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文本结构与关键词的关系

2019-03-17 08:45周春雨
长安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媚俗昆德拉托马斯

周春雨

摘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很有哲理,而审美风格又很独特的小说,是学者们研究其写作技巧、小说主题哲学意义、人物分析等方面的重点。而在主题研究方面,大部分学者主要从哲学角度研究作品的哲学命题,认为“存在”、“媚俗”、“轻与重”、“灵与肉”和“背叛”等为小说的主要关键词。这部小说有着彻底而又简洁的新艺术,其内容非常复杂,但未失去文本结构的清晰性以及统一性。笔者认为,昆德拉关键词与文本结构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中首先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进行概述,然后在主题、人物生存境遇以及小说存在三个方面分别总结小说的关键词,最后分析了这些关键词与小说文本结构的关系。

关键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关键词,文本结构,关系

文章编号:978 -7 - 80736 - 771 -0(2019) 01 - 093 - 03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要围绕“生命的轻与重”对四个关键人物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国内的很多学者针对这部作品在写作技巧、小说哲学意义以及人物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例如,张志中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解读小辞典》[1]中主要分析了作品的关键词,并认为这部作品表现了昆德拉将现实生活当中的功利判断进一步提高到关于人的存在层次上来进行思考;王彬彬在《所谓事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红楼梦>做一种比较》[2]当中进一步开拓了这部作品中的哲思;饶玮和易娜在《沉重的背叛》[3]中分析了女主人公萨比娜的成长、爱情和生活经历以探讨作为个体的人在民族历史、社会生活中的无奈和被动的境况。除了上面几个角度之外,国内的专家学者们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研究还有很多其它角度,并且分析角度呈现多元化。

而本文主要研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关键词与小说文本结构的关系,为了减少在阅读中的障碍,更好的把握昆德拉作品以致减少误读,我们需要掌握这部作品中一以贯之的主要关键词,这是基础。另外还要接受其小说在形式文本结构上的特征。最后能够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就能很全面的理解这部小说真正的价值。

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概要

米兰·昆德拉作为20世纪世界文坛中的一朵奇葩,其小说有着手法独特、思想深刻的风格,这也使他能够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为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写作手法和思想内涵上都可以较好地体现其小说的创作魅力。这部小说主要围绕“生命的轻与重”对四个关键人物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他给每个人物赋予了不同的关键词,围绕着这些关键词,小说把四个人物的追求、性格、命运和人物间的关系很好地表现出来。托马斯一直在“轻”和“重”的选择之间犹豫不定,并在情和欲的冲突中深受迷惑:特蕾莎始终在渴望着灵和肉的统一,一直追寻着理想中的爱情牧歌,而难以接受托马斯所认为的灵与肉相分离的想法,并一直活在托马斯不忠的阴影中:萨比娜的一生都在进行反叛,对抗世俗中的媚俗,她觉得只有通过背叛才能进行反媚俗,但却不能在这条路上找到出路,最后还是陷入了自己厌恶的媚俗:从小弗兰茨就深爱着母亲,他甚至还在自己的妻子身上找到了母亲的影子,他尊敬着妻子,一直忠诚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但却在同萨比娜相遇后,忘记了自己最初的信仰,背叛了对母亲的爱,但最后萨比娜却离开了他,导致他失去情感上的寄托,从而酿成他的悲剧[4]。小说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人生之中的轻与重以及灵与肉的关系,可以说是多条线索以及多个声音在文中都是同时出现而又相互交织、相互统一的[5]。本文总结这部小说的关键词以及文本结构,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关键词

(一)小说主题关键词

1 轻与重。托马斯是这部作品中具有相当重量的主线人物,在第一次婚姻当中,他陷入了很深的矛盾中:一方面,他爱他的妻子,而另一方面,对其他女人仍然有着在肉体上的渴望。这时托马斯对特蕾莎的爱看起来如此得轻。通过对托马斯的心理描写,昆德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矛盾的托马斯,即一个一直徘徊在爱与性之间的托马斯。对于托马斯而言,生命之轻就是放纵不羁,也是自由,同时还是逃脱;而所谓的生命之重,则是爱,也是责任。

