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月娥 宾映初 唐广良 彭卉 李扬
摘 要:目的:探索护理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及国际护士培养模式。方法:调查分析赴德国就业的中国护生执业情况,总结德国护生在中国临床见习的管理模式,总结德语方向护理人才的对口培养模式。结果:赴德国就业的中国护生与在中国临床见习的德国护生满意度高。结论:中德护理人才交流的探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护理领域的人才交流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一带一路;职业教育;涉外护理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1],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德护理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政策,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开始在护理专业学生中组建德语兴趣班,2016年与具有对外劳务合作资质(经湖南省商务厅批准LW530020110001)的“长沙明照实业有限公司”开展中德护士联合培训合作项目,成建制招收护理专业德语方向班。同时每年接收位于阿斯克里皮奥斯医院集团帕泽瓦尔克护理学校的护生,让其来我院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暑期临床见习,本课题组成员依托合作项目,对护理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国际护士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调查分析赴德国深造及就业的中国护生
本校的合作办学公司自2014年7月,已经成功向德国输送中国护士208名,分别在德国法兰克福、杜伊斯堡、柏林、埃尔福特、纽伦堡、德累斯顿、汉堡、多特蒙德等城市学习和工作。笔者收集了赴德深造、就业护生相关资料,深入细致了解了护生在德国的生活、心理、学习、工作及雇主反应等情况,以期给国内德语方向护生选择未来职业道路和方向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生活方面
中国护士反映,德国的日常生活方式为自主烹饪或与同伴合伙解决饮食问题,住宿条件好,建议有意愿来德国发展的学弟学妹:在国内能注重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以更快地适应旅居德国的新生活。
(二)心理方面
调查结果:半年适应时期的占78.5%,三个月以内适应时期的为21.5%。促进心理适应的主要方面是:个体心理素质好,内心坚定;具有继续深造的强烈意愿;具有赴德国工作的真实意愿;发自内心喜欢护士职业;能真正区分清楚短期游学体验与中长期工作、定居的自我目标等。万事开头难,越过半年适应时期这个坎,心路历程就趋于平顺。
(三)学习方面
(1)德国护理学习。德国护理实行双元制教育,即护理专业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德国护理双元制教育分为三个方向:老年护理专业、医院护理专业和儿童护理专业。学制分别有一年和三年,一年毕业的称作护理助手,三年毕业的称作护理专业人员。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的工作方向在养老院,医院护理专业的工作方向在医院,儿童护理专业方向为医院患儿。中国护生多倾向于选择老年护理专业,是基于德国每个养老院都有护理人员不足的客观现实,另外老年人的需求不是“速度和激情”,而是“耐心”,而这对德语语言尚不娴熟的中国护生来说,更容易适应。
(2)德国的护士资格证考试。德语B2水平即可以申请德国的护士资格证考试,考试内容只有德语口语和护理操作,德国每个州组织考试,每两个月一次,考试次数多,所以在德国半年内考证通过率高。学员有两次补考机会,208名中国护士在德国的护士资格证考试一次性通过率是80.29%(167人),启动第一次补考通过率100%(41人)。
(四)工作方面
调查结果反馈:德国护士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好。因为德国护理实行双元制教育,如果适应了护理学习,就适应了护理工作。三年的学习期间税前工资为1000欧元左右,税后工资为800欧元左右,每月工资足够日常使用。三年学习毕业之后,护理人员(指具有三年老年护理双元制教育经历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已在国内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税前工资可达2500欧至3000欧,关于工资,每个城市大同小异。
(五)雇主反映
随机访谈的德国雇主普遍反映中国护生:中国护生工作技能优秀,工作态度好,与病人、病人家属和同事相处良好,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上进。但希望中国护生德语学得更好。
(六)对国内学妹学弟的一些建议
(1)语言关。学好国内护理知识、技能的同时学好德语,语言关是来德国需要通过的第一大难关,流利的德语沟通是立足德国的重要技巧。
(2)在国内,务必要构建良好的护理专业知识,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否则通过阅读德文专业书籍来恶补专业知识短板,将增加快速适应的难度。
(3)初到德国,尽快学好语言的同时,尽可能多学习、多了解德国的文化和生活礼仪。
