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平 孙雅夫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适应依托在线开放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不断加强对教学模式、内容、手段、效果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全面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建设。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创新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主阵地之一,是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变化、全面宣传与阐释党和国家政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多领域热点问题,教学角度多元,多学科交叉渗透,加上信息容量大、教学内容时效性强,使得教材内容滞后、教学难度加大。国内外形势不断发展变化,我国的现行政策及政策运行也随之进行调整,要想把难点、热点、深层次的问题讲好,需要做大量的实际研究比较,且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而大多数高校仍然沿用的大班教学、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普遍存在着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一定程度上课程的边缘化和育人效果的弱化[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顺势而为,依托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达到“入脑入心”的教学效果和预期目标。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创新的现实依据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
(一)只有转换教育理念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大学教育倡导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大局观,能够顺应形势发展趋势,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拥有超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新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就是为了能够让大学生从理性上理解并从行动上支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并且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进行合理判断分析,树立坚定信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从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要内容的讲授模式转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模式。因此,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并完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育理念,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着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以让其应对社会的挑战,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3]。
(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进“教”“学”过程互动化
“互联网+”时代,信息高速流转和交流,微博、微信、手机App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模式。通过网络、移动终端等媒介学生可以获得快捷的信息资讯,进入虚拟社交空间,自主表达和交流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得到加强,传统的单向度、权威性师生讲授和交流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直接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教育领域出现了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微课程、移动教学App等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指尖上的学习”模式。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由“主导”变“引导”,学生由“被动学”变“主动学”,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包括策划、引领、考核学生学习进程。“教”“学”环节互动不断加强,既调动了学习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又能通过研讨和实践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收理解,这种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获得感。
(三)“形势与政策”课“全程”“多学科”“高时效”等课程特点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支持和保障
在教育部2008年4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中,详细规定了要保证“形势与政策”课“本、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课不断线”,这使得“形势与政策”课成为学生在校修读延续时间最长的一门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最生动、最鲜活、结合社会实践最密切的课程之一,教材内容与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政策具有高度的同步性、契合性和一致性。由于课程涉及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课程,以及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等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程,内容广泛且繁杂,必须紧随时政内容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时刻关注时事发展和政策变迁才能跟上课程的节奏。“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了新载体、新手段、新方法,师生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和政策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的信息交流得到有效提高。而采用例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新媒体教学设备,创建多样化、立体化教学平台,延伸课程学习空间,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分析
面对“互联网+”教育的大趋势,包含“形势与政策”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都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顺潮流而动,善于创新,更好地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接受偏好,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优势,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
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积极挖掘课程教学的时代性与针对性,结合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加强教学设计,使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式、交互式、体验式、研究式等多種学习模式的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一般性知识和信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对“前沿”与“热点”问题作深度思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讨论“深入学习”的热情,促进“形势与政策”教学成效为学生所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助力学生成长与成才。
(二)优选建设成熟的在线开放教学平台,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渠道保障
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教学平台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在国内比较成熟的在线开放教学平台中,学生在提交在线练习、测验和作业后,客观题部分可实现自动批改,教师可在线上批阅作业,并结合学生表现、课后提交的实践报告等材料形成教学过程记录,及时监控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做出动态考核评价,制定教学对策。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营建良好的媒介学习环境,优选成熟的在线开放平台,为学生利用各类媒体终端随时随地登陆学习平台,完成“自主学习”“互动探究”“拓展巩固”等各环节学习任务提供载体保障。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是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
“形势与政策”课旨在引导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探寻其内在本质,启发大学生科学分析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认清和把握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意识,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利用网络资源,结合音像、视频等载体,丰富多媒体课件,更要善于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教学内容,结合教育对象专业特点和类别特质,设计兼具启发性、挑战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和作业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有效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动力,提高其内在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课程的教学实效。
(四)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在线”与“在场”,是“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的重要坚持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依然是把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观念、价值理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通过有效的引导方式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说明的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的服务,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各环节的设计都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其核心始终都是围绕价值引领,使学生认同和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这是由“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根本属性所决定的。
三、结语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并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動适应依托在线开放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不断加强教学模式、内容、手段、效果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全面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建设。
参考文献:
[1]柴紫慧.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建设的多重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5):66-69.
[2]刘 胜,苏健涵,张再垡,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4):80-83.
[3]殷妙苗.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分析与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8):2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