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P8及核受体与库欣病

2019-03-17 15:19梁寒婷卢琳朱惠娟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垂体配体基因突变

梁寒婷 卢琳 朱惠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卫健委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协和转化医学中心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罕见病研究中心,北京100730

库欣病是由于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合成并分泌过多的ACTH,导致肾上腺过度分泌糖皮质激素(GC)所造成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库欣病约占库欣综合征患者病因的70%。其中,ACTH微腺瘤约占库欣病的80%,约10%为ACTH大腺瘤,少数患者为ACTH细胞增生。库欣病的预估发病率为0.7/100万~2.4/100万,患病率约为1/25 000[1],以女性多见,约占75%~80%[2-3]。生化治愈(指经治疗后,患者的皮质醇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或低于正常)的库欣病患者死亡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5倍,未治愈的库欣病患者死亡风险是正常人群的4.6倍[3]。未治疗的库欣病患者预后较差,其5年生存率仅为50%[3]。糖皮质激素受体(GR)广泛存在于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中,因此,当体内GC水平升高时,会累及全身各器官和系统,如腹型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外貌、高血压、骨质疏松、代谢紊乱、凝血功能异常、感染风险高等,还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是导致库欣病患者死亡最重要的因素[1]。

库欣病的首选治疗仍是手术治疗,主要采用经蝶腺瘤切除术(TSA)。TSA术后缓解率为42.0%~96.6%,其中,微腺瘤的缓解率为72.8%~82.2%,大腺瘤的缓解率为42.9%~60.1%,TSA术后复发率为0~47.4%[4-5]。与其他类型垂体腺瘤相比,垂体ACTH腺瘤具有更高的复发率。库欣病的术后复发,可以选择再次进行TSA,但二次手术的治愈率仅为50%[6]。虽然还可以选择药物、放射治疗、双侧肾上腺切除术等治疗方式,但库欣病的缓解情况仍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与其他类型的垂体腺瘤相比,垂体ACTH腺瘤缓解率低,复发率高,且用于治疗库欣病的药物十分有限。因此,为寻找针对库欣病更加有效的药物治疗靶点,开展进一步分子机制的研究十分有必要。目前已有不少关于库欣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包括泛素特异肽酶8(USP8)、各类受体、配体、转录因子、基因突变、蛋白修饰等。本文就USP8及主要的核受体在库欣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1 USP8与库欣病

USP8是目前库欣病的研究热点,由定位于15q21.2上的USP8基因编码。USP8结构复杂,从N-末端到C-末端依次是微管相互作用和运输结构域、硫氰酸结构域、SH3结合基序、14-3-3结合基序、SH3结合基序、去泛素酶结构域[7]。USP8可以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去泛素化,从而保护EGFR免受溶酶体降解[8]。研究表明,库欣病的发病与USP8基因突变有关,约62%ACTH腺瘤中有USP8基因突变[9-10]。USP8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14-3-3结合基序,USP8突变体无法与14-3-3结合蛋白进行结合,从而导致去泛素酶结构域活性增加,使USP8的去泛素化能力增强,EGFR更不易被溶酶体降解,EGF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持续激活,继而促进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OMC,即ACTH前体)转录,最终导致库欣病患者ACTH水平升高[9-11]。

临床研究表明,体细胞USP8基因突变是儿童库欣病的常见原因,约占31%,携带USP8基因突变的库欣病患儿复发率为46.2%,没有USP8基因突变的库欣病患儿复发率为10.3%,可见携带USP8基因突变的库欣病患者复发的可能性更高[12]。

2 与库欣病相关的核受体

2.1 GR GR是由定位于5q31.1的NR3C1基因编码的一种核受体,分为hGRα和hGRβ两种亚型[13]。GR上含有N-末端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配体结合结构域、C-末端结构域[13- 14]。生理状态下,肾上腺分泌过多GC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会启动负反馈调节。GC进入垂体前叶细胞,与胞质中GR的配体结合结构域结合后进入细胞核,同时,在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辅助下,GR进行正确的折叠[15],而后受体-配体复合物结合相应的DNA上,进行正向或负向调节。生理情况下,GR-GC复合物结合到POMC基因上进行负向调节,可抑制POMC表达,从而减少ACTH生成,达到负反馈调节的作用[16]。

