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床库欣综合征与代谢异常和结局

2019-03-17 15:19杨菁郑芬萍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库欣皮质醇患病率

杨菁 郑芬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杭州 310016

目前,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CS)更为广泛接受的命名是亚临床皮质醇增多症,是一种缺乏典型库欣综合征表现(如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肌肉乏力等)的高皮质醇状态。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SCS和库欣综合征一样,可能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存在密切联系。现就SCS相关代谢异常、预后和治疗综述如下。

1 SCS概述

在成年人中,SCS的患病率大约为0.2%~2.0%,其中大部分是意外发现的肾上腺肿物,即肾上腺意外瘤(AI)[1]。到目前为止,关于SCS的诊断未有统一标准。在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外科医师协会(AAES)于2009年联合发布的肾上腺意外瘤管理指南中,SCS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为: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1mg DST)后,第二日晨血浆皮质醇水平大于5.0 μg/dl,若同时伴有降低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或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则能够进一步支持该诊断[2]。欧洲内分泌学会(ESE)和欧洲肾上腺肿瘤研究网(ENSAT)发布于2016年的肾上腺意外瘤指南,以1 mg DST后血浆皮质醇水平介于51~138 nmol/L(1.9~5.0 μg/dl)者为“可疑的自主皮质醇分泌(possible autonomous cortisol secretion)”,而将>138 nmol/L(5.0 μg/dl)作为“自主皮质醇分泌(autonomous cortisol secretion)”的主要诊断依据[3]。法国内分泌学会则建议将诊断SCS的切点定为1.8 μg/dl[4]。而2018年,日本内分泌学会(JES)发布的肾上腺SCS最新诊断标准中,建议以1 mg DST后皮质醇水平的不同切点(1.8、3.0和5.0 μg/dl)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5]。我国目前尚无有关SCS的专家共识。SCS诊断标准的不一致,为临床早期诊治该疾病造成了困难。

2 SCS相关代谢异常

2.1 肥胖 糖皮质激素(GC)通过影响脂肪组织生物学和内分泌功能,或者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变饮食行为,从而产生肥胖的表型[6]。相关研究发现,GC能够增加前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导致脂肪生成作用增强,由于GC受体在内脏脂肪中更为丰富,因此SCS往往表现为明显的腹型肥胖[7]。GC也能够增加下丘脑内源性大麻素,刺激下丘脑AMP活化蛋白激酶活性,最终导致食欲增加[6]。

相较普通人群,SCS在肥胖人群中的患病率更高[8]。Debono等[9]的一项针对125例AI和9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横断面研究显示,与1 mg DST后血浆皮质醇<1.8 μg/dl组相比,1 mg DST后血浆皮质醇>1.8 μg/dl组SCS患者的内脏/皮下脂肪比、内脏脂肪/总脂肪比显著升高,而与库欣综合征患者相比并无差异,提示高的皮质醇水平与腹型肥胖相关。

2.2 糖代谢异常 以糖尿病最为常见,此外还包括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等。由于GC能够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抵抗和糖异生作用,故升高的血皮质醇水平导致了糖代谢异常的发生[10-11]。

Di Dalmazi等[12]回顾了15年来有关SCS且病例数≥10的研究,发现约1/3的SCS患者合并糖尿病,但不同研究结果间存在较大差异,糖尿病患病率在5%~69%。另一方面,在不同研究中,SCS在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比例约为0~9.4%[13]。研究报道,与对照组和无功能腺瘤相比,SC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更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14]。

关于是否有必要对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SCS的筛查,不同研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一项纳入了993例门诊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只有3.72%的患者行1 mg DST后,第二日血浆皮质醇水平>1.8 μg/dl,进一步行2日法小剂量抑制试验(LDDST),结果均为阴性,且在随后1年的随访中,也无人进展为库欣综合征,故该研究不支持对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行SCS筛查[15]。但2017年的一项纳入400例门诊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同样以1 mg DST和LDDST不被抑制(1.8 μg/dl为切点)作为SCS的诊断标准,结果则发现,在HbA1c≥8%(A组,n=250)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SCS的患病率为2%,而HbA1c≤6.5%(B组,n=150)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人诊断为SCS,且A组患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B组[16]。该研究建议对于血糖控制不佳,尤其伴肥胖、高血压、微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行1 mg DST筛查SCS。基于结果不一致性,目前尚无指南建议对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行SCS筛查。

2.3 脂代谢异常 GC对脂代谢异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能够同时刺激脂肪分解和脂肪生成。GC促进游离脂肪酸生成和转换、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与肝脏脂肪堆积相关。其中,GC相关的胰岛素抵抗对脂代谢异常起了关键作用,另外,GC对其他因素包括生长激素、睾酮、雌激素、儿茶酚胺和细胞因子的间接影响也参与其中[17]。

目前SCS相关脂代谢异常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发现,伴有AI的SCS患者存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等血脂异常[8,18]。也有研究发现,与无功能腺瘤相比,伴有AI的SCS患者在血脂异常方面并无差异[19]。Masserini等[20]进行的一项纳入了338例AI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将患者按糖代谢受损(IGM)或SCS分为4组,结果显示,在无IGM的情况下,轻度的皮质醇增多对脂代谢没有影响,而无论患者是否有SCS,IGM似乎都会影响脂代谢,提示脂代谢异常与糖代谢改变有关,而并非皮质醇增多本身相关。该研究结果表明,SCS患者轻度升高的皮质醇水平通过降低胰岛素敏感性,间接对脂代谢产生影响。目前,皮质醇与脂代谢的关系及复杂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2.4 高血压 GC对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包括对血管舒张系统的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对儿茶酚胺血管收缩刺激反应性的增加等,此外过量的GC还能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产生醛固酮增多症的表现[21]。

