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颖
摘 要:如今,单元化教学设计已经在数学教学当中得到普及,同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在高中时期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对课程进行灵活编排,实施单元教学,这样符合高中生认知特征。文章旨在对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当中单元化教学设计进行实践探索,希望可以给实际教学提供相应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一、新课改对于高中阶段数学科目教学设计总体要求
如今,新课改已经着重强调教学需要对高中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一般能力方面进行培养,把促使学生进行终身持续发展当作教育基本的出发点,并且要求巩固学生数学思维,同时教师教学目标、过程以及理念都有相应改变。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科目教学设计需体现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十分有利,对高中生具有的主体地位加以体现;第二,要有利于增强学生实际解题能力,并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进行有效结合;第三,推动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其他科目进行结合,把理论变成实践,在提出问题之后,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以及解决。
二、单元教学的内容设计
在完成数学模块之下单元划分以后,针对单元教学具体内容来说,主题式的单元教学属于最佳教学方式。主题教学其实是对教学模块的一种延展,同时也是铺开教学内容的重要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展开需要具有层次性,并且教学目标需要把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分析方法进行掌握作为根本目的。所以,设计主题式单元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要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围绕着单元主题对知识以及方法加以合理搭配。
三、案例分析——以“数列”教学为例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和技能
第一,对数列概念、数列和函数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同时了解数列具有的通项公式以及递推公式,可按照上述公式对数列的项进行书写,对二者间的简单转化进行初步掌握,并且按照数列前项对其通项公式进行归纳。
第二,对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具体概念进行理解,对其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进行推导以及掌握,进而对其简单性质进行掌握,灵活运用其性质进行解题。
第三,对数列的前n项的和这一概念进行理解,对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的公式进行推导以及掌握,进而对其简单性质进行掌握,灵活运用其性质进行解题。
2.方法和过程
第一,通过观察以及归纳给定数列,找到与条件相符的通项公式,进而对高中生抽象概括以及观察能力进行培养。
第二,通过探索以及发现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的和,在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期间,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联想、逻辑以及综合能力加以培养。
第三,历经真实情景、数学模型、实际应用这一过程,对学生数据处理以及数学建模这一能力进行培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一,通过学习本章,让高中生认识到数列源自生活,对数学乐趣进行感受,对解题成功的喜悦加以感受。
第二,通过探究学习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让高中生对以上两种数列和一般数列具有的内在联系进行明确。
第三,通过推导以及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的和,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其进行大胆尝试,培养敢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过程设计——以《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例
1.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现有知识经验
【片段设计】众所周知,泰姬陵乃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位于印度,传说在泰姬陵当中包含三角形这一图案,同时镶嵌着大小相同的圆宝石,一共100层,那么你知道该图形共需要多少宝石吗?
【设计意图】站在情境教学这一理论角度来看,数学学习通常和一定情境进行联系。教师通过对数学历史进行介绍,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索热情,同时引导学生一同对高斯算法进行探究,进而为新课讲解奠定基础。
【知识链接】在德国,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其被人们称作数学王子。两百多年前,高斯当时的算术教师便提出以下问题:1+2+3+…+100=?
据说,当时很多学生都忙着将100个数进行逐项相加,但高斯却根据下面方法快速算出答案:(1+100)+(2+
99)+…+(50+51)=5050。
【片段评析】选用有趣的具有数学味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有效组织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头用的高斯算法当中就蕴含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一般规律。数学课上,教师须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以及空间,促使学生对这一规律进行亲自观察以及发现。高中生对高斯算法比较熟悉,都知道通过首尾配对这种方法进行求和,然而其对此种方法的具体认知可能仅停留在记忆阶段。因此,为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这种方法,教师可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引导。
2.问题导学,帮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片段设计】问题1:宝石墙中,第1层一直到第51层共有多少宝石?
针对此题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讓学生在合作当中进行学习,同时将小组方法一一进行呈现。
高中生可能得到下列计算方法:
方法一:原式=(1+2+3+…+50)+51;
方法二:原式=0+1+2+3+…+50+51;
方法三:原式=(1+2+…+25+27+…50+51)+26。
上述方法其实都对转化以及化归思想进行了运用,把奇数各项转化成偶数各项进行求解,此时教师需对学生进行肯定以及表扬。
问题2:求出图案当中第一层一直到第n层的宝石数?
高中生经过激烈讨论以后,会发现n是奇数之时无法配对,因此可能会针对n是偶数以及奇数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求解。此时教师怎样引导就变成关键。
启发:借多媒体进行演示,在三角形这一图案的右侧放一个倒置的全等三角形,和原图一同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片段评析】该环节难点在于怎样得到“倒序相加”的思路。而为对这一难点进行突破,教师实施教学期间须借助问题驱动这种方法。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须进行层层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特别要借图形具有的直观性,引导学生获得“倒序相加”这一思路。通过问题驱动,有效的设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进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四、单元教学特征和经验总结
第一,把问题启发当作中心,把知识点全部分散到各个问题之中,并且把知识连成串。此种借助具体问题驱动高中生进行思考的方式可以营造课堂分析以及讨论氛围,并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渐渐朝着理性思维进行发展。
第二,把积极探究当作导向,着重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调动其学习热情,拓展其思维。单元化的教学设计除了可以让教学过程变得更有层次,同时还能改变过去把教学当作中心的课堂模式,单元主题尽管起始于教师,却赋予了学生更多选择以及自学机会以及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善其学习态度。
第三,对新教材具体变化以及新课程总体要求加以关注,对教学活动加以总体把握。如今,新课程的一个较大变化就是注重引入问题情境。多数课程内容全都和现实生活进行结合。当前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当作主体,提倡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所以单元化的教学设计需要对新课改这一理念进行落实。
第四,对高中生学习状况加以关注,提高教学整体有效性。教师首先须对学情加以准确分析,对高中生知识基础进行了解。同时,数学教师需要以高中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教学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哪些数学知识需要进行点拨以及精心指导,而哪些知识能够省略,或者让高中生进行自学。如此一来,不仅关注高中生已有知识经验,同时还能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进而对课堂效果加以有效提高。
五、结语
高中数学当中的单元化教学设计是站立在新课改这一高度之上的,把高中教学当作立足点,同时又跳出高中教学,站在数学角度,由整体出发,可以针对数学教材当中某个单元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如此一来,能够避免一些教师对内容理解过于肤浅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并且促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晓翔.高中数学教师单元教学设计现状的调查研究——着眼于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理念的运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6(10):53-58.
[2]呂世虎,杨 婷,吴振英.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特征以及基本操作步骤[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4):41-46.
[3]杨晓翔.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课程整体理念的缺失及重建[J].教学与管理,2015(12):63-65.
[4]钟启泉.学单元设计[J].新教育,2017(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