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南
大数据背景下贵州智慧管理模式研究
张 南
(贵州民族大学 商学院,贵阳 550025)
获得财政支持、资源充分利用和发展前景广阔是贵州智慧管理模式的优势;人才引进问题、招商引资问题和产业结构调整是贵州智慧管理模式的劣势;供给侧改革、需求侧管理和供需相对平衡是贵州智慧管理模式的机会;运用产业技术、产业维稳保护和产业价值挖掘是贵州智慧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建议贵州在未来的智慧管理模式推广过程中,从充分利用资源、重视人才培养、解决融资难题、实现供需平衡、做好技术保障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大数据;智慧管理;管理模式
2006年,新加坡推出“智慧国2015计划”,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里程碑。[1]2008年,美国提出“智慧地球”计划,着力提升城市发展的“智慧水平”。[2]2010年,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未来十年欧盟经济发展计划,“智慧增长”成为欧盟发展战略的核心。[2]我国住建部2012年12月发布通知称将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这标志着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的正式启动。[3]截至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达600个。[4]2013年,贵州被住建部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区域。[5]目前,贵州在建和新建的智慧市(区)包括:贵阳市乌当区、六盘水市、湄潭县、凯里市、仁怀市、毕节市、贵阳市、遵义市、盘县和铜仁市。
大数据产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大数据产业建设的推进,对城市的智慧化管理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贵州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贵州在大数据产业的推动下,着力提升管理的智慧化水平,目前,贵州已初步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城市智慧管理模式。2017年2月,贵州省发布了《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6]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贵州数字经济增加值将占生产总值的30%以上,省内将重点打造以资源型、技术型、融合型和服务型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数据集聚、共享和开放等系统平台也将建立和完善。因此,基于大数据这个背景,透视和思考贵州智慧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外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7]措施和政策等方面。[8−11]关于智慧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系统、[12]理论框架和理念运用等方面。[13−14]
国内学者对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的关注点包括: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完善对策等。[15-16]关于智慧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管理、[17]信息技术、[18]城市建设、[19]游客行为、[20]服务型政府构建等方面。[21]
虽然已有学者关注到了不同领域的智慧管理模式研究,但既有研究明显缺乏对于智慧城市管理模式的具体研究,对西部地区智慧管理模式的研究尚显不足。整体而言,相关研究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必要。由此,本文以贵州智慧管理模式为核心,阐述贵州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契机、剖析贵州智慧管理的基本模式、基于SWOT分析框架对贵州智慧管理模式进行理性探讨,结合实际的分析结果,为贵州智慧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建议。
大数据具有海量数据规模、快速数据流转、多样数据类型和价值低密度性等特征,[22]大数据不仅包括大规模、动态、实时和全面的数据,而且包括相互关联和成本低的数据集。随着全球数据量呈现爆炸性增长,应用大数据实现城市服务的智能化、城市应急的快速化和城市监测的实时化,已成为全球的发展共识。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条件,对于城市建设和管理具有积极影响:第一,从当前现实来看,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需要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为了实现城市建设的信息化,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显然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第二,从长远发展来看,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智慧城市的打造,为各地区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具体方向,大数据产业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第三,从未来机遇来看,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机会。被住建部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相关区域,大数据产业将成为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即将稳步提升。
2019年5月26至29日,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召开,[23]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显然已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贵州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建设。目前,贵阳市乌当区、六盘水市、湄潭县、凯里市等都在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是全国范围内典型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指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在已有“数字城市”建设的丰富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与全新城市运营理念的融合,推动城市规划建设上台阶和城市公共服务上水平,为创新城市运营模式所提出的新方法和新思路。[24]
