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宁
摘要:教师发展研究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教师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和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大背景下,青年教师发展研究与教学能力提升越来越显得必要和紧迫。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一要做到“德高”,即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二要“学高”,要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以扎实的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三要做到“艺高”,要努力提升教学艺术,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学习、改造課堂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发展研究;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 01 - 001 - 03
青年教师是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发展研究与教学能力的提升是高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需要,是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得以全面提高的重要保证。在国家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和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大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研究与教学能力提升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国外教师发展研究的经验及启示
进入21世纪,国外著名高校普遍开展教师发展研究,其中以美国的教师发展研究最为领先。近年国内介绍美国教师发展的经验性文章屡见诸各学术期刊。例如刘济良、王振存《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经验及启示》介绍了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由学者时期、教学者时期、开发者时期、学习者时期到网络时期经历的五个阶段,并由此提出我国大学教师发展应强化自主化、合作化、专业化、终身化、国际化等发展理念,建议制定多种形式的发展计划,促进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1]田澍《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理论及启示》介绍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实践历程,指出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实践不断得到扩展,教师发展的理念也完成了多次转变,即从精英意识下的自我发展理念,转向心理学革命下的组织发展理念,再转向多元学术观下的全面发展理念。并指出美国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在于:教师发展需要关注教师自我、合作、实践和制度环境的构建,并重视大学的办学特色在大学教师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2]季卫兵《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导向及其启示》一文则指出美国大学的教师发展十分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责任、教师之间的平等信任以及大学对教师的服务保障,这对我国高校进一步推进教师发展工作具有借鉴意义。[3]福建师范大学叶伟敏在其硕士论文《美国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中指出,青年教师作为大学教学的新生力量以及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开展大学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便成为改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当下世界各国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二、国内青年教师发展研究与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国家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教师发展研究和青年教师的能力提升越来越显得必要和紧迫。国务院2016年11月5日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我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明确了任务和路径。方案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行建设与改革并重,确定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五项建设任务,其中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作为“双一流”建设战略的首要任务。这一任务要求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开展教师发展研究,包括教师伦理道德发展、专业发展、地位发展、终身发展、多向度发展、个性化发展等。通过教师发展研究,探讨高校与教师的双向建构,组织制度与文化的共同作用,使教师培训与终身学习相结合,在学术场域中强化教学能力,促进高校教师持续和谐发展。
从“双一流”建设战略对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来看,教师的伦理道德发展、专业发展、地位发展、终身发展、多向度发展、个性化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并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上。因此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使教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尽自己所能。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继而提高自身和组织存在价值的过程.是教师自身发展,学生发展,知识发展,学校发展不断实现和谐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实现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过程。因此提升教师的学能力,尤其是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也十分紧迫。
三、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基本要求及做法
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向全国高校提出了“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4]的奋斗目标。教育部长陈宝生在这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高校教师要做到‘德高,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到‘学高,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以扎实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做到‘艺高,提升教学艺术,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学习、改造课堂的能力。”[5]这个讲话从三个层面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首先是“德高”。即青年教师要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发展,在人类道德高地上坚守底线。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各类合格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因此,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发展,是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唐代大儒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为教师职业所作的最简洁、最科学的定义。教师首先是传道者。传什么道?在今天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培养他们树立符合社会时代需要的人格品德,培养他们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精神。而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具备这些基本的精神品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事教师职业,就应该明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现代社会赋予教师的崇高称号和荣誉。教师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尊重与羡慕,是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教书育人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教师的职业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也应该看到,高校在现实社会中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准有下滑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发生,因素是多方面的。高校教师要从各个方面去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学会以德育人,以德化人,以德树人。青年教师由于从教时间短,职业道德正处在构建和养成时期,对职业道德内涵的理解和认识还不一定深刻,这就更需要每一位青年教师努力修为,勤于岗位学习,努力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体验和摸索,不断培养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心,提升自己的思想品格,不断发展自己的职业道德。