然而,在部分库欣病患者的腺瘤组织中,可检测到NR3C1基因突变,不同的突变位点及形式可导致GR中DNA结合结构域或配体结合结构域结构改变,其中大多数是配体结合结构域结构改变,使得GR无法与DNA或者配体GC结合,从而无法发挥抑制POMC表达的作用[17-18]。此外,Riebold等[15]研究表明,ACTH腺瘤高表达HSP90,HSP90与GR结合过多,无法释放出足够的GR-配体复合物来抑制POMC的表达,导致ACTH水平持续升高,使用HSP90抑制剂可有效降低ACTH水平。

米非司酮是一种GR拮抗剂,但它用于治疗库欣病的临床研究较少。美国的一项多中心研究纳入了43例库欣病患者(共50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经过为期24周的米非司酮治疗,87%的患者在临床症状上有了明显改善,尤其可改善糖代谢,88%发生轻微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低钾等[19]。对于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库欣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性,仍需大量临床研究进行评估。

2.2 睾丸孤核受体4(TR4) TR4是由定位于3p25.1上的NR2C2基因编码的一种核受体。TR4广泛表达于全身各器官组织,是多种启动子的转录激活因子,可通过与类视黄醇X受体(RXR)形成二聚体,从而激活共转录功能[20]。Du等[21]研究表明,TR4在ACTH腺瘤中过表达,可增强POMC的转录、ACTH的分泌、细胞增殖和肿瘤细胞侵袭,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介导的TR4磷酸化来启动POMC转录。其中,TR4的DNA结合结构域对于TR4与GR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二者相互结合,使得GR无法与POMC的启动子结合,消除GR对POMC表达的抑制作用[22]。此外,TR4本身是POMC转录激活的共刺激因子,可促进POMC的表达,从而导致ACTH过度生成[22-23]。目前TR4与库欣病的基础研究有限,尚无相关的临床研究。

2.3 孤核受体Nur77 孤核受体Nur77是由定位于12q13.13上的NR4A1基因编码的一种核受体,同时也被称为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因子-B,属于类固醇受体超家族[24]。该受体在肾上腺、胆囊及泌尿生殖系统中高表达。NR4A亚家族中还包含Nurr1、Nor1,二者分别由NR4A2、NR4A3基因编码。Nur77可与Nurr1、Nor1形成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参与基因表达的调节,同时可在代谢、免疫、细胞应激、记忆、胰岛素敏感性和心脏稳态等方面进行调控[25]。在HPA轴中,Nur77既可通过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相互作用,与Nur反应元件结合,促进POMC表达[26];也可通过与GC相互作用,进而与POMC启动子中的GC负反应元件结合,抑制POMC表达[27-28]。Tabuchi等[29]定量检测了库欣病患者和亚临床库欣病患者垂体瘤组织中POMC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发现二者POMC在mRNA表达水平上无显著差异(理论上库欣病患者POMC的表达量应比亚临床库欣病患者高),而库欣病患者的Nur77水平显著高于亚临床库欣病患者,表明Nur77可抑制库欣病患者POMC的表达。可见在库欣病的激素调节机制中,Nur77通过与GC相互作用,抑制POMC表达的负反馈途径更为重要。