2 灵与肉。小说中特蕾莎的一生都在陷于灵与肉的矛盾中。对于特蕾莎而言,灵与肉的结合是她对爱情的美好的渴望。在与托马斯结婚之后,托马斯的频繁出轨使她对他很是失望。同一位工程师的婚外情开始了她灵与肉的分离。但是这种分离对她却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解脱,她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灵魂在自己被遗弃的身体里面瑟瑟发抖。可以说,在特蕾莎这个人物上体现出一种灵与肉不可调和的二重性。她始终在二者之间进行斗争。对特蕾莎而言,生命之輕就是灵与肉的分离,而生命之重就是灵与肉的结合。

(二)小说人物生存境遇关键词

昆德拉的作品当中每个人物都有着一个自己的由若干关键词所组成的存在编码,并时时刻刻体现他们的生存境遇,对于特蕾莎而言是:灵与肉、天堂;对托马斯而言是:轻与重、同情;对弗兰茨和萨比娜而言是:背叛、光明、游行队伍。昆德拉在认为这些词在另一个人的存在编码里都呈现出不同的意义[6]。本部分只以托马斯和特蕾莎为例展开讨论。

对于托马斯而言,一直困扰他的是关于人生“轻”和“重”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在他和特蕾莎的婚姻关系中产生的,他是一个可以灵肉分离的野心家,对特蕾莎的爱以及他对其他女性的渴望让他成为一个矛盾体,所以“轻与重”才会成为他生存境遇的关键词。对特蕾莎而言,她希望透过自己的身体看到灵魂所在,她追求灵与肉的结合,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堂”,在自己的天堂里找到“灵魂”和“身体”的统一,这里“天堂”就成为了特蕾莎的一个生存境遇的关键词。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关键词决定着叙述内容。在昆德拉的小说中,人物的生动形象不是来自于尽量给出人物的详实的资料讯息,而是来自于对人物存在问题的挖掘。抓住一系列存在问题,从中揭示一些处境、动机,甚至是支撑人物的关键词。在整个作品的最后,我们虽不能看到一个畅快的结局,但每位主人公的生存境遇都很好地体现在每个关键词当中,都最大可能地向我们展示了每个人物的存在编码。

(三)小说存在关键词

笔者认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人物既非作者的化身,也非现实中人物,而是一个个实验性的自我;小说的背景是虚构的,无关其真实性,最终的目的只为小说中的人物打造出一个能反映其存在境遇的背景:小说通过思考手段来掌握小说中的人物的存在密码,而不仅限于人物心理分析:对于小说主题的选择同样是为了突出对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

这部作品主要是围绕一些关键词来反映昆德拉的“存在之思”,笔者称这些关键词为“存在关键词”。而媚俗和激情是贯穿这部小说的两个重要的存在关键词。通过这两个存在关键词的解读,我们就可以明白昆德拉的“存在之思”。

1媚俗。媚俗是昆德拉作品当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本是一个德语词,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开始兴于世界。李凤亮在其《诗意存在的沉思者——米兰·昆德拉评传》一文中,提到“媚俗”是一个贯穿全书的关键词。对“媚俗”这种人类存在境况的思考几乎出现在昆德拉的每一部作品中,昆德拉着重于对发自内心的媚俗的勘探,认为当媚俗失去它专横压制的一面时它就会成为一个令人心动的弱点,并最终变成一个人类无法摆脱的存在境况。

2 激情。人的自身都会有着一种对生命加以歌颂的激情,但是激情却无益于对生命的那种美好追求。可以说激情通常是与死亡相随行的,这都是因为激情的背后是对口号的盲从和对信念的那种狂热的认同,而这种种的盲从和认同也就是对人们那些美好事物的一种绝对的肯定,而对那些丑恶事物的一种绝对否定。此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激情和媚俗在某种意义上来看两者是相通的,可以说激情来自于媚俗,而媚俗需要由激情推动。昆德拉只是为了对之进行探索,而并不是为得出一定的结论,就像上文的轻与重、灵与肉的思考,昆德拉只是为了展现小说不同的人物在这种轻与重、灵与肉之间的艰难选择以及痛苦徘徊,而并不是为了得出结论。

