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斌
乐清市柳市镇第二小学 浙江温州 325600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而要想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必须要从教学方法方面加强钻研。在小学教学工作中,由于小学生具有年龄较小,阅历较浅,自主学习能力差,以感性思维为主等特点,选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在新课改背景下,也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能否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本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选用策略进行探讨。
目前,科学课程在我国广大小学校中得到普及,但是相比于数学、语文这些主要课程之外,科学课的重要性尚未得到较高的重视程度,课程地位较低。这种背景下,很多教师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大打折扣,课堂教学形式不注重创新,传统单一,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教学任务即可,较少开展更加深入性的科学教学活动。这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打消。而要想改变这种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学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以及学生参加教学竞赛活动,尤其是教师,通过这种竞争形式促使教师不断进取,更重视自身的教学工作,从而更好地做好备课、授课、布置作业、批阅作业等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同时教师们还应当善于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归纳评价,加强对课堂教学成果的研究,使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和创新,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实践中来。教学中,教师应当懂得放手,对学生多些尊重和信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科学探索实践中,使他们在此过程中养成对科学课程的热爱,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如教学“温度的测量”内容,教师可以向给学生演示测量温度的正确规范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并会操作教学用具,能够做好有效实验数据的记录。教师现场操作示范过程中对每一步骤进行细致讲解,学生操作时结果可能会与教师的结果存在偏差,例如在烧杯中放置温度计的方式、位置应当始终保持标准状态,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忽视这一细节,从容影响实验结果。教师应当对容易发生错误的细节进行强调,对学生错误的操作方法进行纠正。学生通过实际参与科学探究实践,能够提升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学习兴趣、知识理解记忆效果。
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导,要想让小学生主动进行一门课程的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科学课程特点,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如浙教版小学科学“校园的树木”教学课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中不同树木的观察、搜索。实践教学中,我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不同树木树叶、树皮的收集,并进行分类整理,确定哪些是大树的、哪些是小树的等等。然后教师教学生对收集到的材料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并记录好各种材料的相关情况,例如树叶的长度、茎向、厚度、外形、树皮厚度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制作标本的方法,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做成标本进行收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也能够从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的动力。结合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中见到的各种植物、动物的观察,并让他们学会进行科学探索。如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形态、各种小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索中会更具有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当多给学生创造进行主动探究、动手操作的实验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以及指导下顺利完成试验,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该过程中,学生对科学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并且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以及记忆效果,促进科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提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钻研,不断进行教学策略的改进。教学中能够灵活选用多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提升知识掌握效果,最终促使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