二、探索德国护生在中国临床见习的管理模式
为了推进“中德国际护士交流项目”的深入落实,合作办学以来,我院附属医院于2016、2017年暑假接收了德国护理学校的4名护生(每年两名),4名护生来我院附属医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临床见习。学院、合作机构与附属医院对见习工作制定了科学合理、周密详实的安排,分别以中文、英文双语版发给带教老师、助教学生、德籍护生(德籍护生英语很好)、护理部、合作机构、德方学校等。
(一)带教安排
成立德籍护生护理带教小组,选拔带教老师和助教护生。
医院护理部本着从多角度和高层次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施展舞台以及学习机会的宗旨,精心策划每年一度的德籍带教老师英语面试会,对带教老师进行选拔考试,这非常利于护理事业与国际进一步接轨,培养出更多涉外和综合能力强的護理人才,促进医院英语学习氛围的持续高涨。
(二)学习形式
德籍护生在附属医院的学习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交流沟通、现场观摩、参观讲解、业务学习公开课、资料展示、总结及征求意见、中德护理交流座谈会、外院参观等。
(三)学习内容
从学习日期、时间、科室、内容、形式、地点、负责人及助教、陪译人员等着手,本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细致策划,制定了周密而详尽的德籍交流生的全程见习安排。
在中德护理交流座谈会中,德籍学员印象深刻的见习内容是附属医院重点学科新病人入院处置,各类评估,多媒体健康宣教,无栓病房和无痛病房的管理体系,3D展示的数字骨科先进技术,与病房患者作个案交流,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科室质量安全管理,科室培训工作,重点科室现场介绍的手术后病人的观察要点,为当日手术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理念介绍及良好的实施效果,急诊病人的分诊分级分区和接诊流程,现场跟踪的一个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现场跟踪的一次救护车出诊,心肺复苏2人配合的操作演示,特殊缝线的相关知识业务学习,根据学员意愿全程观看一台手术及术前健康教育和护士长调查工作,ICU优护创新项目——非语言沟通的实施,ICU的品管圈——同心圈,护理人员APN排班模式及工作流程,妇产科优质护理创新项目介绍(妇科的与爱同行、产科的产后关爱三重奏)等。
(四)日常管理
学校选拔英语、德语成绩优异的护生担任助教,为德籍护生适应日常生活提供协助。这可让助教护生了解德国的地理、文化、气候、医院概况、护士职业发展等,快速提升外语口语水平和沟通能力。
(五)中德护理交流座谈会
为进一步了解中德文化、中德护理之间的差异,也为了促进两国友谊,更好地推进“中德国际护理交流活动”,附属医院、学院、合作机构共同举办“中德护理交流座谈会”,大家就中德护理教育的差异、护理信仰、职业规划、护理内容、健康宣教、家庭护理、专业护理、外出交流学习程序等内容展开亲切的交流,与会人员发言精彩纷呈,现场气氛高潮迭起。德国交流生准备了PPT ,讓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了德国的护理教育及模式,如呼吸内科的需求转盘、老干科的胰岛素娃娃等特色护理产品给了她们很大的触动及启发。
三、针对性培养
依托“一带一路”卫生交流相关政策,学院于2016年成建制招收护理专业德语方向班,入校的外语课程为大学德语。2017年已有两名德语兴趣班毕业护生在德国柏林就业,2016年两名在校护生赴德国Asklepios医院交流学习。
(一)聘请德籍客座教授
学院聘请柏林洪堡大学客座教授、德中护理协会主席、柏林优毕德-国际护理人才、中国及东欧区招募有限公司总裁Astrid Vonhoff女士为我院客座教授,每年邀请来学院为德语方向的每届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如分别从德国概况、政治、宗教、工作、政府机关流程、饮食、居住、儿童、休闲、交通、在德国的恰当举止、郊游胜地、旅游、花销等方面详细地介绍“在德国的生活”,这让护生对德国的饮食起居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以“老年病学的意义及其护理——中德情况对比”为题,从老年病学定义、德国的老年病学、中国的老年病学、中德老年病学峰会等方面进行专业讲座,针对护生的提问进行详细答疑。
(二)调研学生需求
护生对赴德国学习和工作充满向往,同时也产生疑问甚至担忧,本课题组成员每学期组织护生进行自我需求或困惑的表达,如“德国的日常禁忌有哪些?”“德国是否有开放性大学可旁听?”等,收集学生需求,进行整理,安排辅导员、专业教师、合作机构工作人员、客座教授等进行集体答疑解惑。日常管理中,要注重个体交流、及时答疑,确保护生专业方向的稳定。
(三)制订差异化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课题组成员在修订和完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注重体现德语方向人才的差异化培养。
1.课程设置
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应针对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使专业课程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2]。本课题组成员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综合专业建设委员会及各课程负责人的合理化建议,增开了大学德语、德国文化与礼仪等课程。并且安排了假期语言专项训练。