智慧管理,是指管理主体在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现行的管理信息系统和资源配置等技术支持,对组织的整体规划和建设进行快速的智能响应和智能管控,从而提升组织管理的智慧化水平。[25]2014年,贵州出台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提出大数据带动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贵州在大数据产业的推动下,秉承以打造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城市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四型”智慧管理模式。[26]数字经济主要包括信息、软件和技术服务等产业,贵州结合自身产业特征和资源优势,在开展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围绕资源、技术、融合和服务这四个方面来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结合大数据产业营造智慧管理的氛围和获取信息技术的支持,着力打造资源型、技术型、融合型和服务型为核心的“四型”智慧管理模式,努力提升贵州管理的智慧化水准。
第一,资源型。贵州是国内有名的山地和资源大省,气候凉爽,各种自然资源丰富,例如:能源、矿产、电力和土地等资源在国内拥有量较大,具有资源禀赋的优势,全年适中的气温和这些丰富的自然条件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贵州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力争实现数据的安全性、电力的稳定供给、产业运营成本的合理控制,着力打造资源型的城市智慧管理模式。
第二,技术型。2018年7月,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贵州开放实验室在贵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启动仪式。2018年2月,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Zeta-V、GIIC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27]为持续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贵州积极统筹智能终端和电子材料等的研制开发,建设数据中心和呼叫中心,重视产品和软件等数据开发,着力打造技术型的城市智慧管理模式。
第三,融合型。国外的大数据企业例如西门子和思科等、国内的大数据企业例如阿里和华为等、贵州省内的大数据企业例如云上贵州和白云山等陆续落户贵阳。此外,随着建立大数据产业融合服务队,贵州大数据局针对大数据产业融合,在全省印发和推广《服务队解决方案名单及应用建议》,着力打造融合型的城市智慧管理模式。
第四,服务型。贵州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市、县和乡这四级医院的远程联网,“进一扇门办全部事、进一张网办全省事”,以服务为导向的数据融合是贵州推行智慧管理前进的动力。此外,智慧旅游和智慧健康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表明,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惠民工程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贵州数字技术与服务行业的协同将提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着力打造服务型的城市智慧管理模式。
贵州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以“四型”即资源型、技术型、融合型和服务型为核心的智慧管理模式,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贵州这种特有的“四型”智慧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为贵州“四型”智慧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一些建议。
“四型”智慧管理模式使贵州在全国大数据产业建设过程中具备竞争态势。首先,财政的补贴与支持。获得资金支持是保障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首要条件,贵州形成“四型”智慧管理模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相关部门在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有专项资金,这些资金用于补贴和支持综合试验区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其次,能源的充足与散热。贵州的气候得天独厚,常年气温适宜,尤其是夏季天气特别凉爽,省内城市更具有“爽爽的城市”美誉。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关键点有两个:能源消耗和散热降温,贵州的电力资源和常年气温都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是贵州“四型”智慧管理工作能够落实的关键因素。最后,发展的空间与前景。地处西南地区的贵州,由于地处多山区域,与外界的交流不是很多,资源充足但开发和利用不充分,发展的空间极大。大数据产业综合试点区域设置在贵州,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避免外界的干扰,提高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效率,这也是贵州能够开展“四型”智慧管理工作的前景。整体而言,贵州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各种资源丰富,具备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硬件条件。2015年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示范区建立,2017年贵州省成立了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统筹省内大数据产业发展,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在产业发展和社会民生建设等方面都具有潜在投资机遇,前景广阔。贵州作为国内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域,实现“四型”智慧管理的基本模式,与其特有的财政支持、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密切相关。
首先,人才引进问题。贵州有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但人才缺乏依然是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四型”智慧管理落实的痛点。人才引进、人才储备、人才培养和留人计划等,虽然都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但从过程到结果需要时间。其次,外商投资决心。“四型”智慧管理模式的推动,前期和后期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省内地形多以山地为主,是全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商的信心。近年来贵州的航空、高铁和地铁等多条线路逐步完善,但要想获取更多的投资,还需要努力打造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后,产业结构调整。贵州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格局和态势,第一产业水平低,第二产业比重不高,第三产业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型”智慧管理模式的推行。新兴产业例如大数据等,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动力,经济发展需要转型升级,扩大新兴产业投资是必备条件,加大技术改造是必然趋势。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以及“四型”智慧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需要专业人才,贵州目前从事大数据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城市智慧管理者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数据产业和“四型”智慧管理模式的未来发展。贵州的GDP在全国排名靠后,经济总量并不高,大数据产业和“四型”智慧管理模式在贵州的发展需要强大资金作为后盾,合理和强大的资金链是保障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和“四型”智慧管理模式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如何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和“四型”智慧管理模式的有序化,把试验区做好做大做成“示范区”,更好地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实行智慧管理,任重道远。