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文本结构与关键词的关系

(一)复调式的文本结构与关键词的关系

小说中的“复调”源于“复调音乐”,指在乐曲中同时展开两条及两条以上的声线、旋律,并保持彼此相对的独立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连结为一个和谐的统一整体,进而使得音乐形象得以极大丰富,形成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奇妙音乐效果。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继承了昆德拉小说的文体复调特征,首先,小说当中的四个主人公的故事线索是同时展开叙述的,而又各自展开,彼此交织。例如在第一章以及第五两章以“轻与重”为关键词突出主题,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托马斯的故事,与此同时又穿插特蕾莎与萨比娜的故事。在第二章以及第四两章以“灵与肉”为关键词突出主题,主要讲述特蕾莎的故事,但同时又涉及到托马斯和萨比娜。在第三章以及第六两章以“媚俗”和“背叛”为关键词突出小说这两部分的主题,讲述了萨比娜和弗兰茨的故事,这几条线索是以复调方式并存的,而情节的发展是交织进行的,四位主人公不同的人物个性好像是四种不同乐器所构成的和声,并体现出一种四重奏的多声部效果,从而使小说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同时,在萨比娜和弗兰茨的故事叙述当中有时闪现出哲学的凝思,有时铺设词典式的解读,昆德拉以随笔的形式来解读“爱情”,并以词典的形式解读“女人”、“游行”、“墓地”、“力量”[7]等关键词,还将这些关键词的解释整体编织到小说当中,从萨比娜和弗兰茨的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可见,不管是小说主题关键词还是生存境遇关键词,都起到了容纳和剔除的作用。所有情节和人物的安排只是服务于小说的主题意蕴。故事的叙述,随笔式的议论,词典式的解读等等,多种文体同时进行,昆德拉用不同的文体样式真实展示了萨比娜与弗兰茨之间的误解及不可跨越的鸿沟。

(二)反复叙事的文本结构与关键词的关系

反复叙事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文本结构的一大特点[8]。在文中昆德拉利用反复叙事的结构使小说具有修辞性的功能。其一,叙事者从各种时间、方位以及角度去审视同一事件,能突出人类叙述行为的某一种本质特征。例如,在讲述托马斯与特雷莎的故事时,小说反复叙述的情节一直在突出“轻与重”这个关键词,强调“轻与重”对于二者不同的意义。该小说作为现代主义的一部杰出的叙事作品,反复叙事的结构使作者能更自如地表达了他对不同事物的不同看法,这也使他能有更多机会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度量这部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并以关键词为主要线索突出其人物特征。同时,反复叙事还能使作者能更加自由的进行创作,他不受传统习俗的制约,未给作品中的人和事留下任何的定义,而是给读者更多的自由,使他们可以按照小说家所提供的不同情况进行自由地阅读。其二,反复叙事对小说的叙事时间产生了影响,使得小说的故事时间发生了穿插和逆转,同时,还使小说的空间有了更多可以无限的扩展。小说当中的“现在”仅仅是由一个个的瞬间所构成的,而且还是没有未来性的简单的现在。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一个个“现在”的瞬间正是所谓的空间。作品中特蕾莎对托马斯心灰意冷,一个人回到布拉格,这时托马斯才意识到在自己的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人是特蕾莎,所以他放弃自己现有的工作而选择回到布拉格去找回她,这时他才意识到什么才是所谓的“轻与重”。这个情节在小说的第一部及第二部都有着一定的描写,而对托马斯因绝望而导致胃痛的细节在小说的第二部当中又做了详尽的描述,进一步体现托马斯对“轻与重”的选择。虽然这些细节是出现在小说不同的章节,但作者是从不同的视角去阐述的,在文章结构上显得巧妙而又紧凑,这就使得小说的细节描写不会有拼凑的痕迹,而让读者可以迅速抓住文中不同部分的关键词,让读者读起来可以感觉故事发展地顺其自然,还能使他们进一步拓展阅读、欣赏、想象的空间。

