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019-03-18 16:33禤谏枝
成功 2019年6期
关键词:家国乡土情怀

禤谏枝

广州市从化区鳌头中学 广东广州 510940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的利用好历史教材,加强敏锐的观察力,挖掘家国情怀素材,对历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素养。

一、充分利用历史教材,挖掘家国情怀素材

历史教材中有很多体现维护祖国统一的教学内容,比如七年级上册的秦统一中国、西汉的建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西晋的短暂统一等内容,七年级下册的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元朝的建立、戚继光抗倭、统一多民族的巩固与发展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社会各界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所做出的这些努力和牺牲,老师可以用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和精神,让学生可以认识到捍卫国家的主权、民族的尊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坚定学生为实现我国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历史教材中有体现民族交融的内容,比如七年级上册的炎黄时期各部落的交流与融合、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七年级下册的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清廷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巩固西北边疆等。这些内容都注重突出民族交融、民族和睦、民族共同发展,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间有交流有融合,更好的推动了我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老师可以充分结合教材进行总结、分析、归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还体现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可以从历史教材中挖掘我国有史以来的各种文明成果。比如,物质文明方面的内容:有七年级上册的原始农耕生活文明、青铜器技艺的发展、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丝绸之路、造纸术的发明,七年级下册的开通大运河、宋代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明长城的修建、清朝的前期文学艺术等。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七年级上册的甲骨文、百家争鸣、举世闻名的秦陵兵马俑、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华佗创造“五禽戏”“麻沸散”、汉代司马迁的《史记》、道教和佛教的发展、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七年级下册的唐朝时多彩的文学艺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明朝小说和戏曲等。政治文明方面的内容:七年级上册的尧舜禹的禅让、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七年级下册的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三省六部制、武则天在位时创立殿试、元朝设立行省制度、宣政院、清朝设军机处等。

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力量和源泉,通过发掘教材中这些文化认同的元素,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部编版七年级的历史教材运用通史的形式,通过从史前时期出发,历经多个朝代,从夏商周、秦汉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元明清,贯穿中国历史的教材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文明成果数目繁多,像文字、书画和戏曲等。绵延数千年的文字可以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反应了众多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思想,学生通过汉字的学习更好的培养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一)运用典型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入新课

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可以通过有效历史教学来实现。通过分析历史教材的内容,基本上每节课都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家国情怀素养。老师可以根据历史教材,运用典型的教学内容,在导入新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升华学生的情感。比如学生在学习《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时,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如《我从汉朝来》,《汉朝历史纪录片合集》等,可以制作成课件,也可以让学生简单了解,也可以课后观看,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两汉时期作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在政治方面,统一王朝、气势恢宏;当时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中外交流比较频繁。在经济方面,两汉时期繁荣的社会经济为当时的科技文化提供了发展条件,在很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多元化,比如让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其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比较和分析问题方法,提高自身表达能力,学会如何收集和整理历史信息,让学生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让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到基本的史实。老师在教法上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讲述法等,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相关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小组讨论等学法。可以运用故事的趣味性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及时出示史料材料,通过学习张仲景、华佗、司马迁等为事业奉献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二)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学会立足现在,去探究过去和展望未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因为政治格局多极化,目前各国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与个人休戚相关。在进行历史内容教学时,老师既要让学生立足现在,又要让学生可以设身处地的站在历史当时的情境中去理解历史,需要老师创设一定的历史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的解读历史,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古代宗法观念与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下,我们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家国意识,我们的家与国是融为一体的,因为“皮之不存,毛之附焉?”历史中众多的仁人志士们都勇于牺牲小我为国,大义凛然、浩然正气。老师可引导学生更好的解读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从而感染学生。比如先秦时屈原报国无门,非常忧郁苦闷,在《离骚》中体现了爱民忧国的心情。还有楚国的郢都被秦军攻破时,屈原在彷徨、苦闷、悲愤中投汨罗江自沉。在宋末元初,忽必烈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留下了旷世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融入乡土教育资源,触发学生家国情怀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适当的融入一些乡土教育资源。乡土作为一个人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不管身处何地,感性的人内心深处都有一股思乡、怀乡的情结。其实这种对家乡人文历史的关心和热爱,可以升华为对国家命运、民族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关于历史课程的乡土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多样化,课堂中利用这些乡土资源可以改变之前的授课模式,可以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

比如,乾隆时期,在1757年下令“一口通商”,中国的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茶叶、丝绸、瓷器等大量商品从广州运往世界各地。在此后的100年间,广东十三行向清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当时的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设置广州十三行,只留广州一处对外开放。在1982年,我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形成出炉,其中就有广州,广州的乡土历史资源非常丰富,老师可以结合历史教学内容,重视与应用这些乡土资源,为历史教学提供很多现成素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我们向别人学习时,不要丢掉自己的文化根基,师夷长技可以,但不要变成崇洋媚外,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回溯到文化本源,热爱自己的民族国家,深入自己的文化,深信自己的文明。我们要说自己的话,要做自己的事,要承认我们落后的地方,但是依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我们迎头赶上没有大问题。

总之,中国社会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主要是为了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更好的引导学生担当起自身的责任,并且增强学生对自己国家的信心,作为初中学生要学会为自己读书,更要为国家、民族而读书。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丰富的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素材,老师要深入挖掘,运用好这些教学资源。

猜你喜欢
家国乡土情怀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乡土中国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