2.毕业标准
获得语言方向的资格证书,要求护生通过德语A2水平考试,参加赴德国继续深造的学生德语获得B1水平证书。
(四)特色活动
1.中德护理合作项目师生交流会
每年举办中德护理合作项目师生交流会,会上向学生们进行详尽介绍“中德护理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学好专业、学好语言,努力成为国际型护理人才。
2.选送交流
组织选拔考试,严格按照品学兼优的原则选拔境外游学交换生,即将专业思想稳定、赴德意愿坚定、德语及专业成绩优异且恒定的学生作为交换生。交换生获得德国Asklepios医院见习一月的学习机会,学习期间要每天书写德国学习见闻及体会。
3.见习分享
赴德见习的交换生回国后,安排“德国所见所感交流会”,护生与同学们分享、讨论德国见闻及感受,令在校生对专业前景充满自信,效果良好。
4.德国经历介绍
本课题组成员与在德国工作的中国护士保持密切联系,每学期邀请回国度假的护生来学院,为德语方向的护生进行 “我在德国当护士”“我的德国见闻”等主题讲座,或与护生座谈,介绍德国生活、学习及工作感受,回答同学们的疑问,为护生传经送宝。因为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更有说服力,效果更佳。
(五)德语活动
丰富护生的文化生活,释放青春激情,每学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语活动。
1.举办“中德文化交流节”
每年举办“中德文化交流节”,邀请中德文化交流使者Hans Ackermann、客座教授Vonhoff女士等德籍友人出席,为中国与德国间在文化、教育、护理等方面的交流及展示搭建平台。
2.专项训练
周末、寒假、暑假进行德语语言专项训练,快速提升德语语言能力。
3.开展德语文化主题活动
开展“演精彩戏剧,促德文交流”“音为梦想,唱享青春”“快乐学习德语,演绎精彩课堂”“德语沙龙拓展活动”等主题活动,为参演学生提供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们精心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出经典戏剧,深情演唱了一首首德文歌曲,小演员们倾情演绎,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多次掀起高潮,赢得了一阵阵真挚的掌声。这提高了同学们对德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口语表达水平,对德语教学和涉外护理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各方感悟
中德两国位于新丝绸之路两端,德国是“一带一路”西端最重要国家之一,中德护理交流既是双方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也是护理教师、临床护理工作者、护生自我提升的契机,其中,既有思想的交流,又有文化的碰撞,也有新的启发和感悟。
(一)助教护生
助教护生表示:有幸参与助教活动,获益颇多,在接触中见识到了德籍友人的嚴谨、务实,以及让人肃然起敬的职业素养和风貌,同时为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赞叹不已,自我外语水平获得快速提升。
(二)带教老师
德籍护生带教老师感触良多:涉外带教,颇具挑战,不仅促进业务钻研,外语水平的提升更是突飞猛进。
(三)医院管理部门
医院领导反馈:“中德国际护士交流项目”掀起了全院医护工作者学习英语的浪潮,中德护理友谊源远流长。
(四)德籍护生
德籍护生发表结业感言:一月的学习时间,从科研到管理、从理论到实践,每个科室的讲授各具特色,给她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护理之窗,在中国的宝贵见习过程令她们收获颇丰且倍感温馨。
(五)德方雇主
德国雇主认为:中国护士为德国的“护士荒”做出了满意的贡献。
五、展望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正在推进,各行各业都以全新的理念及动作,开发出具有国际高度的产品与服务,所以护理必须与时俱进[3]。培养国际应用型护理人才,将德国的护理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模式等引入,形成实质性的合作,是促进我院乃至我国的护理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途径之一。
中德护理文化碰撞着、思想交融着,杏林风正暖,交流谱华章,中德护理建架的友谊桥梁正在推动中德护理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不断向前,中德护理交流的种子在未来将长成中德护理苍天大树,开满希望之花。中德护理人才交流具有可持续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护理领域的人才交流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蔡锫凯,陈泽友,刘 巍.浅析我国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J].科技风,2018(19):240.
[2]刘 巍,王继红,李晶文.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东工业技术,2016(23):268.
[3]李 冰.新形势下我国护理与国际发展趋势接轨的思考之二——以国际化视野思考临床护理教育与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