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2019-03-18 01:53王广锋
人民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时代

王广锋

【摘要】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应加强顶层设计,借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建立健全党内政治文化监测评价体系;完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相关制度;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带头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监测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种信仰和组织文化,党内政治文化集中反映了党员在长期政治活动中积淀下来的价值观念、思想理念、行为习惯和制度规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实现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根本之策。

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宣传党内政治文化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为我们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指导。结合党员干部存在的认识不足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层面进行阐释:宏观层面,着重阐释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之间关系,着重阐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地位、党性与人民性之间相统一的关系;中观层面,着重阐释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间的统一关系;微观层面,着重阐释党员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党性素养与党内政治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为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我们可以从出台实施方案、组建专项工作小组入手。制定专门的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整体谋划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通过制定专门的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系统阐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科学内涵、目标任务、主要步骤,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主体,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评价标准和奖惩机制。同时,各级党委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相应的实施细则,组建各级专项工作小组,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指导。我们可以从各级组织部、宣传部、党校(行政学院)、史志办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各级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工作小组,集中研判本地区、本部门党内政治文化生态的历史沿革、现实状况、问题症结等,并制定出优化方案。

纪委、监察委应将政治文化建设水平纳入检查监督工作中,多方了解和鉴定监督对象的政治文化生态状况,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组织部门应将政治文化纳入干部选拔任用体系中,将那些政治文化素养高的党员干部选任到更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去;宣传部门应将政治文化作为宣传和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引领社会风气;统战部门应将政治文化纳入与党外人士的交流宣传、思想引导工作中,以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彰显党的形象。

借助智能化手段,建立健全党内政治文化监测评价体系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深层反映,涉及的内容和要素十分庞杂,传统分析模式难以奏效,需要借助智能化手段来搭建新的分析框架和平台。党政机关要推动大数据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充分结合,发挥好技术优势,建立健全党内政治文化监测评价体系。

合理设计党内政治文化考核指标。基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要素,我们可以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勤政廉政、纪律规矩、岗位职责、家风文明、文化修养等角度制定考核标准,并以此制定相應的研判方式和评价标准,实现对党内政治文化各类指标的实时监测和及时评价,并在监测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统一。

推进监测评价体系智能化建设。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党内政治文化考核指标分析中,利用量化指标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实现对特定地区、条块、部门政治文化的精准监测和及时评价,精准识别政治文化生态的健康状况,并以此设置精准化、科学化的建设方式和优化手段。

推动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各环节的衔接耦合。在健全监测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协调至关重要,决定着体系运行的实际效果。我们既要注意监测环节和评价环节内部各要素的相互衔接、良性互动,也要注意监测环节和评价环节之间的互动关系、耦合效应。

完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相关制度,注重提升党内政治文化制度的执行力

加快完善党内政治文化制度体系建设。党内法规制度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外化形态和载体。一方面,要着力构建党内政治文化制度体系。围绕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勤政廉政、纪律规矩、岗位职责、家风文明、文化修养等主题,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侧重性、互补性的政治文化制度规范,为党员干部提供行动指引。另一方面,要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制度与党内其他制度之间的互补耦合。

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制度执行力的提升。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做‘稻草人摆设,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为推动政治文化制度的落实,一方面,我们要强化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和问责;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的操作流程,在保证制度执行规范统一的基础上尽量简便易行。

发党校(行政学院)的阵地作用,加强对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研究

各级党校应以增强党内政治文化自信为导向,合理设置主体班教学内容。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内政治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党内的折射和反映,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以坚定党内政治文化自信为导向,坚持“以立为本、立破结合”,合理设置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西方优秀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教学工作,引导广大学员深入了解先进政治文化,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同时,还可以设置专题研讨课程,重点阐释诸如拜金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等不良政治文化的表现、危害及预防措施。

在集中开展主体班次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党内政治文化营造这一目标导向,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应坚持开放性、互动性、现代化原则,通过模拟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菜单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提升党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尤其是要用好案例教学,既要发挥正面案例的引领作用,也要深入剖析负面案例;既要用好那些有全国影响力的典型,也要深入挖掘发生在本地区、广大党员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

理论探索为实践工作指明前行道路。当前,党内政治文化相关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进一步厘清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涵外延、目标任务、发展脉络、基本规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及时代价值,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践提供指导;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国共产党乃至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政治文化的演变脉络,探索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积极总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历程和经验得失;深入总结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新经验、新内涵,丰富和发展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体系。

责编/孙垚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