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理论转向】(主持人:陶东风)
后理论的谱系、创新与本色
徐 亮(1.05)
分裂与修复:“理论”之后的文学与情感
王冠雷(1.15)
论“后理论”的三种形态
王 宁(2.05)
【后人类研究】(主持人:陶东风)
负人类纪对美学的挑战
——一则读书与思考札记
胡继华(2.15)
人类纪与负人类纪
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著,
陈淑仪, 刘 静 译(2.25)
【审美代沟与文化断裂】(主持人:陶东风)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审美裂变和文化断层
马中红(3.06)
代际审美冲突与文学实践
——当下小说创作代际审美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孟繁华(3.16)
从《哈利·波特》与《魔戒》的接受状况看中国社会的
审美代沟
林 品(3.22)
【情动/情感理论】(主持人:郑国庆)
试论塞吉维克的情动理论
郑国庆(4.06)
从“感觉结构”到“情感转向”
——雷蒙·威廉斯与当代西方情感理论的关系
郝 强(4.12)
情动理论导引
格里高利·塞格沃斯,梅利莎·格雷格 著,
李婷文 译(4.20)
控制论褶皱中的羞耻:阅读西尔文·汤姆金
斯伊芙·塞吉维克,亚当·弗兰克 著,杨 玲 译(4.30)
【后工作】(主持人:王行坤)
狗屁工作、劳动分工与后工作的可能
王行坤,房小捷 (6.06)
打倒爱情:女性主义批判与新的工作意识形态
凯西·威克斯 著,李闻思 编译,王行坤 校(6.16)
废除工作
鲍勃·布莱克 著, 牛 颖 译, 王行坤 校(6.26)
【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主持人:童 星、周利敏)
我国巨灾风险防御体系构建研究
何树红,姜 毅,邹丽华(2.35)
灾害应对中的央地政府间组织网络研究
闫章荟,杨书文,王 徽(2.43)
基于危机生命周期和PPRR理论的医患群体性事件
应急管理研究
——以10起典型个案为例
卢文刚,王雅萱(2.54)
中国式“扒粪运动”与互联网舆论生态治理
李 宏(2.65)
数字时代公共危机治理:阻滞与前景
王少泉(2.73)
智慧社区建设中社会稳定风险的识别与测量
——基于上海市X镇的实证研究
李 琼,杨 洁(3.45)
大都市外国人社区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王 亮(3.56)
城市公共场所综合风险评估指标研究
陈长坤,许丽丽,徐童,赵冬月(6.36)
公共安全、风险规避及治理策略
——反思两起钴-60事件
段华明(6.44)
媒介使用、环境知识与化工风险感知:基于1656个样本的
实证分析
方学梅,曹 靓,甘雪梅(6.52)
【廉政论坛】(主持人:卢汉桥)
改革开放40年高等学校反腐倡廉的历程与实践逻辑
李斌雄,唐 羽(2.81)
监察对象:法律规定、存在问题与解决思路
任建明(2.96)
当代中国廉政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基于1998-2017年CSSCI期刊论文的文献分析
彭文龙(3.65)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动因解析
肖云忠,肖冬梅(3.77)
家族式腐败的现实症象、诱发因素与治理策略
黄红平(3.84)
巡视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基于2013-2017年中央巡视组273份巡视报告的
文本分析
李 莉,吴 江(4.67)
改革开放40年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时代内涵与基本经验
许桂芳(4.74)
浪费入罪: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史上从严治党的经典实践
洪 汛(6.63)
差序格局视角下家族式腐败的成因与治理探察
何 旗(6.71)
【传播与社会发展】(主持人:李春雷)
区块链在网络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机制
罗 昕,蔡雨婷(1.23)
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展示和传播研究
——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例
曾一果,陈 爽(1.29)
天下一家:新时代人类文明交往观的中国气派
谢清果(3.30)
自媒体时代我国内容创业方式及其演变研究
任 慧(3.37)
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社会底层群体的传播
周小普,刘 楠(4.41)
“底层发声”与新媒体的“农民叙事”
——以“今日头条”三农短视频为考察对象
张爱凤(4.49)
青年群体“环境共振心理”的新媒体纾解路径研究
——基于“MM市PX事件”的实地调研
舒瑾涵(4.58)
中国传播学70年:知识、技术与学术网络
