较多不足需要改进。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特殊儿童心理教育中美术治疗的应用进行了探索、讨论,以促进此治疗手段位于我国特殊儿童心理教育中获取更好效果。
一、美术治疗概述
美术治疗在20世纪中期出现,通过精神分析学者南伯格提出,其具体借助绘画、雕塑等美术方式对目标对象释放压力、控制行为等予以帮助,从而让其身心整合。该治疗手段可视为专业性服务,与谈话法心理治疗及美术教育具备较大差异,具体如下:
首先,美术治疗和谈话法的心理治疗不能混为一谈。就谈话法的心理治疗而言,目标对象具体经由口语表述情感,经由和治疗师、伙伴的互动促使个人得以成长。而美术治疗中,目标对象具体经由美术并非口语方式表述情感,且密切萦绕创作过程、作品等和治疗师互动交流,且能够通过长久留存、可解除的美术作品对治疗过程予以记录。
其次,美术治疗并不等于美术教育。尽管美术治疗、美术教育两者均与美术媒介、创造活动等关联,且前者囊括相应教育因素,后者囊括相应治疗因素,但实际上美术教育主要将学习当作评价标准与最终目标,通过教学原理架构其教学,而美术治疗具体以心理健康为治疗凭据、目的,经由心理治疗实施治疗活动。另外,美术治疗里面的创作将治疗关系的构建为基础,较之美术教育来看,其所关注的重点即创作过程,并非最后形成的作品与相应美学价值。
二、美术治疗实施过程
就美术治疗的实施而言,通常具备诊断、治疗与结束三大成分。
诊断具体表示治疗师经由结构性或者非结构性诊断方式,与儿童家长或者老师对儿童的描述有效衔接,明确儿童心理发展特性与潜存的不足,以对儿童可否应用美术治疗与详细的治療方案、计划目标等加以分析。该环节属于实施美术治疗的先行条件与必备基础。
治疗环节属于美术治疗的关键部分,此实施过程具体萦绕美术创造过程和作品予以治疗。最初治疗时通常经由热身方式抹消儿童具有的防御心理,引发其绘画兴趣,在其防御心理弱化期间,选择多元化治疗手段为儿童表述内心情感予以帮助。作品完成后,治疗师和儿童针对作品有效交流,治疗师能进一步知晓儿童内心情感,且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心理支持和治疗。
治疗结束阶段表示美术治疗对儿童心理、行为构成较大影响,问题被改进之后,经由1至2次的总结、归纳,进一步强化治疗效果。具体能选择回顾各环节作品的形式与绘画等表述内心情感。
就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实施美术治疗的过程当中,由于儿童个体特征具备较大差异,缺陷情况不一,故而需依照儿童具体状况予以设计,且通过反馈结果有效调整。
三、特殊儿童心理教育中美术治疗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安全的环境,给予适宜的材料
美术治疗室需享有实用、舒适、安全等特性,不但要整洁明亮,也需促使特殊儿童具备独立空间予以创作,具备充裕的空间放置各项材料与美术作品,且配备桌椅等为小组合作、讨论提供空间。并且,某些时候美术治疗会位于学校教室、医院病房等场所实施,这一期间给儿童给予适宜的材料、构建安全环境极为重要。
就材料而言,其属于实施美术治疗的物质载体。在特殊儿童心理教育中应用美术治疗所需材料极为多元,不但囊括积木、沙袋等游戏材料,还囊括纸、笔、画架等美术用具。切实选择材料期间,需依照儿童生理、心理特性,如目标对象是脑损伤严重或者治理不高的儿童,为其准备的材料需是简单、易掌握的铅笔等干性材料,不应选择难以掌握的非水彩等流质性材料;如果目标对象为自我分裂边缘型儿童,那么便可选择黏土材料,其不但能为此类儿童安全退化提供帮助,且此类材料具有的可触碰性和黏性具有的质感可促使儿童自我整合。另外,画纸尺寸、颜色均会对儿童创作构成干扰,如尺寸太大的画纸会加大儿童创作量,不能适用于狂躁症等类型的儿童;黑纸可适用于学习障碍类儿童,能大幅提升其表述图形与细节的能力。
(二)无条件支持、接纳,构建产生彼此信任的治疗关系
治疗关系对美术治疗在特殊儿童心理教育的应用效果具备重要影响。因被自身经验与文化干扰,儿童通常将治疗师视为权威人物,未将其视为自身表述且分享情感的伙伴,故会具有害怕与紧张感。故而,治疗师需具备较强的个人、专业素养,从而和儿童友好互动,于互动中促使儿童具有安全感。譬如,和儿童首次见面时,治疗师可带领儿童参观治疗室,对其间的游戏、美术材料予以探究,了解其对治疗室的感受,明确其治疗需求,经由促使儿童自行表述相应需求,让其获得被他人尊重的感觉。
后续治疗阶段,需构建自由、舒适的创作环境,促使儿童充裕的时间创作、并无条件认可儿童选取的美术材料,对儿童创作所得的作品妥当保存,认可作品具有的内容与情感,从而促使儿童具备较强的安全感与信任感。同时,伴同儿童逐步明确治疗师的无条件支持与接纳之后,其对治疗与成人具有的防御心理便会开始弱化,直到经由美术创作表述自身无法言喻的情感。
(三)经由游戏引导美术创作活动
通常,较多进入治疗室的儿童会被游戏、艺术材料吸引,但也有部分受困扰、障碍程度严重的儿童则对其没有兴致。如智障儿童因其退缩性,会导致他们害怕此类材料,孤独症儿童因其固着于某一固定对象,故面临其他事物期间漠不关心。故而,对此类儿童实施美术治疗时可选择以下方式:先鼓舞此类特殊儿童体验自身感兴趣的材料,而后对其绘画、雕塑予以引导,譬如鼓舞儿童先对自来水进行观察、游戏,而后让其对有颜色的水进行观察、绘画。在这一过程中,治疗师适时应用“看看你在纸上留下的记号”等引导语,让儿童明确自身运动形成的效果,不管其能否有效理解此类引导语,治疗师均应借助语调面对儿童表述自身对其探究活动的重视,从而促使儿童具有被人尊重的心理。
结束语
概括而言,美术治疗具备较强趣味、艺术性,可促使特殊儿童内心情绪得以释放,经由治疗师的帮助,对其心理、行为予以纠正。此次研究对特殊儿童心理教育中美术治疗的应用进行了研讨,望以此为特殊儿童的心理教育提供相应借鉴。
参考文献:
[1]邵雪原.美术治疗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优势与价值体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02):17-19+31.
[2]王海凤,郑刚.陈鹤琴的特殊儿童教育思想论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6(01):112-117.
作者简介:
李珊(1989年4月-),女,汉族,河南济源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