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艳英 陈若楠
摘 要:各个民族的审美直接体现在民族语言上,了解各个民族的审美方式,对翻译本地化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在美学视角下,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研究令译文更加符合读者审美习惯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审美;英汉对比;翻译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8 年度课题《“双一流”背景下陕西高校学术英语教学语料开发研究》(项目编号:SGH18H166)
中国外语测评项目,海外油气项目并购国际人才特点与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GWYCPJJ2018137B)
语言是各个民族审美最直接的体现,语言的构成离不开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英汉对比并讨论翻译方法。
1 语音
英语辅音位置灵活,发音中常出现爆破音,且英语元音发音位置较为靠后,在发音时共鸣腔远大于汉语,因此在发英音时要比发汉音更加费力,汉语没有爆破音,大部分的字都以元音结尾,具有听觉美感的汉语,通常会把收尾的元音发得非常饱满,有一种延伸感。
因此,在英汉互译时,选词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表达原文的意思,还要考虑到句子的形式以及发音。这在文学翻译中尤为常见。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最能够体现语音美感的文体就是诗歌。在诗歌翻译中,要想让译文更加符合读者的审美,就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应采用意译的方法,便于读者充分理解。
2 词汇
词汇不仅具有指称意义,还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英美人在语言上追求精确,故英语中有大量冠词和介词,且英语的词汇具备数,时态,语气,格的变化,这充分体现了英语国家人民对精确美的追求;中国人在语言上追求含蓄。故汉语中有许多量词,这与中国人的隐喻思维有关,体现汉语的含蓄美。
通过对方向的表达,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中西文化差异。汉语中有“斜后方、左前方”等表达,而英语中就要精确到“几点钟方向”。中国人喜欢使用约数,以含糊为美;而西方人喜欢研究确数,以精确为美。
2.1 模糊译法
在英译汉时,我们可以采取模糊译法,使译文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可以用“其、此”来代替第三人称单数。用“这”来代替定语从句中的“which”
如:Behaviorists suggest that the child who is raised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re are many stimuli which develop his or her capacity for appropriate response will experience greate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译文: 行为主义者认为,一个孩子如果生长在有很多刺激的环境里,而这些刺激促进了其适当反应能力的发展,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有更大的知识发展。此外,译者还在译文中加入了“如果……那么”、“而”等词汇,使译文的逻辑性更加连贯。反之,在汉译英时,我们要多注重细节之处,多使用冠词、代词、连词等。
2.2 介词的翻译
汉语本无介词,现有介词多为古汉语动词虚化而来,因此很多介词可以直接当动词使用,体现了汉语的至简之处。英译汉时,介词可以翻译为动词,或方位词;汉译英时,把汉语中的动词译为介词,会更加符合西方人的审美。
如:He went to Beijing by plane.
译文:他坐飞机去北京。
3 语法
语法是驾驭句法层面信息排列方式的重要因素,简单而内含丰富的语法才是美的,才能以最简单的形式承载最丰富的语义内容。不同民族的语言有着既似曾相似又迥然不同的规则,反映出民族间思维方式的差异性,也体现出不同民族的审美心理,这就是语法的审美选择。
3.1 关联词的翻译
汉语句子具有对称美。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是前呼后应,在中国人看来,“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才是美的。所以在汉语中,关联词要成双出现;在英语中,关联词要单个出现。
3.2 谓语动词的过渡
英语句子是树状结构。英语多为主谓结构,根据语法规则展开,呈现树状;而汉语的句子具有竹状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相对独立,语法形式简单,不拘泥于规则。因为英语是树状结构,一个句子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而汉语一个句子中可以出现多个动词,因此翻译时应注意谓语动词的过渡。英译汉时,用强势动词代替弱势动词;汉译英时,用弱势动词代替强势动词。
如:Television, it is often said, keeps(弱势动词,不译) one informed about about current events,allowing(弱势动词,不译) one to follow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science and politics, and offers an endless series of programs which are both instructive and entertaining.
译文:人们常说,通过电视可以了解当前的时事,可以掌握科学和政治的最新发展,电视还播出了层出不穷的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娱乐性的節目。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中文善用短句,英文善用长句。中文是意合语言,句子之间的连词较少;英文是形合语言,句子之间的连词较多。因此,在英译汉时,我们应先把长句断成短句,然后再翻译,翻译时要尽量符合中文的句式。最后脱离原文,只读译文并进行修改,令句子更加流畅并具有美感。在汉译英时,则应先分析中文,寻找句子中的主谓以及连词,判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进行翻译。
4 语篇
语篇是作者在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上的审美选择的结果,与民族审美的选择相关,语篇的美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有体现。语篇的美在微观体现为语音、词汇、句子;在宏观上体现为总体布局与结构。前面我们已经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了英汉对比,下面我们从总体布局来看英汉语言的对比。
语篇在宏观上要符合三项原则,即清楚原则,简明经济原则,表达原则。一个完整的语篇必须要有逻辑支撑,语篇内部的承接转合需要讲求逻辑。汉语语篇多为螺旋型结构,其语篇推进具备一定的反复性,英语语篇呈现直线型的逻辑特征。这就体现了西方人和中国人的逻辑思维存在差异。英语的句式多为:主语+主要成分+修饰成分 或 修饰成分+主语+主要成分。而中文的句式多为:主语+修饰语+主要成分。英语语篇信息的安排常常为由近至远,而汉语语篇的信息铺陈常为由远至近。所以,在英译汉时,我们应从后往前翻,先翻后面的内容,再翻前面的内容。
如:中国(主语)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修饰语)高度重视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主要成分)。
译文:As a major developing country(修饰成分),China (主语)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主要成分)
5 总结
中西方语言的差异实际上来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柰达曾经说过,语言的背后就是文化。据统计,英语和汉语中只有38%的词是对应的,那么剩下的这些词,我们就要用意译的方法来翻译,但是意译不等于胡译和乱译,而是要根据句子本身的含义选择恰当的意思来表达。直译与意译在形式上存在不同,但是两者并不矛盾,因为两者都是为了把原文的思想内容和风格忠实的表达出来,两者相辅相成,殊途同归。但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本文认为应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译文应当符合接收者的审美习惯和审美选择。
参考文献
[1]庄译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3.
[2]钱冠连,美学语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3]武峰.12天突破英汉翻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4]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中华书局有限公司,2014.7.
作者简介
于艳英(1963-),女,汉族,山东菏澤市人,教授,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
陈若楠(1994-),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