(三)词典式的文本结构与关键词的关系

在小說词典式的文本结构中,关键词是直接作为词典中需要解释、说明的对象出现的。小说的关键词作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主题——灵与肉、轻与重的深化,进一步为读者思考存在、探寻小说的主题提供了有方向性的路标。

“牧歌”为何会对特蕾莎这么重要?正是由于“牧歌”这一关键词显露出了她在生存中的某一种本性[9]。她开始是受托马斯的召唤才由小镇子进入现代都市布拉格的,而后又经受了苏联入侵布拉格,同托马斯到瑞士流亡,到后来发现现有的生活还是不能改变她,而这时托马斯还是不停地接触别的女人,所以就只给托马斯留下一封信,一个人回到布拉格。这时的特蕾莎才发现乡村生活可能是最适合她的,乡村和大自然是最接近的,是距离天堂最近的一种生活,更多地保留了天堂牧歌的微光。在她向往的生活方式中,对于未来不是未知的,是在已知事物中的一种循环运动,所有的都是安稳的,还能远离托马斯的其他女伴。所以昆德拉说,特蕾莎非常迷恋这种方式,这就是她回望的方式——回望天堂,所谓的回望天堂是回到一种单纯而又不存在灵与肉的分离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这时我们就会看到,在小说的最后一章果然描述的是特蕾莎和托马斯一起在乡村中安度两个人生命中最后一段安宁而又单纯的生活。所以从关键词的角度来讲,小说的最后一章就是“牧歌”这个关键词在情节及境况中的进一步具体化地揭示以及展开。小说对关键词的分析还直接制约了其文体形式。这就是小说第三章“误解的词”,就是以词典的方式描述的。例如小說的第三小节的标题“误解小词典”,就分析了“女人”、“忠诚与背叛”、“音乐”、“光明与黑暗”四个关键词的定义;小说的第五小节探讨了“游行”、“墓地”等关键词。对关键词词典式的定义自此成为作品的一种突出的形式。自此,词典也开始变成小说结构的一种特殊的元素。这就是昆德拉对小说结构的一种创新的探索。词典形式就这样成为了小说一种元素性的存在。虽然是以词典的方式体现,但是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词典。从小说的元素视角探讨词典形式,可能更具启发性。正因为词典成了小说中的一种元素形式,它才有了小说性,而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词典。将词典形式引入到小说,可以说是昆德拉最具有试验性的一种探索。

四、结语

昆德拉关键词与文本结构是密不可分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复调式、反复叙事以及词典式的文本结构与关键词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以关键词与文本结构的关系作为切人点,打开一扇进入昆德拉纷繁复杂的小说世界之门。从整体上把握昆德拉创作小说的方式和原理,从而更好的把握《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创作方式和原理。大框架上明白,关于存在的探询和思索是昆德拉小说诞生的丰厚土壤,而关键词则是进入这个“存在世界”的路标,文本结构就是小说的骨架,顺着关键词和文本结构的关系,我们就能更深入的把握到其小说的血液和灵魂。

参考文献:

[1]张志中.<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解读小辞典.批评家,1989(02).

[2]王彬彬.所谓事业一一兼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红楼梦》做一种比较(上).文艺评论l (1994):16 -23.

[3]饶玮,易娜.沉重的背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主人公萨比娜人物分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19(5):71- 75.

[4](法)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许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版。

[5](法)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董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6]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版。

[7]董飘飘,丁香,《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国内研究综述,海外英语(上),2013,(12):211 - 212.

[8]张红翠:《“流亡”与“回归”一论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的内在结构与精神走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9]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北京:三联书店,2003:337.

猜你喜欢
媚俗昆德拉托马斯
《一种作家人生》:米兰·昆德拉生命中的重与轻
怎样与一只熊分享
画与理
托马斯的一节课
齐白石《论画》
王朝教父
媚俗是丑恶的渊薮
请叫他“法国作家”昆德拉
昆德拉的困境
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