高血压是SCS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是心血管事件进展的重要因素[22]。Di Dalmazi等[12]发现,SCS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比例为35%~92%。在一般高血压人群中,SCS的患病率约1.0%,而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SCS的患病率接近10%[23]。

Rossi等[24]共纳入了50例AI患者,以符合至少2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试验异常应答作为SCS的诊断标准,最终诊断12例SCS,50例AI患者中,有24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而12例SCS患者中就包含了11例(91.6%)高血压。在Tauchmanovà等[18]的一项横断面研究中,连续纳入了28例SCS患者,并设立了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匹配的对照组(n=100),评估他们的心血管相关风险,结果显示SCS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达60.7%,与对照组相比,SCS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升高。2012年的另一项横断面研究,共纳入348例AI患者,以1 mg DST后皮质醇水平>138 nmol/L(5.0 μg/dl)作为SCS的诊断切点,结果发现与无功能腺瘤患者相比,SCS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更高(94.7%比73.4%)[25]。

关于是否有必要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SCS筛查,意大利研究者发表于2016年的SCS相关问题共识中提出,年轻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SCS患病率较高,如在常规治疗下代谢异常逐渐恶化,可在这些患者中进行SCS筛查[26]。

3 SCS相关代谢异常的预后和治疗

许多研究对SCS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分析报道。Di Dalmazi等[27]在回顾性研究中纳入了198例AI患者,分别以1 mg DST后皮质醇浓度50 nmol/L (1.8 μg/dl)和138 nmol/L (5.0 μg/dl)为切点,将患者分为无功能腺瘤组、中间表型组和SCS组,定期评估患者皮质醇水平,在最后一次评估后,将相较第一次分泌模式有进展的另设为恶化组(worsened group)。该研究结果发现,与稳定的无功能腺瘤组相比,稳定的中间表型/SCS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降低(57.0%比91.2%)。关于心血管特异性死亡率的亚组分析也揭示了相同的趋势,恶化组、稳定的中间表型/SCS组、稳定的无功能腺瘤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60%、78.4%、97.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HR=1.06,95%CI: 1.01~1.12,P=0.03)和1 mg DST后皮质醇平均水平(HR=1.10,95%CI:1.01~1.19,P=0.04)是全因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Debono等[28]对纳入的206例AI患者长期随访,最终18人死亡,而其中的17人1 mg DST后皮质醇浓度>1.8 μg/dl。在所有患者的死因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感染(主要为肺炎)占绝大部分,分别为50%和33%。该研究还分析得出患者的生存率随1 mg DST后皮质醇浓度的升高显著降低。

高皮质醇状态对心血管系统的不利影响在库欣综合征中已经被证实,并且导致了一系列临床相关的心血管事件[21]。现有资料表明,心血管事件是SCS患者的最常见死因[29]。一项关于SCS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关系的横断面研究,共纳入348例AI患者,根据分泌模式分为无功能腺瘤组、中间表型组和SCS组,结果显示,3组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SCS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5]。另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研究,纳入了206例AI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年,其结果显示,与非SCS患者相比,SCS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且存在独立相关(OR=3.1,95%CI:1.1~9.0,P<0.05),从而导致更高的死亡率[30]。

尽管以上研究存在许多局限性,但仍带来一些启示:即便是初筛为无功能腺瘤的患者,也有发展为SCS的可能,为定期行1 mg DST进行皮质醇水平评估、并长期随访的必要性提供了依据;皮质醇水平可能是SCS患者全因死亡率,尤其是心血管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有效地控制患者的高皮质醇状态尤为重要。

对于伴有AI的SCS患者,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切除肾上腺和保守治疗。Chiodini等[31]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将所有AI患者分为4组:接受手术的SCS (n=25)、接受手术的非SCS(n=30)、未手术的SCS(n=16)和未手术的非SCS(n=37),结果发现与未手术组相比,接受手术的SCS和非SCS患者,其血压和血糖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提示合并代谢异常的AI患者,能通过手术治疗得到获益。

Toniato等[32]的一项为期15年的前瞻性随机研究,报道了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SCS患者,术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肥胖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或改善,而在保守治疗组,并发症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在个别患者有所加重。另外,也有多个研究报道了相似的结果,在肾上腺切除术后SCS患者的代谢指标得到改善[33-34]。但这些研究多为横断面或回顾性设计,手术治疗的终点事件和结果的定义不充分,且往往缺乏术后的皮质醇水平检测,各研究随访时间也不同,更为重要的是,SCS的诊断标准不统一,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存在很大差异。手术干预对SCS相关代谢异常是否有益,尚无足够证据,仍需开展更多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手术对SCS患者的获益。

2016年ESE/ENSAT联合发布的肾上腺意外瘤指南中,建议对“自主皮质醇分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式,结合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的发病时间和进展及其控制程度,以及器官损伤的存在和程度等因素,决定是否手术[3]。建议对1 mg DST后皮质醇水平大于138 nmol/L(5.0 μg/dl)且存在至少两种可能与皮质醇过量有关的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骨质疏松),其中至少有一项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行手术治疗。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方法,如对年轻的可能存在自主皮质醇分泌的患者,即使相关合并症较少或正在使用药物治疗,也应手术干预。

综上所述,SCS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上升,且可能与皮质醇水平密切相关。目前普遍认为手术干预是改善SCS患者皮质醇水平及不良预后的最佳方式,但其适应证仍需进一步明确,需要更多大样本、长期随访的前瞻性干预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依据。

猜你喜欢
库欣皮质醇患病率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幼态脸”是因库欣综合征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FDA批准Korlym治疗内源性库欣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