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进入到南亚市场,对南亚国家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资企业需要大量的中高级的多元化的技能工人,而南亚职业教育主要以培训机构为主,培训以短期初级技能培训为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研究表明,南亚职业学生重成绩和实践能力,缺乏工作经验,对学校所获得实践技能不满意;南亚中资企业亟需技能工人,不满学生专业不扎实,企业最信任岗前培训;南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形式单一,院校期望与企业建立时时合作关系。
关键词:南亚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天津职业教育走出去有效路径研究——以对南亚国家职业教育援助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Ⅶ4079)。
1 南亚国家职业教育现状
课题组研究的南亚国家,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阿富汗、马尔代夫,不包含不丹。课题组通过调研寻找到各个国家职业教育及产教融合的共性,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1.1 中资企业角度的职业能力需求状况
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出国门,这需要有与这些企业以及生产技术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作为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培养本土职业人才以满足中资企业日益增加的职业技能人才数量和职业技能质量的要求。中资企业对于南亚职业能力的需求由初级的劳动力工人,到初级的技术能力,发展到中高级的技能;从单一的专业能力,向多元化的职业能力转变。随着中资企业投资力度的加大,势必对南亚本土职业能力的需求在质量、多元化、体系化、人才数量化上提出更高的需求。
1.2 南亚职业能力供给状况
通过调研发现,南亚职业教育机构绝大多为培训机构,只提供短期简单技能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有限,培养职业学生数量较少,技能水平受师资和设备影响,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入职后仍需要深度培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数量少,专业不健全,每年能够供给市场职业人才较少。加之南亚重视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而弱化技能理论知识教育,使得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知识体系不健全,难以在技能上自我升级。南亚职业机构专业设置不全,即使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往往没有能力开设,体现出南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陈旧,师资能力欠缺。当前南亚职业能力体現出的特点是:职业能力质量差,能力单一化,技能陈旧化,职业教育不成体系,脱离企业需求。
1.3 南亚产教融合状况
通过调研发现,南亚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差异较大,如印度产教融合在软件行业融合深度很高,其他产业产教融合程度非常低,呈现两极化特点。投资企业专注于低附加值的产业,除软件等个别行业,其他的产业的技能工人水平要求较低,因此企业更愿意与具有优势的行业开展产教融合。而如巴基斯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程度很低,受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投资企业较少,并且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不高,因此,大部分企业对产融合的迫切性不高。
而南亚多国职业教育院校的产教融合意愿非常高,希望与相关企业开展深度的合作,但是企业普遍的反馈来看,热情不高。主要问题集中在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不强烈,企业需要的技能水平不高,通过培训的方式即可解决技能的需求。同时,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较死板,设备较陈旧,知识更新慢,都是企业不愿意与职业院校开展深入合作的原因。另外,很多南亚职业院校资金不足,主要的资金来源为社会投资和少量的拨款,导致很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目的不纯,以合作的形式要求企业采购、捐赠设备等,这也导致很多企业担心与院校过于深度的合作投入人力物力过大,得不偿失。
随着中资企业在南亚的投资加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将引入南亚多国,对技能的要求不能再限于低技能的劳动密集型,而转为技能密集型产业,对工人的技能要求必将加大。企业对校企产教融合的需求将变得更迫切。
2 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影响因素状况
2.1 南亚职业学生重成绩和实践能力,缺乏工作经验,对学校所获得实践技能不满意
南亚学生重视学习成绩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及沟通能力,不重视技能证书和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希望通过成绩体现其个人能力而不是技能证书,学生重视技能操作而轻视理论学习,希望能够快速获得就业技能,而对技能与知识的一体化认知不清,不能构成其今后技能升级的知识体系。
南亚学生认为影响其就业的因素是缺乏竞争力的工作经验、学校不重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企业对能力的要求较高。这表现出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对学校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不满意,以致其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说明,学生期望在校期间更多的获得实习实践的机会,期望能够学到企业需要的技能。表明,产教融合的职业办学思路是正确的方向。
2.2 南亚中资企业亟需技能工人,不满学生专业不扎实,企业最信任岗前培训
南亚中资企业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对招聘者工作效率、专业知识理论、沟通能力等要求都不高。这表明中资企业对南亚职业教育不看好,认为学生只要能培养出能从事基本工作的学生即可,其实这也是中资企业降低从业标准的无奈之举,也是南亚职业人才匮乏的表现。
技能知识不扎实是企业认为最大的问题,知识陈旧次之,最后是知识面狭窄。所以当前解决南亚职业教育首先应该从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出发,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方法,才能够学以致用,知其所以然,以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企业最信任的职业人才培养方式是企业开展的岗前培训,这样说明,企业对南亚职业教育现状的无奈之举。企业自己开展培训虽然能够培养成完全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但这种培训需要企业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职业院校和商业培训机构较少的受到硬性规定是束缚,虽不能与企业自己开展岗前培训相比较,但能够较快的调整课程设置和培训大纲,来迎合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适合企业的人才培训方式应是企业针对其本身在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间做权衡,试图努力改善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沟通渠道,打通合作路径也是一件权衡动力砝码。
2.3 南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形式单一,院校期望与企业建立时时合作关系
南亚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的合作主要是短期技术培训,产教融合的形式较为单一,深度的产教融合仍属于摸索阶段,这一状况表明,校企双方没有找到合作的契合点,尤其企业与校方的合作还主要限制在人力资源的快速产出阶段,企业未能够参与校方的教学建设过程中。
南亚职业院校最希望与企业建立时时合作关系,希望企业能够更多的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并且希望能够在校董事会中设立一些相关企业总裁为董事会成员,提升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郑庆芳.泰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J].市场观察, 2015,(z2)
[2]王小梅,范笑仙,丁晓昌,周光礼,韩梦洁.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前景——访问巴基斯坦的调查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7(9)
[3]王继元.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产教融合研究的元分析[J].职教论坛,2017(3)
[4]唐山高职教育赴柬印新三国参访团.柬埔寨、新加坡、印度三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7,15(3)
[5]蒙菊花.印度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2017(5)
作者简介
张金泽(1982-),男,天津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