2.4 视黄酸受体(RAR)与RXR RAR是一类核受体,有RAR-α、RAR-β、RAR-γ 3种亚型,分别由定位于17q21.2上的NR1B1基因、3p24.2上的NR1B2基因、12q13.13上的NR1B3基因编码。RXR也是一类核受体,有RXR-α、RXR-β、RXR-γ 3种亚型,分别由定位于9q34.2上的NR2B1基因、6p21.32上的NR2B2基因、1q23.3上的NR2B3基因编码。RAR与RXR结构相似,二者在全身各组织及器官中均有一定量的表达[30-31]。RAR与RXR异源二聚化后,与特定的DNA序列-视黄酸反应元件结合,协同增强转录活性,也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32-33]。Uruno等[34]对小鼠ACTH肿瘤细胞(AtT20)进行研究,发现RAR-α激动剂(Am80)可使POMC的其中一种转录因子Tpit过表达,从而增加POMC的表达,而RAR抑制剂(LE540)的作用恰好相反。视黄酸可通过抑制分泌ACTH肿瘤细胞中激活蛋白-1、Nur77、Nurr1的转录活性,从而抑制POMC转录和ACTH生成[33]。Saito-Hakoda等[35]研究表明,RXR激动剂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ur77与Nurr1表达,以及减少Nur77/Nurr1异二聚体与POMC启动子的结合,从而抑制AtT20增殖,促使其凋亡,并抑制POMC表达和ACTH分泌。贝沙罗丁是RXR激动剂,已用于治疗皮肤T淋巴细胞瘤、肺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的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但尚无与库欣病相关的临床研究。

2.5 肝X受体(LXR) LXR有LXR-α和LXR-β两种亚型。LXR-α由定位于11p11.2上的NR1H3基因编码,LXR-β由定位于19q13.33上的NR1H2基因编码。LXR-α与LXR-β的结构类似,主要作用是调节脂代谢和炎性反应相关的转录过程,参与HPA轴的调节,可能是神经内分泌系统与代谢调节的桥梁之一[36-37]。研究表明,LXR-α与RXR-α形成异二聚体,直接结合至POMC启动子上以促进其转录,LXR-α可正向调节POMC的转录活性,相反,LXR-β过表达会降低POMC启动子的活性。因此,LXR-α/β比值可能是ACTH腺瘤中POMC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38-39]。Cho等[40]在研究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时发现,二甲双胍可诱导AMP活化蛋白激酶/LXR-α磷酸化,抑制大鼠垂体细胞POMC转录,使ACTH、皮质醇水平均降低,从而导致糖异生受干扰。目前,LXR与库欣病的基础研究有限,尚无相关的临床研究。

2.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 PPAR有PPAR-α、PPAR-β/δ、PPAR-γ 3种亚型,分别由定位于22q13.31上的NR1C1基因、6p21.31上的NR1C2基因及3p25.2上的NR1C3基因编码,三者均属于类固醇受体超家族,具有核受体固有的结构。目前,关于PPAR的研究涉及各大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肿瘤等,其中关于PPAR-γ的研究最多。PPAR-γ可与RXR形成异二聚体,调控各种基因转录,从而对脂代谢、脂肪形成、细胞分裂及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进行调节[41]。Bogazzi等[42]研究表明,PPAR-γ高度表达于每一个正常垂体分泌细胞谱系。PPAR-γ激动剂如罗格列酮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诱导ACTH腺瘤细胞凋亡、抑制POMC表达及ACTH分泌[43-44]。目前,关于罗格列酮用于治疗库欣病尚有争议。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短期内罗格列酮可能对部分库欣病患者有效,但长期观察显示,该药并不能改善库欣病患者的症状,也不能抑制ACTH分泌[45-48]。

综上所述,关于库欣病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涵盖了POMC与ACTH的产生及分泌过程,如果该过程产生异常,可致垂体ACTH细胞过度增殖,ACTH过度生成与分泌,从而导致下游发生一系列反应。目前对库欣病的研究热点为USP8及相关核受体。USP8基因突变在库欣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与库欣病相关的核受体如GR、Nur77、PPAR、RAR与RXR与库欣病的研究较多,而TR4、LXR在库欣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有待深入研究。总之,对USP8及核受体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库欣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

猜你喜欢
垂体配体基因突变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L-苏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
含季铵盐的芳酰腙配体的铜 (Ⅱ)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体外DNA键合和核酸酶活性
基于4-(1-咪唑基)苯甲酸配体构筑的一个单一配体和两个混和配体配位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垂体腺瘤MRI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例脑腱黄瘤病患者的CYP27A1基因突变