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楠
(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荆门 448000)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形态和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对周边环境的感知也变的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学习动机的复杂化,多种因素汇集在一起,简单来说主要有两种,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外因素又有主次之分。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均未成熟,所以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动机是执行某件事的念头,是在心理上产生的思维过程,它决定着具体的行动方案和行为结果。学习动机就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初衷,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结果,尤其是小学生群体,他们的知识获取能力和积极性受到学习动机的影响尤为突出。基于所处年龄阶段,小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理解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也就是需要正确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启蒙期,小学期间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对之后的学习生涯影响非常大。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内在学习动机由个人的性情和心理决定,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受个人的喜好、对事物的认识等影响,这种现象在学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之间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不一样,有些学生在音乐上比较感兴趣,有些则喜欢数学,他们就会钟情于他们的喜好,积极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孜孜不倦。兴趣爱好是学生的原始学习动机,兴趣爱好的实施也需要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依托。由于我国农村教育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欠缺较好的师资力量,所以当前的条件难以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活动场所和有效的学习引导,加上小学生缺乏自制力和判断力,容易放弃、改变自己的想法,导致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天赋和潜能没能有效激发。
单纯和天真是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对眼前看到及听到的事物和声音充满好奇,思维处于具象思维模式,缺乏理性的思维和判断力,大部分的认知都是处于模仿学习阶段,对于学习的出发点和意义没有概念,受家长及老师的影响,可能会有单纯的理想,比如长大了要做一名科学家,可是他们并不了解科学家的概念以及成为科学家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基于单纯的理想和目标,小学生很难形成理性的明确的学习动机。当他们成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阅历不断丰富,思想渐渐成熟,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始变得理性、具体,由内而发。因此,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外在学习动机。
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在各方面的差距都非常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高,教育基础设施完善,小孩的生活、学习资源充足,接受的教育比较前沿,眼界宽广,所以对于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体会得比较深,而农村的学生要落后很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落后,文化氛围低俗,教育观念陈旧,得过且过的心态,有些地方还存在"教育无用论",在如此环境成长的孩子,很难避免不受影响,自然而然,他们对学习缺乏认知、缺乏热情、缺乏坚持,学习成绩肯定不理想,久而久之,学习的动机变得越来越淡。
小学生处于幼稚时期,心理和思想天真单纯,缺乏意志力,难以集中精力长时间坚持做同一件事情,容易受外界的事物影响,甚至是一件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都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课堂上很难从头到尾集中注意力听课,喜欢左顾右盼,还喜欢做些小动作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这些不良的小习惯均是注意力不集中、意志不坚定的表现。兴趣将会成为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培养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由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他们的学习动机将会得到大大提高。只是,兴趣也是短暂的,小学生的天真和好奇心决定了他们不会长时间钟情于某种事物,而会随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不停转换,这又给学习动机的培养造成了困扰。
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成绩的好与否,学习成绩反过来也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强与弱,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拿应试教育来说,成绩成为评估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渐渐的给学生也造成了严重的心里影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的表扬和鼓励就更多,对待学习的态度就更好更积极;反之,成绩差的学生,获得的大多是批评,缺乏应用的鼓励,随之而来的是冷淡的学习意愿。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成正比关系。
学习往往是建立在好奇心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好奇心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认识到好奇心的重要性,也就是认清学习动机的内驱力。如何让学生更好了解内驱力呢?通过课堂教学的特别安排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举些简单的、常见的事例,由简入深,逐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渐渐培养起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就是内驱力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借助相应的条件和设施,要善于设置悬念,善于引导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氛围营造上多下功夫,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目标的定位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程的内容和学习的目标。目标的制定讲究度的把握,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尽量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是他们每一节课堂里都获得完成目标的快乐。通过这样的课堂设置,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思维和理性思维,让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更强。随着学生每一个目标和任务的完成,逐渐增加下一个目标和任务的难度,激发他们求知的热情,知识面也越来越广,对学习动机的认识将会达到更深的层次。
学生的培养需要多方付出努力,家庭、学校同等重要,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多了解学生的性情,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往好的方向发展,为良好的学习动机的培养做好向导。根据本人多年的经验,要注重培养小学生以下几方面习惯。首先,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心里有个概念,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画出来,带着问题去听课,获取知识的效果更加深刻;然后,养成课堂认真听课的习惯,老师的授课均是把重点要掌握的知识点一一讲解,听课的认真程度影响着知识获取的深度;最后,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通过复习,可以把相应的知识点进一步理解、消化,直至为己所用。通过以上的好习惯,学习成绩将会稳步提高,学习动机也会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