首先,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效用的最大化,离不开互联网,需要大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打通市场供给和需求的有力手段,同时也是实现“智慧管理”的硬件条件。其次,需求侧管理的关键是具备平衡的结构体系。产能过剩、配套不完整等都将影响供需体系,由此,从生产和供给等方面入手,扩大内需,运用大数据产业打造和推动经济发展,这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寻求经济发展和落实“智慧管理”的必然措施。最后,供需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受价值大小的影响。随着贵州大数据产业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关联企业集聚于此,通过协作尽可能多地发掘大数据所带来的各种价值,在此过程中,企业对基础架构的需求增多,公众对数据服务的需求加大,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智,凸显了贵州在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推进“智慧管理”模式过程中,拥有的信心和能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为贵州整体发展和“智慧管理”水平提升带来了机会。市场的需求是供给的动力,通过政府和市场的有力协调,大数据产业生态集群建立,贵州的电子信息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作为全国大数据产业中心的贵州,抓住了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这个难得的机遇,加快了大数据产业和“智慧管理”的发展步伐。贵安新区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产业“试验田”,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和相关政策等方面都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和“智慧管理”的落实,其实质是供给侧改革、需求侧管理和供需相对平衡的重要举措。
首先,大数据产业技术的充分运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产业发展对城市建设和政府转型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如果能将大数据产业技术充分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将凸显,城市的“智慧管理”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其次,大数据产业推广的维稳保护。大数据集信息的搜集、储存、保护、管理和分析等多重功能为一体,面对无缝隙化的信息开放和信息共享,信息的版权归属问题和安全问题等亟待解决,这也是城市“智慧管理”模式能够施行的有力技术支撑和信息保障。最后,大数据产业价值的充分挖掘。传统的数据库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大数据产业和实体经济相结合,可以使其尽可能发挥最大的价值,提供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是大数据发展战略的行动方针和具体要求,“智慧管理”是大数据产业的价值表征。大数据产业在贵州从无到有,勇气和智慧是贵州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动力。目前,城市信息化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市管理运营中心和智慧贵州服务平台等在贵州已逐渐建立,贵州特有的“四型”智慧管理模式优势凸显。大数据作为新兴产业,需要时间发现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完善,相关技术和运营等情况是否稳定,新技术的植入是否能带来积极的社会效果等,这些都是贵州在智慧管理过程中即将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需要逐渐跨越。
针对贵州目前的智慧管理基本情况,建议贵州在未来的智慧管理模式推广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首先,充分利用资源,牢牢把握机遇。相关部门应重视已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做好新能源的开发和运用工作,认真审读和履行国家对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牢牢把握智慧管理的主要契机。其次,重视人才培养,解决融资难题。相关部门应重视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和吸收,做好大数据专业人才的挖掘和存储工作,明确贵州大数据人才建设思路和落实大数据人才引进政策,要做好大数据资金的融资工作,在获得专项资金基础上,多渠道获取资金破解融资难的问题。
再次,管理供给需求,实现供需平衡。重视产能过剩、硬件设施不完整、数据价值的挖掘等问题,各部门协同处理。
最后,做好技术保障,实现运营稳定。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密切关注大数据产业技术的充分运用、维稳保护、价值挖掘,营造良好的氛围,做好产权的保护,提供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更好地做好智慧管理工作。
贵州现有的“四型”智慧管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相对稳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值得其它城市在管理过程中借鉴。未来,贵州在城市建设与智慧管理过程中,将从现有的“智慧管理”模式,逐步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迈进。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管理理念的精细化。城市管理部门具备精益求精的管理思想,具备国际视野和正确管理理念。第二,管理分工的精细化。从决策层、管理层到执行层等等,具备精细化的专业分工和责任担当。第三,管理方式的精细化。制度创新、方式创新和考核创新,具备明确的目标、分层管理的能力、业绩导向的考核。
[1] 浙江在线-绍兴县报. 新加坡从“智慧旅游城市”迈向“智慧国”发展史[EB/OL]. (2015-12-18) [2019-05-20]. http://news.163. com/15/1218/00/BB2VNKJH00014AED.html.
[2] 高新民, 郭为.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指南及优秀实践[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2-3,13-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 (2012-11-22) [2019-05-20].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2 12/t20121204_212182.html.
