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园
内容摘要:翻转课堂的两个核心是“课堂内外的时间”以及“师生对于学习主动权”,它能够有效的提升高职语文的教学效果。在实践过程中,翻转课堂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准确定位角色,调动学生创新思维;改进教学方法,翻转教学要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丰富评价方法,变革评价模式,推进创新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高职语文教师信息化水平有限,提出问题的有效程度以及师生良好沟通交流等限制因素。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职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一.引言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说无疑至关重要。高职语文作为影响人的终身发展的文化基础课,是培养高职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毛元金在《论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认为: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拓展学生想象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将作品陌生化、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造性阅读,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当中的应用,恰恰能够实现毛元金所提出的几点要求。
二.翻转课堂及其特点分析
翻转课堂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普及,首先在美国盛行并引发学界争论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翻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其“翻转”的两个核心是“课堂内外的时间”以及“师生对于学习主动权”。
与之相较,目前高职语文更多的依然采用的是依托于纸质媒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根据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计划自行备课,进行课题授课,课上课下练习以及最终的纸质测试等结果性评价。但是,如: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模糊,没有把高职语文教学和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及人才培养特点结合起来,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设计缺乏创新性元素的融入;僵化的教学模式、守旧的教学方法手段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应试教育评价观影响,教学考核评价未能兼顾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和引导等种种因素恰恰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翻转课堂则通过扩展课堂以外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关注度,通过现代科技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兴趣度,通过课堂的谈论交流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形成过程性与结果相结合的科学评方式。
三.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翻转课堂
高职学生较之于普通高中学生及大学生,存在着学习主动性弱,基础知识不牢固,思维相对活跃等自身特点。结合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以及在探究问题过程中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明确学习目标,准确定位角色,调动学生创新思维。
翻转课堂的有效进行,较之于传统教学需要更多的筹划准备。一是要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的任务进行明确,同时以此任务为导向,通过总问题的提出以及与总问题相关的几个分问题的明确,使学生能够始终围绕“主要矛盾”,把几个分问题逐个击破,最终能够在发现问题,信息获取,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拥有创新性思维。二是教师一定要准确定位角色,将传统教学中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将学生“知识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自主的學习者”。这种角色定位的转变主要是要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前在翻转课堂中使用的较多的方式就是分组教学,即将水平相当的4到5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轮流担当本组组长,在小组互助的前提下完成任务。这样,在每个小组的资料查找及问题探讨过程中,总会无形中形成“头脑风暴”,使小组成员之间不断碰撞,相互刺激,不断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改进教学方法,翻转教学要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翻转课堂的显著特点就是延展了课堂以外的时间,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均得以延伸。一是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几乎可以脱离纸质媒介,而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将互联网技术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上,微课、慕课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各种APP及智能终端将课堂引入及概念、背景阐述等变得更加引人入胜,也使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学生将自身学习感受的不断外露突破了以往的“明白了”“知道了”的无效沟通。这些媒介载体的更新和信息来源的时效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二是在教学形式上,较与传统教学的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而言,翻转课堂较多的采用小组讨论,游戏,辩论等互动性强的方式进行,这些形式本身就无定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结合实际进行创新,而学生则更需要不断的变换视角,变换方法才能在多人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有所表现。这些教学形式的变化及学生不断的适应过程便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良好途径。三是在教学要素上,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教授—学生练习,通过学生对课后题目的练习达到对教学内容复习和掌握的效果。翻转课堂则是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学习—学生课堂应用,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阐述和表现将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和学习任务进行解答和应用。课堂应用的过程是学生将之前自己搜集资料的归纳总结的过程,是将摄取信息不断内化的过程,更是内化之后不断创新,再进行外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也使其创新能力在整个过程得以锻炼和提升。
(三)丰富评价方法,变革评价模式,推进创新教育。
翻转课堂的尾声,师生会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总结的方面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既包括学生学习成果,也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既包括学生自身的学习感受,也包括他人的学习体验,甚至还有师生双方在整个教学环节不同的感受和反馈。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更加侧重的是结果性评价,翻转课堂则是多角度、多层次、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方式的变革当然需要多重努力,比如教师在课堂过程中需要更加细致的观察及记录,学习小组组长也要有足够的敏感度来对小组成员的表现给予正确的评价,学生个人有足够好的学习心态来面对自身每次课堂的进步与变化等等。也就是说,翻转课堂需要的评价方式是动态的,全员的,需要师生每一个人的全身心融入和细微体验,那么这种评价模式的变革和评价方法的丰富无疑是推进每一位师生创新教育的有力武器。
四.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翻转课堂限制因素
以上论述为理想状态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策略,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点限制因素。
一是翻转课堂的良好运用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水平,以及备课过程中摒弃千篇一律的纸质教案,改为费心费脑的微课慕课。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并非都能做到。二是,教师在提出学习目标任务时能够循序渐进,要注意各个问题的关联程度以及信度和效度,否则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可能直接放弃,完全丧失学习兴趣。三是翻转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较多、有效的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升华,但是教师的表达能力、课堂的组织能力、学生间的协作能力等都会成为限制课堂效果的因素。
五.结语
翻转课堂是提升高职语文教学效果的良方,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抽丝剥茧”,让学生变成“自主的学习者”在思辨中“头脑风暴”,不断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方法上利用媒介载体的更新和信息来源的时效性,使学生不断适应变化的教学形式,并将学习内容不断的内化创新外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最终以多角度、多层次、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来推进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熊十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高职语文教学[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4):109-112.
[2]张霞.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高职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70-73.
[3]唐奕.翻转课堂在我国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与问题[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4):42-45.
[4]J. Wesley Baker. The Classroom Flip: Using Web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the Side[C]//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lle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5]卫珍妮.高职语文教学“翻转课堂”模式的利弊分析与优化策略[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6-18.
本文系中国职业技術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7年立项课题“关于高职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171002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