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仁
【摘要】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对此,我们必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完善教育体系,建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教育强国 现代化强国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要求。关于教育强国的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南。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教育也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确立和维持强国地位发挥了巨大作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教育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教育,就不会有现代化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先后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使我国教育迈进世界中上行列,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促进了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大国的转变,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目前我国教育还明显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相对滞后于教育规模的扩张,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教育结构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些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明显存在,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办学的水平有待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区域、城乡、校际、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还比较明显,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等。总体上看,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和建设社会主义現代化强国的需要。与世界教育强国相比,尽管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大而不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现实。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作用,同时也有周期长、效益滞后的特点。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光明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迫切需要“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强国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找准着力点,系统推进,重点发力。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也是衡量教育能力强弱的关键指标。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仅高等教育如此,整个教育体系都应如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一方面,要明确的是人才标准,也即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这种人才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样的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明确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这就必,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培养出能够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有用人才。
着力完善教育体系,努力建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强国的重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育体系,要坚持德育为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克服片面追求某一或某几方面教育的现象。要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和提高民族素质奠定扎实的基础。“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要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加快“双一流”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重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青少年成功成才提供多样化的选择,逐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拓宽学习渠道,创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环境。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第一个课堂、父母第一任教师的作用,用优良的家风、良好的榜样、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科学设计和建设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把思想道德教育(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贯通其中。
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力。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决破除当前存在的各种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首先要继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快落实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加快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办学的局面,健全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教育法治化;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克服各种阻遏教育健康发展的陈规陋习,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制度,发挥教育评价的正向引导和激励作用;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总结试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改革方案并逐步推广实施,加快建成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现代考试招生制度;深化经费投入体制和经费管理改革,拓展教育投入渠道,逐步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加大吸引社会投入力度;完善经费支出结构,保证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向农村、教育发展薄弱地区、义务教育和教育教学一线倾斜,健全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教育经费预算和支出的审计和监管,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扩大教育开放,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在坚持扎根中国办教育的前提下,面向世界,融通中外,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加强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加快留学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留学教育质量;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貢献中国智慧。
着力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个教育发展差距较大、严重不公平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教育强国。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理念,把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教育公平,必须继续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大教育精准脱贫推进力度,重点解决贫困人口子女公平接受教育机会的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进一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特别是要提高占学生规模一半以上的农村和乡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提升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缩小校际差距,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扩大和公平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信息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着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强教必先强师。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如果说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那么,教师队伍建设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要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标准,做好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专业能力建设。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准入、招聘、交流和退出机制,改革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科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要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完善教师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大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广大教师的获得感与荣誉感。要重视教师的作用,为广大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和舞台,使其发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传承者”的天职,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教育强国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