[4] 梁秋霞.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背景——解读新型智慧城市(一)[EB/OL]. (2017-09-22) [2019-05-20]. http://www.sohu. com/a/193796654_810044.
[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建部公布2013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EB/OL]. (2013-08-05) [2019-05-20]. http://finance.sina. com. cn/china/20130805/181016350533.shtml.
[6]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EB/OL]. (2017-02-16) [2019-05-20]. http://www.gzfzb.gov.cn/xwzxzwyw/201702/t2017 0216_1921012.html.
[7] SHELTON T, ZOOK M, WIIG A. The ‘actually existing smart city’[J]. 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 Economy and Society, 2015, 8(1): 13-25.
[8] AL-HADER M, RODZI A. The smart city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 monitoring[J].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es in Urban Management, 2009, 4 (11): 87-94.
[9] ALAWADHI S, ALDAMA-NALDA A, CHOURABI H, et al. Building understanding of smart city initiatives[J]. Electronic government, 2012(9): 40-53.
[10] VANOLO A. Smartmentality: The smart city as disciplinary strategy[J]. Urban Studies, 2014, 51(5): 883-898.
[11] ANGELIDOU M. Smart city policies: A spatial approach[J]. Cities, 2014, 41(6): S3-S11.
[12] Nonaka I, Chia R, Holt R, et al. Wisdom,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J]. Management Learning, 2014, 45(4): 365-376.
[13] MCKENNA B, ROONEY D. Wisdom management: Tensions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ractice[C]//KMAP 2005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Building a Knowledge Society. Victoria University, Wellington, 2005.
[14] THIERAUF, ROBERT. Optimal knowledge management: Wisdom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Wisdom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M]. IGI Global, 2006.
[15] 许晶华.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类型比较研究[J]. 城市观察, 2012(4): 5-18.
[16] 贾素娟, 张伟强. 智慧城市建设问题与解决建议研究[J]. 管理观察, 2015(32): 20-21.
[17] 荣荣, 杨现民, 陈耀华,等. 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3): 30-37.
[18] 任福兵. 信息管理模式的演化与发展——从数据管理到智慧管理[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2): 41-49.
[19] 宋迎昌. 智慧管理与城市治理能力建设——基于江西省4个试点区、市的调查分析[J]. 城市, 2017(1): 43-48.
[20] 阚如良, 杨小平, 许国庆. 基于游客消费行为的景区智慧管理研究[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6(2): 96-101.
[21] 苗宁平, 暴丽艳. 智慧管理: 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新内涵[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 23(1): 25-28.
[22] 杨善林, 周开乐. 大数据中的管理问题:基于大数据的资源观[J]. 管理科学学报, 2015, 18(5): 1-8.
[23] 科技日报. 大数据引领贵州创新发展[EB/OL]. (2018-05-11) [2019-05-20]. http://www.gz.xinhuanet.com/2018-05/11/c_1122 816799.htm.
[24] 沈健, 唐建荣. 智慧城市: 城市品质新思维[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2-3.
[25]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解读: 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EB/OL]. (2017-04-10) [2019-05-20]. http://www. sohu.com/a/133013329_ 119665.
[26]马关生, 刘越. 新的管理理念:智慧管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4): 1-7.
[27] 贵州省大数据局. “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服务队”为我省提供318个融合应用解决方案[EB/OL]. (2018-05-11) [2019-05-20]. http://www.gzdsj.gov.cn/ztzl/dsjcyrhxd/201709/ t20170928_2758491.html,2017-09-28.
Study on Guizhou Intelligent Management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ZHANG Nan
(Business School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This paper takes Guizhou intelligent management mode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 it elaborates the main opportunity of Guizhou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from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model of Guizhou based on resource-based, technology-oriented, integrated and service-oriented. Thirdly, it uses the SWOT analysis framework, discussing rationally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model of Guizhou. Finally, it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Guizhou intelligent management, which is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analysis results.
big data; intelligent management; management mode
2019-07-22
贵州省民族宗教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黔民宗〔2018〕12号)
张南(1986-),女,贵州贵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城市管理研究
C 931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9.05.006
2096-059X(2019)05–0028–006
(责任编校:贺常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