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2019-03-18 09:54郑芳华
考试周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

摘 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具有独特、复杂的心理特点。因此,辅导员需要共同努力探索适合于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更好地助力艺术类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辅导员是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差异性。“90后”辅导员、“00后”学生,这两个群体遇到一起,同为独生子女,鲜明的个性,不同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碰撞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

一、 艺术类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

(一) 在思想上,政治理论修养有所欠缺

在艺术类院校中,大多数艺术学生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从小就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为了画出最完美的作品,他们常常在画室待上10余个小时而不知疲倦,反复地练习和修改,手里的画笔和展开的画纸就是他们的一方乐土。正是这样的经历,他们自我意识强而政治意识不足,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对专业学习热情高涨,对文化课学习则缺乏动力。

(二) 在情感上,重视个性,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专业上的特殊性,强调个性化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与普通的大学生相比更具个性。又由于他们对流行时尚敏感度高,喜好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张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品位,这就使得他们的思维方式一般以自我为中心。同时他们家庭经济较好,“00后”成长在“6+1”的家庭环境中,很多事情都由父母包办,进入大学后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则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经不起打击,情绪上反复不定,容易产生冲动、逃避、自制力下降等心理状况。

(三) 在行为上,行为过激甚至出格

由于艺术的学习需要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强烈的表现能力,所以艺术类学生看待问题普遍过于主观,趋于简单直接。在学习和生活中,过于依赖自己的感性判断,对事物缺少理性的认知,这就会造成学生偏激的思想,导致学生冲动、敏感等心理的产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弱。尤其在遇到失恋、比赛失利等情况时,更是有极个别的学生有过激的行为,甚至有自残的倾向。

二、 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辅导员与艺术类学生心理状态存在差异

由于工作在艺术类高校的辅导员并不都是艺术专业出身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较难完全掌握艺术生和普通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差异性。同时由于在专业上缺少共同语言,对艺术生的思维特性、行为特点、学习习惯缺乏了解,导致辅导员单纯地进行理论灌输,和自己所带学生之间难以产生共鸣,学生缺少信任和依赖,如果仅仅将对普通大学生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运用到艺术类学生身上,会毫无效果甚至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 辅导员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方法

辅导员并非都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且同时承担多项工作,仅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缺乏对心理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导致其对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咨询时方法单一,常常以说服为主,同时心理咨询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具体的问题亟待解决。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存在偏差,心理咨询过程的互动性和灵活性不强。这些都会使心理咨询没有良好的效果,还会降低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

(三) 辅导员老师心理健康教育角色定位不准确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但是对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等事物的管理占据了辅导员大部分的时间,这就使得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及作用被忽视,存在辅导员错位、缺位的现象。更有辅导员遇到学生有心理问题时,解决问题只是就事論事或者直接转介至心理治疗部门一推了事,忘记辅导员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三、 艺术类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 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融入学生群体

首先由于艺术类学生与其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所以辅导员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与专业课老师沟通,特别是那些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的老师,这会使对学生的疏导和引导工作事倍功半。其次要了解艺术生的思维特性、行为特点和学习习惯,融入学生群体,与学生“打成一片”,找到适合于艺术类学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且正视心理健康状况。

(二) 灵活运用心理咨询方法开展心理辅导,增强学生心理体验

第一,艺术类学生具备优秀的组织策划、协调、表演的能力,要发挥学生活动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制作关于心理健康的海报和视频,入学初进行心理测试,定期推送心理学知识和组织团训。第二,学校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时,设计内容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制定适合于本校本专业学生的课程,通过案例、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 正确定位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

辅导员应当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掌控者。学生入学之初会进行较为准确且专业的心理测试,测试结果清晰介绍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此建立心理档案可以及时、有效地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建立预警机制,提升健康教育水平。辅导员应当是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大多艺术类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不了解,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有限的时间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四、 结束语

艺术类的学生具有独特、复杂的心理特点,特别是“90后”“00后”的特殊阶段,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面临着多重困难,但我们仍然需要共同努力探索适合于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更好地助力艺术类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利梅.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分析[J].科教导刊,2017.

[2]李阳.艺术类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广西教育,2014(18):58-59.

作者简介:

郑芳华,辽宁省大连市,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