刘海龙(5.106)
【海外中国学研究·缉私史专题】
(主持人:王 雨)
缉私史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沈佳颖(6.96)
“国家-社会”视域下近代中国“缉私”与“走私”的
利益博弈
陈佳奇(6.102)
现代中国缉私史书写的历程、问题与可能
蔡骏治 著, 王 雨 译(6.108)
【文学 语言学 艺术】
同一性思维与中国20世纪50-70年代文论的一元化
杨水远(1.99)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读者意识研究
——以美国汉学家华兹生译诗选本为例
李红绿(1.106)
基于语料库的英美汉学家方言词汇翻译规范研究
张 艳,朱晓玲(1.114)
粤语歇后语语义性质及其内部关系研究
——兼与汉语歇后语数据对比
马利军,梁俊煜(1.121)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与欧美现代主义诗歌传统
康建兵(2.116)
论奥尔森诗学与诗歌的对话性
刘朝晖(2.122)
秩序的重建:从华乐戏院到大众剧场
王秀涛(3.91)
新中国建国初期北京人艺话剧艺术家身份的重构
郭云娇(3.100)
道德的重塑:晚清伦理教科书对《诗经》的阐释转向
吴 寒(3.105)
1919年《晨报》关于“的”字分合问题的论争
黄 悦(3.113)
重识五四新文学个性解放的启蒙价值观
宋剑华(4.98)
从《柳文指要》看章士钊的“四民”合作思想
郭华清(4.107)
论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语境转换与
范式创新
王 杰,石 然(5.30)
古今中西视野下新中国70年文学理论的演变(1949-2019)
曾 军(5.42)
问题在于“如何”改变世界
——30年中国“文化研究”学科反思
周志强(5.50)
从“美是生活”到“生活美学”: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
一条主流线索
刘悦笛(5.59)
视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研究70年
戴伟华(5.67)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李 怡,王永祥(5.77)
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史的建构与反思
张志忠(5.87)
语言学的问题意识、话语转向及学科问题
李宇明(5.96)
中国艺术观念70年演进
——对中国型艺术学的出现-关联-发展-成就
之反思
张 法(5.125)
新中国戏剧与影视学学科70年发展纵览
胡智锋,何昶成(5.134)
《儒林外史》徽商群像的建构策略
尧育飞(6.113)
边缘空间:论美国影视中的边陲小镇
冉东平,黄思敏(6.120)
【政治学 管理学 哲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儒家伦理底蕴
刘海鸥(1.38)
智能机器的道德问题研究
黄子瑶,徐嘉玮(1.43)
酒店新生代员工工作伦理感知研究
——基于大学生的调查分析
李晓莉,麦振雄,肇 博(1.50)
从“医学”到“公共管理学”
——循证决策范式的扩散
杜宝贵,张慧芳(1.56)
乡村有效治理的基层协商机制探析
——基于广州市下围村探索的实证分析
陈晓运(1.64)
扶贫干部提效减负的实证分析与建议
胡红霞,王俊程(1.72)
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障碍及对策研究
许若群,张唯瑜(1.80)
与国家命运共振:70年中国政治学的蜿蜒绵亘
任剑涛(5.07)
涂层现象的三种哲学分析
晏 辉(6.78)
价值涂层、政治正确与自我规训
沈湘平(6.84)
涂层正义与普适性遮蔽
邢冬梅(6.90)
【教育学 心理学】
论英国政府的开放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及其借鉴意义
张仕华, 余祖伟(4.115)
超越表征和计算:生成认知范式理论研究
周卓钊(4.121)
中国教育学70年发展与反思
储朝晖(5.115)
【法学 社会学 经济学】
证据失权的理论型构
李兰图(1.86)
刑事速裁程序的效率分析
——以“成本-收益”为视角
李 彬 (1.92)
论我国人工智能的法治化进程:现状、挑战与革新
张玉洁(2.101)
对人工智能体作为刑事责任主体的反思
胡 莎(2.109)
中国宏观杠杆率的水平测算与时变特征
——基于MS-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李正辉,钟俊豪,董 浩(4.81)
政府控制、管理层权力和投资效率
——基于2013-2017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
实证分析
欧阳胜银,陈 弋,刘剑民(4.90)
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李 强(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