那么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呢?一要热爱学生。教育的事业是育人的事业。没有爱心,如何去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质?没有爱心,怎么可能为人才培养去辛勤耕耘,去任劳任怨地忘我工作?没有爱心,就不会有耐心上好每一堂课,就不会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付出自己的智慧与心血。所以,爱学生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最本质的体现;二要热爱课堂。陈宝生部长指出:“必须明确,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5]其中“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这就明确指出了热爱教学是教师最本质的工作,是教师的天职。不能否认,在今天的高校里,不愿上课或不愿多上课的教师大有人在。在现行教师评价机制引导下,一些青年教师只想搞科研,不愿在教学上投入精力。长此以往,高校教学质量怎能提高?怎能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因此,青年教师要热爱教学,要把站好三尺讲台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站好三尺讲台,就是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课堂,这是每一个青年教师都应该追求的职业道德。三要热爱学校。学校是由学生和老师构成的,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爱学校不是一句空话,爱学校就是要使自己真心实意地成为这个学校的一分子,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尽心尽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智慧,为学校的每一个进步感到高兴,为学校的每一项成就感到自豪。总之,一个教师做到了热爱学生,热爱课堂,热爱学校,他的职业道德就树立起来了,他就一定会成为一名学生思想品格的引领者和培养者,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教师。
其次是“学高”。即青年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有过硬的专业素养,用真学问、真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专业知识是一个人能否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發展,各高校青年教师学历学位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进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一般都经历过完整规范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具备了从事教学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但是教学实践证明,一个教师具备了完整规范的专业知识,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或者优秀的教师。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青年教师进入教学岗位以后,还有一个如何将专业知识转换为教学能力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用真学问、真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的问题。专业知识有其体系性,一个人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主要是一个漫长的吸收、消化和接纳的过程,从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个案例,到一系列概念、一系列原理、无数个案例,要经过反复的咀嚼和消化,并且经过日积月累,才能构建起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工作是一个输出的工作,这种输出要具有一定的知识转化的能力,即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处理教材和使用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语言表达的能力,把控教学对象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在今天的高校里,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没有经历过师范教育培养,教学法、课程论、甚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欠缺,他们在走向教学岗位时,一般都是通过各高校人事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考取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但就其从事教学工作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青年教师还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自觉学习教育学理论,学习教学法和课堂论的知识,并自觉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处理教材和使用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把控教学对象接受知识的能力等。
教学工作是一个教师一生要从事的工作。今天的人类已经进入到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教师要数十年站好三尺讲台,就要养成过硬的专业素养,不断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用真学问、真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大学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大学处在人类知识的最前沿。人类的实践和探索,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信息和新知识产生。大学教师是人类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就要在教学之余不断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用科学研究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以支撑自己的课堂教学;以教学研究不断总结教学的经验和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一个人的专业知识要转化为真学问和真学识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知识和学问、学识并不等同。知识是普遍的,学问和学识是个性的,把知识变成真学问和真学识,是一个人有智慧的表现。因此有知识并不一定有真学问,更不一定有真学识。这里面也有一个转换和运用的能力问题。青年教师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真学问和真学识,还需要在不断的科学研究中体验和摸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和验证。青年教师要养成过硬的专业素养,就要善于从事科学研究,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真学问和真学识,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第三是“艺高”。所谓“艺高”,并非仅指教学的技巧和方法。“艺高”首先是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其次要有接受新知识和转化新知识以及运用新知识的能力;然后才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问题。
先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教育理念并不就是教育现实,实现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6],可见,教育理念对一个教育工作者或者对一个教师是多么重要。科学的教育理念可以指导教师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把握时代精神,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保持教学思想的先进性: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并科学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品质和能力:可以引领教师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始终走在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前列。青年教师是高校未来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教师要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培养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一定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激烈,为适应人类快速的发展变化,各国著名大学都在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我国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善于学习和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对当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以使自己紧跟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走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